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貴州的「甲骨文」,傳承500多年與世隔絕,被開發後價值驚世

貴州清水江世洞庭湖水系沅水上流的主要支流之一,自西向東貫穿貴州黔東南州的多個縣市。從明朝貴州建省到清朝,清水江一直是黔木出山最早和最大的通道。隨著商人流動,不僅帶動了貴州與江南等

其它發達地區的木材活動,也促進了人們愛林、護林、造林理念的產生和發展。隨著時間的流逝,貴州清水江流域的苗族侗族人民創造和保存著一種價值極高的文獻——清水江文書。

堪稱貴州的“甲骨文”,傳承500多年與世隔絕,被開發後價值驚世

清水江文書

清水江文書是一種貴州清水江流域少數民族創造的一種獨特民間文獻遺產,記錄了當地少數民族歷史上對中國農林業的重大貢獻,是世界林業法制的一個歷史典範。清水江文書主要是指明末清初以來直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共約四百年的歷史長河中, 貴州清水江中下游地區苗族侗族林農為了經營林業貿易而形成的大量民間契約和交易記錄。據保守估計,目前至少尚有十多萬件遺存於民間,主要分佈和保藏在清水江流域中下游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錦屏、黎平、天柱、三穗、劍河、臺江、岑鞏等縣苗族侗族農戶家中。

堪稱貴州的“甲骨文”,傳承500多年與世隔絕,被開發後價值驚世

錦屏文書

傳統上,清水江流域生活的人們把這種文書視為能夠給子孫後代賜以福佑的傳家寶物,一般秘不示人,只在調解家族之間物權糾紛和其他重大場合時啟用,至今仍然具有物權法律證據的功能,在苗村侗寨的山林物權糾紛調解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民間大規模保存的這種珍貴的文獻遺產長期處於“藏在深山人未識”的狀態, 一直不為外界所知,直到1964年才首次為當時的中國科學院貴州分院民族研究所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成員楊有賡等人發現並蒐集抄錄部分樣品帶回貴陽作為重要歷史資料保存。

堪稱貴州的“甲骨文”,傳承500多年與世隔絕,被開發後價值驚世

楊有賡

雖然早早的被發現,由於種種歷史原因,清水江文書在之後的幾十年裡並沒有被學術界和政府引起重視,但楊有賡先生卻一直不懈地對他最早發現並輯錄於錦屏、天柱一帶的清水江文書開展了大量的介紹和分析工作,並以其研究成果為地方林改工作獻計獻策,使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及人士逐漸認識到了這些契約文書的現實價值。這個繼甲骨文、漢晉竹簡、帛書、敦煌文書、徽州文書之後的有一搭歷史文獻。開始在世界展現出他的光彩。

堪稱貴州的“甲骨文”,傳承500多年與世隔絕,被開發後價值驚世

專家研究清水江文書

清水江文書是目前除徽州文書以外中國第二大民間契約文書寶庫,廣泛遺存在牽動那清水江流域,是至今一致的有關農林混作經濟及木材貿易和生態保護的完整而系統的民間文獻。被中外學者讚譽為“世界記憶”和“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堪稱貴州的“甲骨文”,傳承500多年與世隔絕,被開發後價值驚世

整理成冊的黎平文書

隨著清水江文書的研究和保護愈加被世人重視,可以預見,這個位於貴州的文獻遺產將會更加發光發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