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慧智教育:教人先明己,育人先立德

“德慧智教育”的理念,首先在於要“教人先明己,育人先立德。”有一句俗語“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於我們當教師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使命,擔負著民族健康發展的使命,擔負著國家未來的繁榮和非繁榮狀態,所以,需要首先“明己”。

“明己”?那麼,我還是引用老子的一句話: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孔子在《大學》裡面講到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都談到了這個“明”字。如何才能“明己”?只有明瞭己才能教人。

德慧智教育:教人先明己,育人先立德

“明”字要求是非常高的。第一,它要求我們的心靈具有道德的品質和品格;第二方面,要求我們在教人的過程當中,“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就像太陽和月亮一樣發出光明,把這個光明灑向你所要教育的人群。太陽沒有求得任何回報,月亮借藉著太陽的光反射出自己的光明,同樣沒有向我們地球和地球上的任何生靈索取任何回報。所以,這個“明”,在這裡就有一個“無私、無慾、大公”的概念。

德慧智教育:教人先明己,育人先立德

——做人的準則實踐得比較好的,他身體周圍自然就有一個能量場,使別人感到敬畏,使別人感到容易親近,那麼,這個人他的心靈就有一種光明的能量。我們許多的教師、老的教授,他們就有這種凝聚力。就像國學裡面所說的“慈悲”,這個“慈”——仁慈的“慈”,具有這個慈力,那麼就是有豐盛的陽木,這個陽木就能供給心靈發出光明。這個“慈”,就像吸鐵石一樣,才能吸住周圍的眾多的學生,使他們對這位老師尊重,學習他的榜樣,學習他的光明,學習他的風範,學習他的風骨。作為一個教師——未來的教師,實際上我們作為一個人,都應該具有一個“明己”的過程,並且把明己作為一項重要的“修之身,其德乃真”實踐的重要過程,這樣才能使我們做到“教人先明己,育人先立德”。

——金木水火土,大家可能都是研究傳統文化都研究過了。實際上,這五種能量元素都是互動式的——也就是說“仁義禮智信”這五種品格、品德能量,都是雙向流動的,需要我們首先立住自己的德,並且“導人以德,教人以德”,這才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教育模式。

德慧智教育:教人先明己,育人先立德

“明己”?是否能夠“立德”?要敢於解剖自己,分析自己的本因因素、內因因素、秉性素質以及習性素質。因為,我們人往那裡一站,無論跟任何人接觸,實際上都是這些素質的集約表現,但是我們現在目前大學生也好、中學生也好,的確這個人文素質是不太高的。

——無論是在東南亞、還是在歐洲,所碰到的大學生和中學生,這個人文素質不僅不全面,非常地狹隘,而且水準也非常地低。比如;在公共汽車上,在地鐵上,我們常常能夠碰到大聲喧譁的,常常是我們東方的學子;闖紅燈、橫穿馬路的也是我們東方的年輕人;隨地吐痰的,也是屢見不鮮;向他們探討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人文素質的修養,一問三不知。你說他精通外文吧,他卻在那裡讀了兩年,也還難以過德文的語言關,沒有正式地進大學裡面學習。你說中國的文史知識吧,完全是一片空白。所以,這些現象反映的是我們整個民族的一個影響——對世界的影響。

德慧智教育:教人先明己,育人先立德

“庶人”是指一般沒有從事過文化學習的人、社會最底層的勞苦的百姓、普通的人。“賢人”呢,賢人是指有機會、有機遇讀聖賢之書,瞭解文史各個學科知識的人。讀好了這些知識,按照我們祖先聖人的標準、真人的標準,在社會上支撐起社會的發展,支撐起民族的發展——包括人文發展、科學發展。這樣一批人,實際上就是社會的中堅骨幹力量。拿到現在來說,所有大學培養的這一批又一批的人才,都應該達到賢人的標準,那才符合我們中華傳統的美德,符合《德道經》的要求。——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法則天地”。效法天地的無私,遵循天地運行的客觀規律,是比較難的一個題目、標準!

“象似日月”。無論坐相、形象——無論外部形象和內部形象,都要像日月那樣光明磊落,沒有私慾、私念,把光明奉獻給民族,奉獻給國家。自己內部的能量,能夠源源不斷地獲得並且釋放出來。——這種能量實際上既包含綜合性的人文因素的能量,也包含個人對周圍外環境影響的能量和能力。

“辯列星辰”。要求我們達到一種:抬頭你能瞭解宇宙天體的運行軌跡和規律,各個所在的位置。這些對應的位置對我們身體的內部、對社會、對國家、對家庭的影響和作用力,都要能夠說出個一二三,並且遵循這些規律。

德慧智教育:教人先明己,育人先立德

“逆從陰陽”。老子曾經說過:“反也者,道之動也。” 逆從陰陽,這就是說要求我們認識了萬事萬物的陰陽屬性和陰陽特點以後,你能夠把它導向反方向,向道和德的方向運動。因為老子說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那麼,陰陽是一個“二”,如果讓它順化的話,那就無休無止地變化下去。但是,如果你掌握了規律,把握了萬事萬物的陰陽屬性,引導它復歸到“德一”。老子所說的這個“一”是 “德”,因為,他在他的篇章中強調了“恆德不二”,只有處在“恆德不二”的狀態下,才是一種聖人的狀態、至人的狀態和真人的狀態。如果任這個“德一”樸散開來、分解開來的話,那麼,你就是在順從陰陽的順變,就會越來越複雜,就難以認識自然的真理、生命的真諦。所以,這個要求對我們來說還是比較高的,要有很深的道德素養和豐富的學識。

“分別四時”。能夠分別四時能量的轉換和變化。這種四時、四季、四方、四氣等等方面的各種變化對我們周圍的影響、對民族的影響、對國家的影響、對我們生命本身的影響,都要能夠知道個一二三。將自己整個的知識面要拓展開來,吻合到自然的整體規律之中,符合這個自然大道的規律。

德慧智教育:教人先明己,育人先立德

“明己,知人”。明白如何自己去做人,然後運用最符合自然規律的這樣一個特點,來衡量和檢驗我們如何去教育別人,如何作為表率影響周圍。所以,老子的教育理念就提出了“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其實,古代的教育理念就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也是教做真人。”

“為學而日益”,那就說我們後天所學的智識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逐步增加豐富的過程,需要我們逐步地積累起來。而且,所學的內容應當是健康的、有利於民族、有利於社會、有利於個人的性和命——性命的健康的內容。一切不利於這個目標的東西,都不在我們學習和掌握之內。

“為道日損”,就是說我們求證我們心身中的道,明白自己在來到這個世間的責任和義務,肩負的使命是什麼。要想真正地達到明白,那非得要每天都去減少自己的私心,減少自己的貪念,最終達到光明的狀態。這樣才符合傳統道德文化的一個教育的準則,才能夠真正地成就自己為賢人、聖人、至人、真人。

“不打自垮”或者“一打即垮”的狀態。這一點,我們在歷史上是有教訓的。

“唯智”教育、應試教育,而沒有重視素質教育、道德教育的話,那麼,精神這一塊就缺隅。在慧智教育這一塊沒有抓上去,我們沒有科學創造力。一個民族長期跟在其他的民族的後面,亦步亦趨地進行科學的發展,那麼,終將會淪為其他具有創造力民族的奴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