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州」和「知府」就是現在的市長?不一定比縣長大!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古代的官位名稱,因為有些名稱十分相似,所以就被大家認為是相同的官位或者級別。比如“知州”和“知府”是平級嗎?它們就能相當於現在的市長嗎?其實不一定!

科普:“知州”和“知府”就是現在的市長?不一定比縣長大!

趙匡胤立宋初年,鑑於唐末五代之患,削州鎮之權,規定諸州刺史得直接向朝廷奏報和接受詔令,節度使不得干預除所駐州之外(所謂支郡)的政務。後來,逐步派遣京朝官(文臣)接替刺史管理州務,稱“權知××州州軍事”。“權”表示不是正式職務,只是代理;“知”就是管理的意思;州軍事的州代表民政,軍代表軍政。簡稱“知州”。

科普:“知州”和“知府”就是現在的市長?不一定比縣長大!

到了明清兩朝,“知州”演變成了一種固定的官制。一般是從五品,月俸十石,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市委書記。但是,明清兩朝的“州”有兩個級別:直隸州和散州。直隸州屬省,級別與府相同;散州隸屬府,同縣級。直隸州知州地位與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則相當於知縣。

科普:“知州”和“知府”就是現在的市長?不一定比縣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