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熟並不是籽料的最終指標,頂級高手,只看這個!

看老熟並不是籽料的最終指標,頂級高手,只看這個!

理解和田玉的好與壞,要從理解和田玉真正的美開始。不知美醜,難論好壞!

玩玉的人,如何看玉一般會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剛開始只會看白度,越白越好。

看老熟並不是籽料的最終指標,頂級高手,只看這個!

後來慢慢會看細度、油性這些,再往後看的越來越多,就明白了老熟的含義。當知道料子的老熟之後,有時候去市場看料,仍然不能滿足好料的標準。

而這時候,就知道了一個名詞,和田玉的“種”!

看老熟並不是籽料的最終指標,頂級高手,只看這個!

什麼是籽料的種,種又代表了什麼,如何理解?

種簡單理解可以理解為一塊料的玉性!玉性又是什麼?

看老熟並不是籽料的最終指標,頂級高手,只看這個!

我們評價和田玉的玉性,一般都是細膩溫潤,精光內斂等等!

而這些對玉的理解其實大部分都來自我們對它的一種視覺感受。這種視覺的感受跟和田玉的光澤息息相關。

和田玉的美,應該是溫潤又透著一種含蓄的光澤。而這種含蓄的光澤是最能表現出玉性的一點。

看老熟並不是籽料的最終指標,頂級高手,只看這個!

玉性是一種很微妙的感覺,就像中間有一個點是剛剛好的,是和田玉最好的一個標準,我們也可以稱為羊脂級。

用現代文字表述就是“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它符合黃金分割的規律,往左一點,就太悶了。比如一些年糕料,它雖然玉質好,但缺乏一點玉的潤性。再就是一些差的俄料,很白很乾,很悶,就像大米一樣,熟過了,就變的有僵性。

往右一點,就比如我們說的荔枝肉,同樣玉質好,玉質也很細膩,油性也不錯,但就是稍透了些。再極端就是一些差的青海料。太透就失去了和田玉應有的感覺。

而中間那個點,就是玉性最佳的,不透也不悶,剛剛好的一個臨界點,才是和田玉最美的部分。

看老熟並不是籽料的最終指標,頂級高手,只看這個!

查閱資料發現,和田玉的折射率中,隱藏著黃金分割的規律,具體算法,我們不在這裡細講。其中一些被稱為玉的材料也很接近這個數字,比如獨山石、葡萄石、珍珠等等。而其它的稱為石或勉強稱為玉的材料就遠離這個數值。

正是這個數值與我們的中庸、含蓄的文化相符,而這種含蓄的體現就是溫潤。

簡單理解:

看老熟並不是籽料的最終指標,頂級高手,只看這個!

 有些玉,是需要打燈才能看到它的美的。

有些玉,在自然光線下就能感覺出它溫潤又微微透著一種寶氣的光澤。

有些玉,太透,有了一種玻璃的感覺。

太透了,太乾了,太濃了,太鬆,太生些,或者是過熟了等等,這些都會影響一塊玉的玉性、美感。這就是玉性不同,種的好壞帶來的變化。

看老熟並不是籽料的最終指標,頂級高手,只看這個!

關於種,其實我們也可以從一些沁料上去理解,比如下面這個沁料:

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這一塊料上玉性的不同。

有些沁料顏色也比較漂亮,但就是很乾,玉性不好,有的沁料,顏色同樣很深,但你拿在手上就能感覺到它的玉性。

這就是一種差別。

看老熟並不是籽料的最終指標,頂級高手,只看這個!

簡單來說,種是對玉性的一種理解,它是綜合的,細度好、濃度恰到好處,油脂感強,顏色暖、有溫潤而恰到好處的光澤,如此綜合就讓我們看到了一塊玉上所應具備的美感。

有些料子看起來很白,但光澤上一眼就不舒服。有些細度好的料子可能很乾,玉性就差。油性好的料子可能很鬆,也就欠缺了玉的一種美感。老熟的料子看起來很舒服,但玉質上可能並不是特別的完美。

看老熟並不是籽料的最終指標,頂級高手,只看這個!

而當我們想要尋找一個真正面面俱到的和田玉的時候,就要看它的種,看它本質所表現出的一種玉性,當一塊和田玉無限接近那個臨界點的時候,就是玉性最佳的,那麼它就是一塊好玉。

說完對種的理解,我們再說說幾個好的種。

黃白種

看老熟並不是籽料的最終指標,頂級高手,只看這個!

黃白種往往被認為是一種頂級的玉種。

黃白種的料子,特點,顏色暖,是一種白裡透黃的暖色,玉種上,細度、油性都好。

一眼看上去,整體讓我們特別的舒服,有玉的溫潤含蓄的光澤,微微的暖黃,讓視覺上更有了中庸的內涵!

脂白種

看老熟並不是籽料的最終指標,頂級高手,只看這個!

黃白種,被認為非常好,但其實最好的籽料,應該是脂白種!

白度高白,不偏色,但不會看起來不舒服,不是俄料的白,也不是青海料的白,是一種白的純淨又富有審美意義上的白。

白度好,白的極為舒服,玉質上又極有玉的美感,真正傳統觀念上的羊脂玉,大抵也是如此吧。

濃粉種

看老熟並不是籽料的最終指標,頂級高手,只看這個!

還有一種籽料,它就像一個傳統文化中,嬌羞的美女,美麗又透著一種粉嫩,它就是粉白種,叫法很多,我們理解為,顏色裡透著一種粉潤就可以了。

看老熟並不是籽料的最終指標,頂級高手,只看這個!

最後再來說說一塊籽料的好壞標準。

好籽的籽料,不在它的皮色,在好的玉質面前,皮色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也不僅僅是單一的一個標準。

也不在於它是否有瑕疵,是否特別白,頂級的好玉,有瑕疵更能表現出一種缺陷美。和田玉也並非越白越好,符合中國人傳統審美的白,才是最好的白。

看老熟並不是籽料的最終指標,頂級高手,只看這個!

一塊玉,不管它是什麼料,不管它各個指標如何,拿在手上,你能真正體會到它玉的內涵美,一種傳統文化中中庸、含蓄的美,能讓你感受到玉如人,一種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

如此,才是一塊真正值得擁有的和田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