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訓:一個老頑童的少年

王家訓:一個老頑童的少年

王家訓,1958年生於江蘇東臺,號水夫,齋名聽風閣,著名中國畫家。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理事。

參加第八、九、十屆全國美展及中國美協主辦的一系列畫展。他的人物畫意境古遠、趣味天成,畫面帶來的氣息既遠離我們的生活,又似乎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呈現出一種獨特的人文情懷。

王家訓:一個老頑童的少年

王家訓:一個老頑童的少年

王家訓:一個老頑童的少年

王家訓:一個老頑童的少年

王家訓:一個老頑童的少年

王家訓:一個老頑童的少年

王家訓:一個老頑童的少年

王家訓:一個老頑童的少年

王家訓:一個老頑童的少年

王家訓:一個老頑童的少年

王家訓:一個老頑童的少年

王家訓:一個老頑童的少年

王家訓:一個老頑童的少年

王家訓:一個老頑童的少年


看完畫,想了解各更深看下文:

意到筆隨抒真性情——王家訓的人物畫

中國畫最早是從人物畫開始發展起來的,後來逐步發展為山水畫、花鳥畫、文人畫等。由於人物畫以表現人物形象為主體和題材內容,力求把人物個性刻畫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從而傳神地表現人物的精神與風貌,因而受到眾多文人墨客的青睞。如陳師曾所言“人物畫在繪事最為發達,因其關聯人事最為密切”。人物畫經過歷代發展至今,湧現出眾多傑出的畫家。他們的作品從技法、風格、題材內容及表現形式等方面,豐富多樣、成就斐然,為人物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家訓先生是一位具有創新精神和開創意識中國畫家。他人物畫的魅力得力於他對於傳統筆、墨、線的研究、運用和突破;得力於他筆墨語言中所反映出來的真實情感、坦誠的表述願望,畫出了自我;且得力於其長期對美術及歷史的探究,正是其整個人的思想靈魂都溶入畫的意境之中,“溶入之,心摩而手追之”,才把畫中人物那種難以言傳的微妙氣息準確的表現出來。

宋代蘇軾在《傳神記》中談到:“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或在眉目,或在鼻口”;“欲得其人之天,法當與眾中陰察之”。元王繹《寫像秘訣》論述:“彼方叫嘯談論之間,本真性情發見,我則靜而求之。默識於心,閉目如在目前,放筆如在筆底……”。王家訓也正是基於這種“著眼於顛沛造次”的記憶默寫,數十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生活和造型基礎。避免了繁雜、偶然細節的干擾,從而能抓住對象主要的形體神態,使造型獲得了極大自由,而且充分發揮了主觀想象,創作出別緻的人物形象。他大多以高人、隱士、孩童、仕女入畫,這些題材已為前人所充分描繪,但在他的筆下卻能表現出的很強的感染力和精神境界,給觀者以美的享受。畫面人物有真趣、天趣、童趣、自得之趣、形中趣及形外趣。人物時有變形,面部形象生動簡練,氣質獨特,妙趣橫生。

王家訓先生長於人物,他作品中的題材廣泛,且能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形神備至,自由地行走在“似”與“不似”之間。他能做到在表現人物真實的基礎上,實現人物精神和意境的完美展現,使其筆下的形象即傳神寫意,具有自然的抒情性和合理的創造性,又能用粗、細之筆、長短曲折變化的線條抒寫出人物形象所應有的筆情墨趣。他作品的抒寫性雖然延自文人畫抒寫別於文人的逸筆草草只求形似,而是蘊涵著豐富內容。這,正印證了中國畫創作“寫意”的特點,由意生境;這,離不開其強大的藝術自信力、過人膽魄、非凡的領悟力以及豁達的藝術情懷,更離不開他執著而認真的藝術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