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L的第四場總決賽,把電競娛樂化依舊是他們最鮮明的標籤

KPL的第四场总决赛,把电竞娱乐化依旧是他们最鲜明的标签

儘管《王者榮耀》已經不是最火的手遊,但KPL(《王者榮耀》職業聯賽)似乎依舊是最熱門的移動電競賽事。

7月8日,2018年KPL春季賽在上海的梅賽德斯奔馳中心落下了帷幕。最終,升班馬Hero久競以4-1的比分戰勝了東部冠軍EDG.M得以捧杯,這也是繼QGhappy後,又一支升班馬奪得了當賽季的冠軍。

從規模上來看,這是觀眾人數最多的一場KPL總決賽,能容納18000人的場館在正賽開始後基本坐滿。去年此時,有13000人在東方體育中心舉行的2017年KPL春季賽總決賽;而半個月前的2017年KPL秋季賽總決賽,主辦方選擇的華潤深圳灣體育中心“春繭”體育館只能容納10000人。

變化的還有票價。此番KPL票價被分為了188、288、488、888和1288五檔,對比在深圳舉行的秋季賽總決賽188、288、488和688的票價來說略有提升,而對比去年同在上海舉行的春季賽總決賽99、188、288和488的票價差不多翻了個倍。

除了年輕人為主的觀眾和搶鏡的迷妹,與去年KPL秋季賽總決賽一樣的是,泛娛樂明星的參與。

而在今年的春季賽總決賽的舞臺上,出現了六位非電競明星,除了《愛情公寓》的主演婁藝瀟、李金銘和劉萌萌,還有當紅流量小生鹿晗、當代鋼琴家郎朗和九球天后潘曉婷。

KPL官方解釋說,此番選擇婁藝瀟等人,是看中了《愛情公寓》是“今夏最熱的大IP”;而朗朗“很喜歡王者對電競很感興趣”,希望給觀眾“國際化高品質的震撼感和賽事體驗”;而潘曉婷,這位九球天后本身的段位就已經到了“最強王者”,還曾在去年《王者榮耀》大熱期間發過相關微博,此番登上大舞臺自然也不意外;至於鹿晗,現場的舉著其燈牌的粉絲,就能證明這位流量小生的號召力。

去年秋季賽總決賽是KPL官方第一次嘗試讓泛娛樂明星加入進來,彼時邀請了李易峰、歐豪、蘇炳添和張繼科四人。他們與KPL的選手一起,在總決賽正式開始前先上演了一場娛樂賽。

KPL的第四场总决赛,把电竞娱乐化依旧是他们最鲜明的标签

去年的KPL,李易峰等人曾到場助陣。

娛樂賽的設立,某種程度上也是彌補了KPL賽事本身的缺陷——賽事時間長度不足。去年春季賽總決賽,QGHappy僅耗時不到兩個小時就以4-0的比分戰勝了AG超玩會獲得冠軍,讓現場13000名觀眾很難過癮。太過迅速的激情消退不僅會影響觀眾熱情,也會降低了主辦方對賽事的投入產出比。

所以,從去年秋季賽的總決賽開始,KPL官方開始嘗試打出娛樂牌,一方面是在這個比賽日填充賽事內容,另一方面也寄希望於通過電競和泛娛樂的跨界融合,把KPL推向更大眾的視野。

《王者榮耀》的低門檻為電競賽事娛樂化創造了先天條件,畢竟找到能登場比賽的娛樂明星並非難事,就比如有最強王者水平的潘曉婷,還有在採訪中透露自己曾是“海南省第十甄姬”的婁藝瀟,這在《DOTA》、《星際爭霸》之類的硬核遊戲中是難以想象的。

KPL的第四场总决赛,把电竞娱乐化依旧是他们最鲜明的标签

在去年9月的微博中,潘曉婷就曾透露自己是《王者榮耀》的粉絲。

而觀眾對於主辦方這樣的做法也沒有太強的排斥感。鹿晗為KPL春季賽“打call”的視頻,在微博上有近18萬的轉發和4萬多條的評論。當堪稱菜鳥的郎朗在娛樂賽上不斷送人頭時,現場觀眾爆發出的陣陣笑聲證明他們很樂在其中。

而在中場環節,KPL官方還邀請到了曾經的當紅歌手蘇見信現場獻唱,而將在明天正式首播的新版《流星花園》主演們也登上了舞臺與觀眾互動。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KPL也成為了新版《流星花園》的宣發平臺。

去年的效果看上去也不錯。根據KPL官方提供的數據,去年整體明星的海報微博評論超1.7萬條,而李易峰的KPL微博有13萬次的轉發和4萬條的評論,“李易峰 魯班”的關鍵詞也上了微博熱搜。

將賽事娛樂化,在傳統體育領域早有先例。成功的有NFL的超級碗,每年都會有諸如Lady Gaga的娛樂明星參與,將賽前的開幕演出做成了一場演唱會;失敗的有早些年出現的明星足球主播、解說,除了寥寥數人得到了球迷的認可以外,大多數還是遭遇了類似大張偉這樣“不懂球還來亂摻合”的質疑,有時甚至會遭遇明星粉絲和賽事觀眾對立的局面。

從這一視角來看,賽事娛樂化,如何把握好娛樂和賽事的結合點是一大關鍵。目前的效果來看,KPL做的還不差。

而對於KPL來說,奉行“電競+泛娛樂”的戰略的意義還不止於此。

在懶熊體育今年1月對騰訊互動娛樂移動電競業務部總經理、KPL聯盟主席張易加的採訪中,他曾明確表示了對KPL向大眾電競方向發展的期許,稱“做大眾電競,KPL是最有機會的。”

“我們認為我們是一個更專業的競技體育、更好的觀賽體驗,我們持續往這邊走,我們認為《王者榮耀》是一個更大眾,更容易上手、更偏娛樂化的觀賽體驗。”在去年的《英雄聯盟》亞洲對抗賽上,談及《王者榮耀》和《英雄聯盟》賽事的區別時,拳頭遊戲大中華及東南亞區負責人葉強生如此告訴懶熊體育。

從這個角度看,“電競+泛娛樂”除了幫助KPL完善賽事本身、吸引更多年輕觀眾之外,更有助於他們為自己貼上大眾電競的標籤。

從發展策略來看,LPL和KPL兩者都有不少類似之處,比如聯盟化和地域化的改革,比如向傳統體育靠攏。但是從最終的形態目標上來說,似乎還是有所差別。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連續兩年的KPL春季賽總決賽,都與《英雄聯盟》官方所打造的亞洲對抗賽“撞車”了,而且都在7月8日這一天。去年此時LPL的戰隊正在與LMS的戰隊展開半決賽的較量,而今年他們則在與LCK的戰隊爭奪今年的冠軍。

KPL的第四场总决赛,把电竞娱乐化依旧是他们最鲜明的标签

在大連舉行的《英雄聯盟》亞洲對抗賽約有8成上座率

《英雄聯盟》賽事吸引的是更專業的玩家——他們也許《英雄聯盟》賽事有著較高的忠誠度,對賽事的舉辦地、票價的敏感度較低,願意不遠萬里去二三線城市為情懷和信仰買單;而KPL現階段依舊把目光瞄準了大眾,讓更多平時不接觸電競的玩家們加入進來。

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2017年的《英雄聯盟》亞洲對抗賽五場賽事活動吸引了近2億獨立觀眾進行收看,高峰時段達到了830萬;而2017年KPL春季賽總決賽單日的有效觀賽用戶數是3800萬人,總決賽單日的總播放量是1.73億人次。

同為騰訊出品的賽事,發展戰略的差異化對於KPL和LPL尋求長期發展和爭取公司內部資源支持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他們更合理地去切下屬於自己的電競大蛋糕。

接下來,就看他們倆的故事,哪個更吸引人了。

延展閱讀:

KPL新賽季打到成都太古裡,未來也要固定席位和引進國際戰隊了

借《王者榮耀》紅利,KPL火了,它離成為真正的“大眾電競”還需要做些什麼? | 2017電競觀察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