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組歌

走西口組歌

幼年時聽奶奶講走西口的事;少年時聽羊倌唱走西口的歌;青年時聽走西口的戲,讀走西口的書,唱走西口的歌;中年後認識走西口的人們,交走西口的朋友,由感而發思考一些走西口的問題,對走西口有了一些新認識和感悟。現編走西口組歌如下:

走西口組歌

“走西口”是一曲背井離鄉的歌。這是一場走西口的獨幕啞劇。這是一曲淒涼的、把心酸和淚水吞嚥在肚裡的歌。寒冬臘月的一天,西北風打著尖利的哨子,殘月無精打彩地打著盹兒,星星眨著疲勞的眼睛。在公雞的報曉聲中,隨著幾聲犬吠,一個目光呆滯、衣衫襤褸的中年男子,拉著一根打狗棍,步履蹣跚地走出了村莊。沒有爹孃,沒有姊妹,沒有妻室兒女,沒有任何牽掛,更沒有人為他送行,只有大黃狗在村口為他憤憤地鳴著不平。光棍的他生活窘迫、飽受煎熬。因得不到堂侄婚宴上應受的禮遇,受不了族人的羞辱,在憤懣之中,他懷著絕望的心情,滿腹的愁悵,悄悄地離開了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朝著北方,漫無目的地踏上了謀生的路,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走西口組歌

“走西口”是一曲悲歡離合的歌。這是一曲走西口的二人臺雙人劇。正月的“破五”剛過,東方露出了晨曦,太陽還沒有出山。一座蒼涼的院落,幾間破爛不堪的土坯房。大門口,剛剛過門兒頭扎著紅頭繩的新媳婦和頭扎著白毛巾的新郎官依依不捨。小兩口手拉著手淚水像斷線的珍珠直往下淌。新媳婦對新郎是千叮嚀萬囑咐:哥哥,你路上一定要小心,小心小綹扒了你的銀元;小心響馬[1]搶了你的盤纏;住店睡覺時要緊靠牆,小心賊風涼了你的後背心……。可憐的小妹妹飽含深情,吩咐了一次又一次,哭了一回又一回。哥哥他不斷地點著頭,為妹妹擦著淚。哥哥對妹妹也是情意綿綿:妹妹你別再哭了,再哭哭壞你那對毛眼眼,哥哥可心疼得受不了。妹妹你放心吧,河套那頭有的是莜麵和山藥蛋,我到那裡肯定能夠吃飽飯,西堖包[2]那裡有錢賺,咱們的日子一年會比一年好。天黑前你就把咱那院門關,小心野狗進了院。你自己也要多保重,我會託人把書信捎。哥哥他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三步一回頭,五步一招手,身揹著乾糧袋,向著前方,向著北方,向著西口走去。

走西口组歌

“走西口”是一曲開拓創業的歌。這是一部走西口的小合唱。正月剛過,“陽婆”已經出山,哥哥和弟弟就相跟著走出了村口。爹媽、媳婦、孩子都來送行。身穿羊皮襖、手拿早煙鍋的爹爹一個勁地給兒子鼓勁:口外的人比口裡還厚道,口外的茶飯比口裡的好;莜麵山藥蛋管飽吃,過時過節還有那手抓羊肉大碗酒;娃娃你們大膽地往前走,口外是一個好地方,那裡有咱們的親友,有老鄉,他們會關照你的。家裡的事兒你們放心,天大的事我頂著。媳婦們叮囑著自己的男人:去那裡不要掛念家,只需好好把錢賺,可不要當了那陳世美,到時你回來把俺接。兄弟倆也在囑咐著自己的媳婦:“山藥蛋開花結蛋蛋,妹妹你是哥哥心裡的花瓣瓣。”妹妹你不要胡猜想,咱倆的恩愛比天高、比海深。“三年一算帳,回家眊一眊妹。狗旦聰明伶利要上學,咱娘身體不好你要多照顧,我走後咱家裡的重擔就落在你肩上!”“大豆豆開花點點白,不走到包頭我不回來。我們到口外闖一闖,不信咱就發不了財,不信咱就翻不了身。”哥哥和弟弟牽著小毛驢,向親人們招招手,堅定地朝著北方,向著西口走去。走西口組歌“走西口”是一曲改革開放的歌。這是一部走西口的大合唱。早春二月,太陽已升得老高。村口站滿了走西口和送行的人,馬車上放滿了鋪蓋卷、乾糧和工具。走西口回來的老者不住地給出門的年輕人打著氣、壯著膽:河套是海海漫漫的米糧川,那裡不愁吃和穿。河套的荒地隨便開、土默川的牛羊遍地跑,口外從來不會鬧年饉。口外的銀錢很好掙,口外的銀子全拿簸箕撮:百靈廟[3]可以販皮草,西腦包缺少粉坊豆腐坊,昆都侖沒有油坊和醋坊,杭錦旗可以把酒釀,頭腦靈活、識文斷字的後生還能在“大盛魁”[4]“住地方”[5]娃娃們儘管放心地去!爹爹在叮囑著兒子:出門在外要學本事,服侍掌櫃要有眼色,做在人前吃在人後,挨拐吃苦就是福。娘也在吩咐著兒子:銀錢東西保管好,小心遇上那“忽拉蓋”[6]。媳婦們在悄悄地不住告誡著自己的男人:哥哥你不要抽洋菸,哥哥你不要逛窯姐,錢攢多了再回來,買房置地給娃問媳婦。男人也在低低向媳婦作保證、表忠誠:妹妹你耐心地等著我,我回來給你帶那口外的油油和粉粉,抹抹你那臉蛋蛋,你再給俺生個胖娃娃,咱倆的日子美滋滋。

走西口的車把式早已按捺不住了,吆喝一聲:“時候不早了,趕緊起身吧。”“噢。”大夥好像突然醒來似的,停止了交談、鬆開了緊拉的手。人群中不知哪個小夥子點燃了鞭炮,隨著鞭炮聲和人們的歡呼聲,車把式甩響了清脆的鞭聲。走西口的年輕人和村裡送行的親人微笑著,相互招手致意。

隨著那飛揚的馬鞭、飛奔的駿馬、飛舞的塵土,後生們的心早已飛去了西口……

註釋:

[1]響馬:西口俗語,土匪的意思。

[2]西堖包:包頭地名,晉商最早在包頭落腳的地方,在現在的包頭市東河區。

[3]百靈廟:原西口重鎮和草原重要召廟,現達爾漢茂明王聯合旗政府所在地。

[4]大盛魁:清初中國北方最大的商行,山西太谷商人王相卿和祁縣的史大學、張傑所創建。總號原來在烏里雅蘇臺,後遷至歸化城,即現在的呼和浩特市。該商號主要經營的商品包括茶葉、菸草、綢緞、糖、鐵器、蒙古靴子、木碗、藥材、牲畜、皮毛等。大盛魁極盛時有員工7000多人、駱駝2萬匹,是對蒙貿易的最大商號,幾乎壟斷了蒙古牧區市場,對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市場活躍、牧民生活的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

[5]住地方:晉商俗語,到買賣上當夥計,即現在打工的意思。

[6]忽拉蓋:原蒙古語“土匪”的意思,後來演繹為西口俗語:小偷或騙子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