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激勵:解決企業難通過完善管理制度來解決的問題

文 / 徐懷玉

對組織而言,價值導向是確定激勵機制的基礎,通過樹立標杆、獎勵績優者,來明確組織鼓勵的行為,傳遞組織倡導的價值導向。比如華為任正非先生提出的“利出一孔”,倡導的就是:員工獲得利益唯一的途徑,就是給企業創造價值。創造的價值越大,獲得的利益就越大。

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老闆一竿子插到底,一個問題解決了,類似的問題卻越來越多,治標不治本。究其原因,就是授權之後又越權指揮等。又如,企業有“能人文化”,老闆個人把企業帶大,能力很強,太有主見,不喜歡聽取別人的異議,導致的結果是“虛假團結”:老闆說一,高層馬上說一,不敢說二,有異議也不敢提;老闆提出自己的看法,高層有不同意見也不敢說,都埋在心裡。還有的企業在渡過創業階段後,高層激情消失,官僚化傾向嚴重,內耗出血……

股權激勵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在激勵員工,其實它還承載著通過激勵給出導向的職能,可以解決企業很難通過完善管理制度來解決的一些問題。

西姆有個客戶,是一家上市多年的集團性公司。我們盡調下來,發現企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老闆和高管溝通不夠。甚至彼此存在對立情緒。我們訪談老闆的時候,老闆說:“我給他們200多萬的年薪,他們有時候每天都不知道應該做什麼!”當我們訪談高管的時候,他們也一肚子委屈:“我們哪是什麼副總,連助理都談不上。我們不能有自己的看法,更不敢對老闆的看法提出異議,即使他是錯的。”同時,高管們還告訴我:“你們來了也沒有用。之前也來過很多諮詢機構,甚至是那些國際知名的諮詢機構。他們給我們老闆提過很多如何發揮高管作用的建議,比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比如授權充分等。這邊專家走後,那邊老闆照樣我行我素。”

我也非常誠懇地告訴老闆和高管,可以通過建立一種機制,在老闆和高管之間找到一個最大公約數,平衡二者之間利益和矛盾。

根據該企業的具體情況,我們經過系統分析,在部分板塊設立跟投制度,構建合夥人機制,訂立利益共同體治理規則,之前老闆和高管之間的那種對立情緒沒有了,矛盾也緩和了。雖然老闆偶爾還是會插手具體事務,但和過去相比,方式溫和了許多,至少也會像徵求意見那樣去表達自己的看法。大部分情況下,老闆不再每天盯著高管,高管也不用每天對老闆唯唯諾諾,而是能更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客觀分析生產經營中的具體問題。其實一切變化背後的道理很簡單:老闆不是公司經營成果的唯一貢獻者,高管也有貢獻,他們也是出了“錢”的,也是股東!

一個傳統制造企業,過去浪費情況相當嚴重,包括物耗、能耗等。在我們給這家企業的車間實施了虛擬股激勵之後,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方案很簡單,我們將車間節約下來的物耗、能耗,包括人力成本當作虛擬利潤,其中的60%分給車間的團隊,其中車間主任分這60%當中的60%,團隊的其他成員分另外的40%。

方案實施後,我們發現車間主任對於那些應當由他來承擔的費用開始斤斤計較了,甚至敢頂撞老闆;對內部更是摳門,誰最後一個走了忘記關燈,第二天一定會在早會上提出嚴厲批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竟然把老闆安排的一個“關係戶”主管解僱了,說這個人拿得多做得少,搞得老闆哭笑不得。就這樣,年底的時候,他的虛擬股分紅是49萬,是年薪的2.5倍。公司產品成本下降了9.5%。多年來成本控制這一老大難問題,通過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得以徹底解決。

(本文節選自機械工業出版社《股權的力量》,標題為編者所加。)

股權激勵:解決企業難通過完善管理制度來解決的問題

作者簡介:徐懷玉,西姆股權激勵研究院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