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來臨,平台模式可能是未來公裝行業的一個出口

互聯網+來臨,平臺模式可能是未來裝修行業的一個出口

2015年,在“互聯網+”概念的帶動下數百家“互聯網公裝”公司湧現,行業快速興起。

進入2017年後,裝修行業進入分化期。一小部分創業公司開始退場,同時又有一批裝飾公司用短平快的打法高調進入,快速擴張。在此過程中,資金鍊的隱形憂患卻被忽略。從開始以“互聯網”之名快速崛起並獲得資本青睞,到後來被資本拋棄逐步陷入困境,原本寄希望於利用互聯網打造裝修巨頭的企業現在正面臨窘境。

在裝修行業,尤其是公裝行業,不少企業都選擇了走“快速擴張”的道路,原因是認為這個行業沒有技術和資本門檻,要在市場競爭中與其他競品拉開距離,只能從規模上入手,通過規模擴大,整合供應鏈,實現成本領先優勢,進而才能獲得更多利潤。

互聯網+來臨,平臺模式可能是未來公裝行業的一個出口

這個論斷正確性有多大呢?裝修公司真的一定要走快速擴張模式才有出路嗎?我們一起看看一組數據:

根據《中國建築(601668,股吧)裝飾行業“十二五”規劃》的統計,2010年我國有建築裝飾企業共14.8萬家,較2005年減少4.2萬家。2015年行業企業數量13.5萬家,比上年減少0.5萬家。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建築裝飾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建築裝飾企業數量繼續減少,行業內企業總數在13.2萬家左右,比2014年減少了約0.3萬家。

企業數量是在逐漸減少的,但我們並沒有看到真正的行業巨頭出現。事實上,公裝行業的產業鏈比較冗長,整個流程涉及營銷獲客、設計、材料商供應、裝修施工等多個環節。互聯網+模式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靠低價進入市場的裝修公司不顧自身條件盲目攀比,通過壓縮各環節成本,盲目擴張,最終在規模與利潤之間失去控制。

互聯網+來臨,平臺模式可能是未來公裝行業的一個出口

對於類似這樣的擴張模式,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有是高利潤、低成本、量化規模能夠快速產生新的價值的企業才能夠走上"快速擴張"這條路,因為它的邊際成本有可能隨著規模的增大而快速地攤薄。但就非標準化屬性的公裝產業而言,隨著規模增大,裝修產業的邊際成本不但不會快速攤薄,相反還會隨著管理成本的增加而快速提高。”

一名互聯網公裝企業的從業人員稱:“公裝行業的操作流程很長,通過互聯網雖然在前端獲客很便利,但在後端的施工、交付環節,要實打實考驗各企業的運營、供應鏈、交付能力,很多公裝公司擴張過快,超出其能承受的服務半徑,裝修質量跟不上,投訴、跑路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互聯網+來臨,平臺模式可能是未來公裝行業的一個出口

目前,線上線下同時發展業務的公裝公司越來越多,公裝行業整體處於線上線下融合的狀態,互聯網公裝滲透率正在進一步加強。這個行業市場規模非常大,隨著舊樓改造、局部裝修、聯合辦公等需求的不斷出現,未來這塊蛋糕會變得更大。用戶需求更明確、客單價高、現金流充足,也都給公裝公司在全國快速擴張提供了實現的可能。

未來行業的出口在哪裡?單獨幾個大體量的公裝公司並不能滿足全國範圍的用戶需求,而體量越大,對運營管控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從長遠來看,平臺模式可能是一個更有效的模式。另外,公裝行業本地化、區域化的狀況是不可逆的,這就需要一個平臺來鏈接這些本地化、區域化的頭部裝修公司,這個平臺需要有大流量、品牌背書能力,同時還有擁有一套高效的管控機制,以便降低系統化帶來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