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争光谈电影:编剧与团队

杨争光谈电影:编剧与团队

为《五魁》采景途中,杨争光和主创人员留影。

我说过,电影是团队艺术,编剧是团队的成员之一。编剧可以设计一个好的电影蓝图,但并不能决定一部电影的成败。有人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我也不这么看。导演可以是电影团队的领军人物,但没有合适的团队,默契的配合,也很难拍出好的电影。团队不是把最牛的人集合在一起,而是把合适的人聚成一个默契的团队。这是一部好电影的基础。

我喜欢写剧本,而剧本是文字,是纸上画“梦”。所以说到底,我喜欢摆弄的还是文字。

电影更需要戏剧冲突。

创作剧本也会有冲突。冲突是看不见的。最大的冲突也许是想写不能写,或者写了没法完成。前者是和审查的冲突,后者是和实际操作的冲突。细想的话,两个冲突是有关联的。比如激情戏,写到什么程度是受限制的。

看洋人的电影和中国电影,很可能给人一个错觉:中国人不会亲嘴,不会拥抱,不会做爱。现在放宽了许多。但看着总让人别扭。是演员不会演吗?可能。长期的禁忌使演员没有激情戏的表演实践,嘴亲在一起了,还是让人觉得假。就算让拍床上戏,有没有能演好床上戏的演员我都很怀疑。

看李安的《色•戒》,激情戏拍的是不错的。并不仅仅,或者说主要不是因为尺度大,放得开,而是因为演得好、拍得好。但李安好像是美国籍,属美籍华人。

每一次剧本的创作,都可能和其他主创人员,比如导演,有冲突。互相说服,互相碰撞。只要可以接受,编剧应该向导演靠拢。我是这样做的。比如《生日》,我在和导演一起做工作台本时,导演对于结尾有了新的想法,我觉得他的想法也可以,就协助他做了调整。但我也坚持我的看法,台本就有了两个结尾。

小马老师在访谈中问我:“编剧是不是镜头后面那个最受伤的灵魂?我的意思是对于自己的作品,编剧到底有多少话语权,我想“导演制”或者“制片人制”都决定了编剧不是那个说了能算的人。导演固然会尊重编剧的想法,但要做改动甚至改得面目全非也是允许的,在这种情况下,编剧能做什么呢?只能眼睁睁看着这种情况发生?”

我的回答是:不看。闭上眼睛。想都不要去想。当然我希望不管是投资人还是导演,对待剧本的设计多想一点,不要粗暴地对待剧本。

事实上,每个剧本写完以后,我都不敢说“我写好了”,但是会有一个基本的感觉上的判断,觉得这个剧本可以拿出去或拿不出去。我的意思是说,编剧也不能轻率地,更不能粗暴地对待自己的创作。

END

阅读更多......

剧本写作与小说写作

“我还有写作小说的构想”

我的短中篇小说

我的电影启蒙

写作是我生命构成的主要部分

乡村与电影

莎士比亚帮我挤开了外国文学的大门

杨争光文学与影视艺术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