共青團的夥伴們

共青团的伙伴们

共青团的伙伴们
共青团的伙伴们

“現在,很多青年人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社區裡,在網絡空間、虛擬社會里,在農民工群體、個體工商戶、網民、‘北漂’、‘蟻族’裡,尤其是那些自由職業者、網絡意見領袖、網絡作家、簽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獨立演員歌手、流浪藝人等種類繁多的新興群體,裡面有很多有本事的人,有的甚至可以一呼百應。隨著社會發展,這類青年人將會越來越多,團組織必須適應這個發展趨勢,努力去做他們的工作,深入他們、幫助他們、引導他們”。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指示,正在全團的重點工作中得到落實。

五年來,特別是共青團大力推進改革以來,各級團組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黨中央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實施青年社會組織“夥伴計劃”、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2020計劃”、新興青年群體“築夢計劃”,不斷加強對新興領域青年的聯繫服務和引導,著力擴大共青團開展青年群眾工作的夥伴隊伍,努力匯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鬥的青春正能量。

共青团的伙伴们

共青團不斷擴大的“朋友圈”

截至2018年5月,全國共註冊社會組織80.01萬個,未註冊的可能更多,其中,以青少年為主體和以服務青少年為主業的青年社會組織佔據相當一部分。這些社會組織日益成為青年聚集聯絡和社會參與的重要載體,在社會建設領域發揮著積極作用,是現代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

“找得到、聯繫上”是共青團做好青年社會組織工作的第一步。

為了儘快找到更多的青年社會組織,重慶的團幹部用了個“笨辦法”:向民政局要到了17000多個註冊社會組織的大名單,一條條地挑選出1000多個青年社會組織,之後又經過各區縣進行第二輪篩選,最後形成了包含800多個青年社會組織的信息庫。既辛苦又繁瑣,但是基本摸清了“家底”。隨著工作的推進,也逐漸聯繫到了更多沒有註冊的青年自組織。

有了花名冊、聯繫表還不夠,要建立和青年社會組織的緊密聯繫,還需要了解他們的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在廣州市青年文化宮七樓,有一個團市委牽頭成立的青年社會組織孵化基地。這個基地為150餘家青年社會組織提供“大管家”式的服務,入駐的組織不僅能夠享受免費的辦公卡座、公共會議室,還能得到導師支持、資源對接、夥伴協同、分享交流等服務。2014年6月23日,32位來自社工機構、志願服務隊、企業、媒體等領域的青年人喝著咖啡,圍繞“如何更好關懷露宿者”的主題進行熱烈討論。據廣州市青年文化宮主任助理吳俊介紹,這樣的討論每月會進行3次左右,這是孵化基地知名度很高的“羊城公益咖啡館”,通過設置青少年服務、公益支持、公益人職業發展規劃等議題,讓青年社會組織在此進行跨界“頭腦風暴”,一起研討解決社會問題的行動方案。這樣的孵化基地,在全國分佈廣泛、數量眾多。

近年來,各級團組織緊緊抓住共青團改革契機,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通過組織孵化、骨幹培訓以及主題沙龍、青年風尚節、青年社會組織招賢令等活動,直接聯繫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青年社會組織近4萬個,共青團的“朋友圈”不斷擴展。

共青团的伙伴们

從工作對象到工作力量

團組織為青年社會組織“雪中送炭”,青年社會組織也開始在共青團和青年工作中“大顯神通”。

2015年5月23日,首屆“南京創益青年節”在南京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舉行。為這場活動忙前忙後的不僅有團幹部,還有“嚶鳴讀書會”的成員們。活動的方案設計、主題確定、嘉賓邀請,這些編外的小夥伴們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藉助他們的專業優勢和經驗積累,活動吸引了海內外30多家創業公司和50多個公益組織參加。

2018年6月5日,一段街舞視頻風靡網絡。視頻中的160餘位青年舞者相約8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築,用極具吸引力和青春活力的街舞快閃,發出“向塑料袋say no”“光盤行動”等環保倡議,吸引30餘萬青少年點贊,在線觀看量超過1400萬。這是共青團在第47個世界環境日開展的“匯聚青春力量·建設美麗中國”活動中的一個。團組織提供了具體方向和大致構想,而執行和完成這段視頻製作的是中國舞蹈家協會街舞委員會全國聯盟。專業的舞蹈、配樂和視頻剪輯,社會化的宣傳推廣方式,使共青團青少年生態環保工作“漲粉”無數。

基層共青團常常面臨著缺人手、缺資源的困難,青年社會組織有熱情、有專長,在聯繫服務青年方面有一些獨特優勢。把青年社會組織聚攏在身邊,壯大夥伴隊伍、延伸工作手臂,已經逐漸成為各級團組織的工作共識。

共青团的伙伴们

讓夥伴們“益”起來

在公益領域發揮作用,努力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是很多青年社會組織的成立初衷。“公益”也成為團組織和青年社會組織之間的“最大公約數”。

2014年,全團啟動實施了青年社會組織“夥伴計劃”,通過專門培訓、公益創投、項目資助與推介等方式廣泛鏈接社會資源,從而凝聚和引導青年社會組織在精準扶貧、社區治理、留守兒童關愛、特殊青少年幫扶等領域發揮作用,有效服務了青少年現實需求。

“我們的項目把扶貧、生態環保以及青少年發展有機融合在了一起”,上海眾谷公益青年發展中心理事長張斌峰正在參與一次路演答辯,“我們發動企業、公眾捐贈廢舊電腦,聯繫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專業分揀、規範再生、嚴格檢測,把性能良好的再生電腦送給貧困地區的鄉村學校,並提供持續三年以上的支持和服務,既解決城市環保壓力,又改善貧困地區教育條件。”經過10分鐘的答辯和提問,這個叫“愛傳遞·再生電腦教室”的項目摘得了2017年中國青年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大賽的金獎。

而像上海眾谷公益青年發展中心這樣的青年社會組織還有很多。結合新時代新要求,2017年,共青團創新實施了中國青年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大賽,面向青年社會組織徵集涉及社區建設、扶貧、環保、科普、健康、文化等14個領域的參賽項目,鼓勵青年參與解決社會問題,並動員各級團組織為參賽項目提供一定經費支持。

此外,團組織還帶著小夥伴們共同“上網”募集資源。2017年,團中央社會聯絡部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合作,從全國遴選40個優秀公益項目,在騰訊“99公益”平臺上線,開展網絡眾籌,幫助這些項目募集了近500萬元的公益資金。

益青春,益精彩。用公益的價值導向凝聚行動共識,團結帶動青年社會組織共同圍繞大局作貢獻,共青團的夥伴之路越走越精彩。

共青团的伙伴们

你有夢想,我有舞臺

3.78億,這是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絡文學用戶的數量;68萬,這是中國網絡文學創作隊伍簽約作者的人數,而非簽約作者的總數,據統計多達1300萬人。2017年9月,團中央和中國作協聯合舉辦“網著夢想”青年網絡作家培訓班,全國各地100餘名青年網絡作家及網絡寫手集聚井岡山,聽知名作家講創作,與網絡文學大咖學經驗,在交流中結下深厚友誼。

幫助青年網絡作家“網著夢想”,只是共青團“築夢計劃”的一個板塊。“築夢計劃”是共青團針對社會組織從業青年、青年獨立音樂人、青年網絡作家等新興青年群體創新實施的工作項目,按照“找得到、聯繫緊、服務好、會引導”的目標,通過組織專門培訓、開展職業導航、進行夢想孵化、提供展示平臺等方式,加強與新興青年群體的聯繫與溝通,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幫助他們實現專業提升、職業發展、價值實現和社會參與的夢想。

在重慶,共青團聯合相關機構發起了“青少年音樂發展基金”,啟動“新腔調青年音樂人計劃”。在南寧,共青團舉辦了“匠心致青春·築夢新時代”藝術交流會,激發新興青年群體創作熱情,促進職業技能提升。在張家港,團市委開展了“耳朵借我”流行音樂趴,十餘名歌手和音樂人通過各具特色的演唱風格,為青年們獻上視聽盛宴……在72個“築夢計劃”重點聯繫城市及各級各地團組織,各具特色的活動異彩紛呈。青年歌手風采展示、青年音樂人唱作大賽、創意創新設計大賽、青年美術工作者書畫展等特色賽事和活動接連舉辦;利用已有的文化產業園、眾創空間、特色文化街區和團屬陣地,一批服務新興青年群體創新創業的平臺紛紛建立;各具特色的青春沙龍和培訓講座在各地舉辦,一大批知名專家和業內人士先後被聘請擔任新興青年群體“夢想導師”。

與此同時,新興青年群體的“夥伴功能”逐漸體現。團西安市委聯合西安新文藝青年協會的成員,開展了2018“西安年 最中國”曲江音樂街區活動,全天候不間斷地表演演唱、樂器、舞蹈、雜技、相聲等近800個節目,600多人次先後參演,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駐足欣賞。團桂林市委組織獨立製片人公益體驗行,團株洲市委舉辦大型慈善音樂節……一大批新興青年群體在團組織的帶領下,主動投身公益事業,積極參與社會建設。

經過全團的共同努力,“築夢計劃”成效初顯,越來越多的新興青年聚攏過來,“抱‘團’取暖”的態勢初步形成。

共青团的伙伴们

凝聚青少年工作專業力量

9歲的小果來自一個低保家庭,第一次來北京市豐臺區瑞豐社會服務中心參加活動時,他總是一個人躲在角落裡偷偷地看其他小朋友,表現出濃重的自卑情緒和內向心理。中心的青年社工們嘗試對小果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行為輔導,鼓勵他與小朋友多交流,還聯繫到小果的父母,指導他們轉變教育方式。慢慢的,小果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針對困境家庭兒童的成長問題,瑞豐社會服務中心制定了一系列幫扶計劃,他們紮根25個社區,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累計為2800人提供了服務。

像瑞豐社會服務中心這樣的以青年為主體、以青少年為服務對象的專業社工機構,在全國有很多很多。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青少年工作對專業化、個性化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些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專業機構開展的工作,日益成為共青團服務青少年成長、維護青少年權益等工作的重要補充和手臂延伸。各級團組織積極聯繫、培育、扶持具有專業化水平的青年和機構,將他們作為共青團和青少年工作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4年,團中央聯合相關部委印發意見,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20萬人的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將“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工程”納入10個重點項目進行規劃。《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進一步提出,要推動將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支持範圍。

2017年,團中央聯合民政部、財政部制定下發了《關於做好政府購買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意見》,列出了政府購買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清單,同時對相關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廣大團幹部和青少年事務社工紛紛表示,這是一個“含金量”很高的頂層設計。

據統計,目前全國青少年事務社工人數已達10.6萬,專業崗位1.9萬個,社工服務機構達到4300個。2017年地市級以上政府購買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資金達到8.2億元,其中,以團組織為購買主體的資金佔到近60%。青少年事務社工隊伍建設的政策框架逐步建立,工作機制日趨完善,項目載體不斷豐富。青少年事務社工作為共青團的重要工作力量,在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促進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共青团的伙伴们

掀起新興領域青年“大學習”熱潮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不忘初心’,其實我們青年公益人也經常會說起這個詞,這個初心堅持到了最後,就會變成力量。”

“今天下午去看了‘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首先感覺很振奮,為我們國家五年的發展、國力的強盛感到無比自豪;其次是真真切切的獲得感,包括精準扶貧等在內的政策、戰略都是瞄準了我們生活質量的提升;最後是滿滿的幸福感,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讓我們感到所有人都是被國家關心的。”

這是台州市青公益服務協會會長劉青、重慶江北幸福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李麒麟在參加了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示範培訓班後的感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關鍵是要高舉理想信念的旗幟,共青團要努力幫助廣大青年樹立遠大理想,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人生信念。

新興領域青年很多是高知群體,具有較大話語影響力,是最需要被影響的人群。近年來,各地團組織面向青年社會組織骨幹、青少年事務社工、新興文藝青年等群體,開展了一系列學習培訓活動,組織青年們參加黨的理論、形勢政策等主題報告宣講,到井岡山、延安、小崗村等地實地體驗,到國家級新區、重點建設工程、創新創業園區等一線單位參觀走訪,引導他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不斷堅定“四個自信”。

今年5月底,全國第一期“青社學堂”在安徽舉辦,這是團中央為53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新文藝青年骨幹專屬設計的“青年大學習”活動。聽得懂的理論、能領會的政策、可感受的成就、易參與的方式,給這些青年留下了心靈的震撼。

新時代萬象更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改革奮進中的共青團將立足新青年新特點,努力壯大夥伴隊伍,把新興領域青年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更廣泛的青春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