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在線:李士懋《傷寒冠名法》課評

我入校學習中醫已經有四年了,我是那種地地道道的“學院派”出身,家裡邊一沒有祖傳,二沒有師承,全憑自己在學校所學,理解中醫學習中醫。在大三的時候,跟隨我的專業課老師學習《傷寒論》這門課程。雖然在課堂當中,能夠學到許多基礎知識,每有心得體會也必與老師同學相互交流。

中醫在線:李士懋《傷寒冠名法》課評

即便如此,我認為所學內容仍舊十分貧瘠,嘗試面對一些簡單的疾病,如感冒發燒等仍不能準備辨證。所以,在臨證的過程當中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微小的。於是開始找一些中醫大咖的書籍來閱讀,這樣過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的臨床水平,仍然沒有較大的提高。自從接觸了李士懋先生的“朔本求源,平脈辨證”理論體系,讓我對脈診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之前摸脈,分不清虛實,辨不清寒熱,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正如仲景序言所講“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甚至連處方的大方向都搞錯了,怎麼可能會取得效果呢?

中醫在線:李士懋《傷寒冠名法》課評

那麼什麼是“朔本求源”呢?李老所講就是要將中醫理論迴歸到經典當中,熟讀經典,理解經典,用中醫理論去指導臨床。那麼什麼是平脈辨證呢?即利用脈診去判斷疾病的寒熱虛實。脈診猶如一把尺子,去衡量前面三診的辨證是否準確,已達到四診合參,尤重脈診的特色。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平脈辨證。李老說到傳統觀念當中,認為四診中切診居四診之末,李老認為切診居四診之首。在望聞問的基礎上,切診在疾病診斷中的權重可佔50%-90%,因而形成了以脈證為中心的辨證論治方法。傳統觀念也認為,脈有假脈,故有舍證從脈與舍脈從證之論,我們認為脈無假!任何一種脈象的出現都有其必然的生理病理基礎,只存在如何解釋脈的問題,而不存在所謂假脈舍脈的問題。傳統觀點認為,脈診以陰陽為綱,李老師認為以陰陽為綱過於籠統,故提出以虛實為綱,各種脈象,皆以沉取有力無力辨別虛實。這也可以看成是陰陽為綱的具體化、實用化。

有人總結了李老看病大致有五個特點:一是嚴格遵從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二是胸有全局。三是首辨虛實。四是以脈診為中心辨證論治,方無定方法無定法,動態診治。五是崇尚經方,博採眾長。所謂以脈診為中心,就是依靠脈診為主,來判斷疾病的性質,病位,程度,病勢,以脈解症,以脈解舌及神色。

《平脈辨證傷寒冠名法》學到更多的是關於李老對於傷寒論的理解,其中尤為突出的就是傷寒論當中的脈診,脈證。學過《傷寒論》的人都可體會到其之所以難學,正是由於其中構建的疾病六經模型,相互傳變病情複雜,多虛實錯雜,多寒熱錯雜之證,對於如何準確地分辨病證,沒有一個合理的能夠說服百家的理論體系,所以李老所提出的《傷寒冠名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優秀的思路,依靠脈診去判斷病人的病情,能夠非常準確的把握病人的情況。並且傷寒論當中的每一條條文,經過李老的詳細講解,賦予了條紋背後方證背後的脈證。相信一定會賦予《傷寒論》新的意義。令觀者觀看後,思路更加清晰,條理更加明確。 臨證時可以達到,臨變不懼,準確率高,療效迅速。

正如我自己,在與同學們之間的學習切磋當中,遇到這樣一位同學:

此人男性,年齡22歲,身高1米85,體重55公斤。身材比較偏瘦高。面色白皮膚細膩,略萎黃。自述近一個月易飢餓,一天吃五頓飯並且體重反減不增,伴有乏力,嗜睡,胃微痛,二便正常,寐可。唇舌色淡,苔薄白。看到這樣的一個病例,我是這樣思考的,體高而瘦,此為“木性身材”,加之脾胃虛寒,木旺乘土,脾胃運化不足,故體重降低。在沒有為他把脈的前提下,我認為此人應該是虛證。不論是從形體上,還是症狀上,還是舌象上,此人都出現一派虛象,面白皮削我覺得小建中湯更合適。但是我為其把脈,其脈象乃是滑數之象重按力量稍減,我立刻想到,內經當中的條文,“少火生氣,壯火食氣”。結合其脈象我認為此為,陽明實熱證。但是介於其症狀,實在是不敢為其開方,思考在三,徵得同學同意,遂處方白虎加參湯,選用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山藥30克,生甘草6克,加西洋參,5克不入煎劑含服。三副藥三日後,見同學言周身爽快,不再易飢,食量均為正常,神色稍有好轉。這是我第一次領略到,以脈解證,以脈測證,平脈辨證的優勢。

脈診,是四診當中唯一可以讓醫生直接體察病人體內氣血運動的方式。所以憑藉脈診足以判斷寒熱虛實。是脈診賦予了我莫大的勇氣,為他開出了白虎加參湯,這張脈症“不符”的處方。因此在今後的臨證當中,我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重視脈診。不知不覺,自己的臨床水平,理論水平均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能夠為周圍的同學,朋友,親人,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病痛。並且終於可以直觀的分清疾病的病位,病性。面對其他一些同學,老師的處方無效者,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面對自己的處方無效者,可以找到問題的所在。相信李老的《傷寒冠名法》一定會給你帶來不同的感受和體驗!雖然李老已經過世,但是每每看到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內心的中醫激情愈發澎湃。感恩李老,感恩中醫在線!

評課人:郭凱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

2018年1月28日

收聽課程可以到中醫在線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