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軍校很牛 不招想升官發財的人 但校友不是升官就是發財

在中國近代史上,廣州黃埔區的長洲島上誕生了一所旨在培養軍事人才的學校,它的名字叫“陸軍軍官學校”。

後來,人們更習慣稱之為黃埔軍校。

這所軍校很牛 不招想升官發財的人 但校友不是升官就是發財

學校創辦的時候,在大門口掛起一副很“震驚”的對聯,上聯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下聯是“貪生怕死勿入斯門”。

1924年6月16日,在開學典禮上,學校主要創辦人孫中山先生在致辭中強調:“要從今天起,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

可見,學校的態度很鮮明,不要貪生怕死的懦弱人、企圖升官發財的庸俗人進來,而要廣大有志愛國青年加入。

由於意見領袖的強勢推介、得力的宣傳造勢和熱點話題的口碑傳播,學校很快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有志青年前來就讀。

這所軍校很牛 不招想升官發財的人 但校友不是升官就是發財

剛開始,黃埔軍校畢業生以准尉軍銜身份進入部隊,為見習軍官。

後來的抗戰時期,黃埔軍校已改建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在各地設有不少分校。

中央軍校畢業生一般被授予陸軍少尉軍銜,優秀者不受此約束。

畢業加入海、空軍的軍校生部分被授予中尉銜。

還有某些地方分校參照於此,比如桂系的南寧分校,就給畢業生授予中尉軍銜。

這所軍校很牛 不招想升官發財的人 但校友不是升官就是發財

隨著時勢的發展,黃埔軍校畢業生與時俱進,後來一大批人成為GUOMIN黨的高級將領,從此走上升官發財的道路。

這部分人以胡宗南、關麟徵、胡璉、桂永清、唐生智、黃傑、鄭介民、郝柏村等一級上將為代表,以毛人鳳等二級上將為代表,以杜聿明、鄭洞國、張靈甫、宋希濂、陳明仁、黃維、李默庵、鄭作民、廖耀湘、李仙洲、戴笠、康澤等中將為代表,少將等高級軍官以上累計數百人。

當然,一批受進步思想影響的黃埔青年,加入ZHONGGONG,在人民軍隊中建功立業,成為開國將帥。

這些愛國學生青年中,湧現出了林彪、徐向兩位開國元帥,陳賡、許光達、羅瑞卿三位大將以及8位上將、10位中將、11位少將為代表的人生進步者。

這所軍校很牛 不招想升官發財的人 但校友不是升官就是發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