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剛:抓黨建 轉作風 促脫貧

【智庫建言】安定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2018年第6期 總第33期)

導 讀

作為省直機關幫扶安定區的組長單位,省委黨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著眼於扶貧先扶志與扶智,去年10月在省委黨校舉辦了一期定西市安定區貧困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示範培訓班,取得了很好的培訓效果。為了學習借鑑貴州經驗,加快脫貧攻堅進程,如期實現脫貧目標,今年4月15日至27日,又在貴州黔南州委黨校舉辦了兩期脫貧攻堅培訓班,組織安定區四大班子有關領導、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部分駐村隊長和貧困村黨支部書記共160多人參加學習培訓。5月18日,召開定西市安定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幹部培訓交流推進會。現將交流推進會上的部分發言摘要編髮,供廣大讀者參考。

下一期,我們將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建言,敬請關注。

聯繫人:甘肅省委黨校智庫工作站 曹建民

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電話:13669370002

陳永剛:抓黨建 轉作風 促脫貧

(作者:陳永剛 中共定西市安定區委組織部副部長)

實地領略貴州的發展成就和生態魅力,親身感受貴州幹部的務實作風,不僅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撼,而且為今後工作提供了借鑑和啟迪。

對照安定區實際,結合組織工作特點,感覺貴州最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主要有:

堅定的發展自信。培訓中接觸到的貴州各級幹部,說起工作頭頭是道、如數家珍,討論起政策胸有成竹、頗有見地,那種對發展的自信和自豪溢於言表,讓人羨慕。

寶貴的創新精神。貴州“用企業的錢建貴州的路”,“用明天的錢建今天的路”,短短几年內實現了“縣縣通高速、村村通油路”。“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等戰略行動應勢而生,農村“三變”改革、新時代農民脫貧攻堅講習所等一系列創新實踐在全國得到了複製推廣,無不體現出“敢闖敢幹、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務實的工作作風。透過各個考察點的移民搬遷樓和基礎設施建設,不難想象到當地幹部的工作強度和壓力。如果沒有務實的作風,不可能做到如此規模。

可敬的為民情懷。惠水縣為搬遷群眾就近開闢農耕“微田園”,讓貧困戶緩解鄉愁,一件小事足以證明他們的為民情懷。

誠信的服務理念。“貴州經驗”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幹部群眾前來參觀取經,參觀點一天接待十幾撥人,但都熱情接待,講實話、講真話,讓人深感不虛此行。

與貴州相比,我們的幹部隊伍差距在哪裡?

不在思路在思想。這些年安定區提出打造“中國薯都”、“中國西部草都”等,思路和定位都具有前瞻性。但是與貴州縣區相比發展緩慢。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一些黨員領導幹部政治觀念淡薄,創新意識不強,錯失了發展良機。

不在能力在動力。一些黨員領導幹部學歷不低、資歷不淺,但精神不振、動力不足,碰到困難找藉口,遇到矛盾繞著走,缺乏幹事激情。

不在落實在落細。與貴州相比,一些工作我們也認真落實了,但群眾不認可,這說明我們服務群眾還不夠精細。

“貴州經驗”,貴在精神。對於組織部門來說,學習貴州經驗就是要抓幹部、抓黨建、抓作風。

突出政治標準選人用人。要牢固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大力提拔重用那些脫貧一線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要加強幹部教育培訓和實踐鍛鍊,及時調整不勝任、不稱職幹部。要建立關愛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激勵幹部擔當作為。

突出政治功能抓實黨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壓實黨建主體責任,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按照“抓機關促農村、抓有職促無職”的思路,狠抓“關鍵少數”,全力推進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

突出政治紀律轉變作風。要以當前全省開展的“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活動為契機,結合即將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黨員幹部提高政治站位,推動工作落實。同時,要加大通報問責力度,推進作風轉變。

(來源:《甘肅日報》“智庫建言”專版 2018年6月20日 信息中心/摘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