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梁家河》第30期」蔣宗華:築夢初心,砥礪前行

「感悟《梁家河》第30期」蒋宗华:筑梦初心,砥砺前行

「感悟《梁家河》第30期」蒋宗华:筑梦初心,砥砺前行
「感悟《梁家河》第30期」蒋宗华:筑梦初心,砥砺前行

《梁家河》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村插隊時的工作生活,再現了總書記由一名知青成長為大隊黨支部書記的歷程,真實記錄了幾十年來梁家河村發生的巨大變化。該書在我市發行以來,不但受到全市各級黨員幹部的熱捧,也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大家紛紛提筆,寫下了自己的心得體會。

自5月24日起,“天漢先鋒”微信公眾平臺開通“感悟《梁家河》”

欄目,精選最深刻的體悟,最樸實的情懷,讓我們同總書記一起,回顧人生道路上的不變初心。

「感悟《梁家河》第30期」蒋宗华:筑梦初心,砥砺前行

築夢初心,砥礪前行

勉縣張家河鎮 蔣宗華

站在世界舞臺中央向世人講述中國,習近平總書記沒有用恢宏的場景描述,也沒有用細微的統計數據,而是選擇了一個黃土高原上的小村莊——梁家河,讓世人看到了中國農村幾十年的發展。

“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印在《梁家河》封面上的這句話,是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回到梁家河時對年輕人和孩子們說的話。“梁家河”不只是一個地理名詞,更代表了黨的“初心”,代表了總書記的“情懷”,這種“梁家河”情懷不僅僅是習總書記的,也是廣大黨員幹部的。

追尋“梁家河”,就是不忘初心。“飲其流者懷其源”,作為一名黨員幹部來說,初心就是學會感恩,要回報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更要有絕對忠誠於黨的歸屬感以及“一碗水端平”的思想覺悟,要始終堅持、認真踐行“群眾路線”,朝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敢想敢幹,真抓實幹。

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什麼?“山綠了,水清了,天藍了,家家戶戶過上了好光景”。1974年1月,習近平當選大隊黨支部書記後,一直琢磨著能為改變梁家河的面貌做些什麼,琢磨著推動梁家河發展的切入點。木軍塬、梨樹山、東坬、吳家山、王家河梁……梁家河的山山峁峁都留下他種地放羊的足跡;寨子溝、埋老渠、牛家峁、白家山、木瓜山……這裡的一座座淤壩,都在講述著習近平帶領鄉親們為了多打糧食戰天鬥地的故事。

青春年少的習近平忙碌著,如同一個高速運轉的陀螺,他帶領鄉親們打壩淤地、植樹造林、修路造橋、打大口井、發展沼氣,辦鐵業社縫紉社、建磨坊代銷店……帶領群眾向黃土進軍、向荒山要地,用“擼起袖子加油幹”的韌勁改變了梁家河面貌,點亮了向幸福生活奮鬥的希望。

現如今的梁家河村民過上了好日子,吃不愁,穿不愁,搬出了土窯洞,住進了新樓房,辦起了農家樂、小吃攤、窯洞賓館,柏油馬路修到了塬卯上。

梁家河,一個夢開始的地方。習總書記在梁家河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釦子,開始了“為人民群眾做實事”的遠行。沿著梁家河,習總書記從黃土高坡到雪域高原,從西北邊陲到雲貴高原,風雪兼程,走遍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他對貧困群眾茲茲在唸、心有牽掛。

正值初夏的梁家河,山山卯卯披上綠裝,坡窪上鬱鬱蔥蔥,淡淡的草香在空氣中瀰漫,沁人心脾,山間鳥唱蟬鳴。置身其中,人們內心一片澄澈……梁家河,這個藏匿於革命聖地的延安小村莊,留下了青年習近平的艱難創業足印。

「感悟《梁家河》第30期」蒋宗华:筑梦初心,砥砺前行

踏尋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從梁家河一直往南,在距離786公里外的勉縣張家河鎮,一派忙碌的景象。入夜8點,在距離張家河鎮以北的8公里處,老張等幾個小夥伴們,正在八廟村合作社開河床修水壩建起的扶貧漁業垂釣基地投魚苗。

“有的時候都不敢相信,以前這裡除了荒山就是荒灘,這山望望那山高,日子過得緊巴巴。”“現在晚上有路燈照亮,攔水壩建起,還能下杆釣魚,綠水青山還真成了產業,過去哪裡敢想?”“就是,我一個山溝溝裡的貧困戶,除了自己養魚、租賃土地收的分紅,還有村上保潔員的務工費,能徹底擺脫貧困戶的身份,讓一家老小過上好日子,幸福的有些不踏實!”小夥伴們你一言,我一語,歡歌笑語在山谷中久久迴盪…………”

勉縣張家河鎮地處秦嶺南麓,是陳倉古道的要衝。陳倉古道始建於秦漢,與褒斜道、子午道、儻駱道並稱“四大古道”,是古人穿越秦嶺,由漢中通往古時長安最長的一條道路。沿茶張公路前行,來到八廟,只見一條蜿蜒曲折的水泥路伸向山峁,遠遠望去,花簇叢中,嫩綠的紅豆杉傲然挺立於山間,飄來一絲醉人的芳香。路旁一片紅通通的五味子,晶瑩剔透,彷彿是一個個精雕細琢的工藝品,誰也不忍心打動著一簇簇一串串靜美。那映入眼簾的一波波綠水,如同翡翠一般,正潺潺地流著,坐落於河畔旁的村委會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鋥亮的黨徽閃耀在水面,激盪心絃,催人奮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守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總書記給予梁家河的殷切寄語,也時刻激勵著鞭策著張家河村村落落的發展。開河床建水壩,打造山水八廟,曾經,只能是當地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想往。然而,這個美好的憧憬,卻時時刻刻激勵著深處基層一線的我們要邁著更加踏實的腳步,懷揣著我們的初心,勇立潮頭,披荊斬棘,為追夢而砥礪前行。

以八廟村為代表,從過去一個張家河鎮貧窮疾苦的小山村,近年來,在黨建引領脫貧奔小康的路上,趟出了一條讓“荒山石灘”成為“金山銀山”的致富之路。

2014年7月,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八廟村合作社在支部的帶領下,因地制宜謀思路定規劃興產業,初次嘗試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改革,帶領貧困群眾發展紅豆杉苗木基地、林麝養殖基地、土蜂養殖基地,興辦菌種廠、肉牛養殖場……實現主體帶動、村社聯營,貧困群眾抱團發展土蜂蜜、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增收。

2017年村民流轉土地分紅1000元,收穫了“三變”改革的第一桶金。“三變”讓村民們嚐到了甜頭,激發了村民發展產業的信心。八廟村,開始“華麗轉身”,新面貌、新氣象、新氣息在張家河瀰漫開來。拓寬了原有的通村道路,新建硬化2.5公里產業道路,安裝了村標,配備了垃圾箱,安裝了太陽能路燈。

“改革,給農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而開放,為這個變化提供了無限的可能。”2017年9月,張家河黨委會議室深夜11點,黨委書記說道,“地理偏遠的‘先天不足’造成張家河長期‘養在深閨人未識’,優質農產品,被困在山裡走不出去,群眾只能‘守著金山討飯吃’,脫貧難度大,為什麼我們不能大膽創新,把張家河農特產‘搬’到諸葛古鎮景區裡……”

2017年10月,張家河鎮依託八廟村合作社,採取“黨委謀劃+合作社承辦+農戶供貨”的模式,在諸葛古鎮景區開辦首家張家河精準扶貧農特產體驗館,通過“一覽張家河無需上北山”,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農特產品,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無縫對接,張家河土蜂蜜、西洋參、天麻、娃娃魚……開始遠銷北上廣。

“努力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把村子建的越來越美麗。”緊緊追隨梁家河,張家河的發展一刻也沒有停息,建合作總社,做規劃,搞建設,聚人心,興產業,變化一天一個樣。

2018年,張家河依託陝旅集團在八廟村打造集吃住、水上娛樂、農產品採摘、認領認養等於一體的農家旅館體驗遊。晨聽著雀雀叫起床,早上起來摘木耳採野菜煮鐵鍋菜豆腐,中午水上活動休閒避暑、烤娃娃魚,晚上臘肉豬腿包穀酒,打手電啟蜂桶摘蜂包取蜂蜜,文化廣場讀書唱歌搞活動……鄉村旅館、親子廚房、農村電商、農特產微店、扶貧漁業垂釣基地……成為旅遊扶貧新亮點,脫貧致富的路子越走越穩。

山水八廟,魅力興村,把張家河帶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代。初夏的張家河,生態家園、天然氧吧、藥材之鄉綠滿山間,清澈見底的河水,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絲帶,船行上面猶如漂浮空中,不禁令人感嘆美呆了……

河流孕育人類文明史,每條河流都有講不完的故事。梁家河,一個個鮮活的故事生動再現了習總書記當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故事,再現了習總書記知青歲月的艱苦生活和勵志成長經歷。學習梁家河,就是不斷追逐人民群眾的中國夢。

無論是“梁家河”還是“張家河”,經歷過歲月的人心中都會有這麼一個地方,有酸甜苦辣,有憧憬與理想,有為人民群眾幹好每一件事的美好抱負。

《平凡的世界》中寫道“細想過來,每個人的生活也同樣是一個世界。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作為一名黨員幹部,都應不忘追尋“梁家河”式的初心,不忘本源,不忘本色。

追尋梁家河,就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習總書記曾多次強調“不忘初心”對於黨員幹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梁家河是一所學校,初心、求真、苦幹,澆灌出宏闊的格局以及深切的為民情懷。

回頭凝望初心,再看看我們來時的路,心中就會充滿破難而進的信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如今的梁家河,乘著新時代的東風,在新徵程中破浪起航。再讀梁家河,“幸福生活都是奮鬥出來的”。習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話語, 再次點燃了張家河人的奮鬥激情,張家河,在習總書記的帶領下,不忘初心和使命,朝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生態美麗富裕張家河而砥礪奮鬥!

「感悟《梁家河》第30期」蒋宗华:筑梦初心,砥砺前行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總編:黃學鋒

審核:劉平

「感悟《梁家河》第30期」蒋宗华:筑梦初心,砥砺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