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你可以忽悠別人,但千萬不要忽悠自己

我最愛的事業和最適合我的事業

我從1994年開始創業,算下來24年了,當時我在廣東佛山和哥哥創辦了一家做專業音響的公司,叫天創數碼。當公司已經做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卻覺得不太滿足,老想做一個更大的事,想去更廣闊的天地。

周航:你可以忽悠別人,但千萬不要忽悠自己

2004年我正式從總裁的位置退了下來,一分錢都沒要。但是隔了整整6年的時間,才開始下一步的事業。

我在想我有機會做什麼,想到了無數可能的事情。但我清楚地知道,最終只能幹一件事情,我要在想幹、能幹和可幹之間選出一個有交集的東西。

最終我發現,儘管“車”這件事情不是我最喜歡的,不是我最熱愛的,但可能是最適合我的。很不幸,沒有一個人看好,沒有一個人說這件事情靠譜,但這並沒有動搖我,如果我這麼容易動搖就沒有辦法創業了,尤其是做創新性創業。

從2010年創業到2015年,全球的網約車市場從無到有,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最終的結果就是,我離開了易到,應雷軍的要求,加入順為資本。

從前年年底開始,我進入人生的休息階段,但是我不希望完全跟這個行業和商業脫節,所以我通過做投資來保持對新事物的敏感。

到了今年,我選擇正式地轉為一個投資者,可以說我經歷了一段傳統行業的創業,還有一段互聯網創業,最後進入了風險投資行業。

一定要在年方二十的時候找男朋友

我在去年寫了一本書《重新理解創業》,儘管我創了兩次業,20多年,也算經驗豐富的一個創業老兵了,但是我越發覺得我的創業有很多認知不足,認知需要升級:

第一,究竟該什麼時候融資?

易到犯過很多大大小小的錯誤,但是所有的錯誤加在一起,都不如在C輪融資時犯的一個錯誤大。C輪有6家公司願意投資易到,我可以要3億美元,但是我拒絕了,只要了1億美元,而且前所未有地順利。

但我們完成融資後不到3個月,最大競爭對手直接融了整個科技界私募融資以來從來沒有過的7億美金,我們的1億美金根本不禁打,等我們想再重新啟動下一步融資的時候已經無路可走。

一件事情從紅得不得了,到無人問津、瀕臨絕境,僅僅用了半年時間。公司什麼時候死?沒錢就會死。一定要在別人看好你的時候,儘量多融資。像姑娘一樣,一定要在年方二十的時候找男朋友,年華老去了,選擇的餘地就少了。

第二,究竟該融多少錢?

在互聯網行業殘酷的競爭裡,融資有一個必須要考慮的變量,就是融資的一部分、甚至相當大的一部分,要為競爭做準備,融多少錢一定要為最壞的局面做打算。

第三,究竟該怎麼花錢?

易到A輪融資是在2011年,融到了1千多萬美金,當時覺得好多錢,就開始瞎花,招團隊、打廣告,結果收效甚微,這個時候就心虛了。融到錢了,一定要先用最小規模去驗證,而不是拍著腦袋決策。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經歷過裁員的事情?易到經歷過兩次,擴招是容易的,裁人的難度卻大,沒有人願意裁人。也就是說,儘管有了錢業務可以發展,但隊伍的規模一定要放在最後一位。

第四, 如何看待估值?

這兩年整個社會,尤其是媒體,天天推波助瀾提獨角獸,我覺得害了很多人。很多人都想成為獨角獸,想成為超級獨角獸,想最快成為獨角獸。

我們總希望別人給自己一個特別高的估值,但那個估值不是特別切合實際的。估值真的像一個心魔,很難控制。我們處在一個巨大的泡沫時代,作為創業者,你們要清楚地知道,可以忽悠別人,但千萬不要忽悠自己。

投有野心的人,做最卓越的事

創業者要與投資人勤溝通,要學會示弱,投資人已經給你投了錢,就跟你坐在一條船上了。創業時我總希望跟股東說好消息,不想說麻煩的事。但恰恰做反了,應該倒過來。

投資人最怕的是,平時都是好消息,結果出來一個實在憋不住的壞消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這種局面不僅僅是讓自己沒有得到及時的幫助,還嚴重地傷害了和投資人之間的信任,創業者和投資人不是博弈關係。公司做到最好,利益就最大化。

作為投資者研究人時,我最基本的認知框架是關注創業者的“三心”:初心、本心和野心。

什麼是初心?我不聽表面的口號,只發現他做這件事情,內心最原始、最核心、最底層的驅動力到底是什麼,因為很多時候創業就是一個原始的慾望。

為什麼我們經常會亂?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初心。你總看牆上的口號,當一個新機會來的時候,便根本不關心企業戰略。初心就是戰略,初心的堅定性決定了戰略的可能性。

什麼是本心?人的本心,即他是什麼樣的人,他有哪些特性,千萬不要用人品形容,要看他的本性。一個人沒有什麼好壞,大家不要用道德標準評價人,而要觀察一件事情到底需要人的哪個特性,要聯繫事情本身。

最後是野心,野心決定一個公司最終做多大,我喜歡那些有一種原始生命力的人,我能看到他骨子裡想成功,有向上的勁。

現在十年變化很快,任何創業機會,本質上都是時代的產物。只要機會足夠大,就沒有不值得冒的風險。想讓一件事情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優秀到卓越,我不認為是一年兩年的時間,至少十年。

只有把時間跨度放得足夠得長,才能做真正偉大、真正卓越的事情。做什麼東西最賺錢,我的回答是做卓越的事情,做優秀沒有、做活潑也沒有,做卓越的事情才賺錢。

艾誠對話周航

艾誠:做企業賺錢還是做投資賺錢?

周航:做好了都賺錢,做不好都賺不到錢。

艾誠:怎麼通過做企業賺錢?怎麼通過做投資賺錢?

周航:有卓越的產品一切都可以,沒有卓越的產品做什麼都困難。

艾誠:卓越可以是小而美的攤煎餅,也可以是大而全的互聯網平臺,是不是把任何事情做到卓越和極致肯定有賺錢的空間?

周航:是,而且是賺大錢。舉個例子,耳機以前在音響行業是最小的配件,現在卻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全球耳機的產量一年至少在15億隻以上。蘋果做了一個AirPods耳機,用了5年時間,甚至為它重新寫了一個藍牙協議,售價200多美金,成本大概只有30美金,這個產品一年賺到了耳機行業的全部利潤。

艾誠:真正做到卓越才能賺大錢,不僅有互聯網企業,還有一些傳統企業,比如說老乾媽?

周航:那也可以,老乾媽一年賣60億,就這麼一個單品。我們的信息量很多,接觸的人也多,你這個也學,那個也學就完蛋了,你要把你的事做到極致。

艾誠:投自己的企業就是最好的投資嗎?

周航:第一個,要看行業,比如有的行業很大,但是沒有大公司,就說明這些行業的市場是高度分散的,總體規模再大也沒有太大的意義。第二個,要看行業發展的關鍵變量是什麼。我之所以離開音響行業,就是因為關鍵技術沒變,沒有什麼變量,基本上幾十年就那樣了。

艾誠:艾問對話過的一千多家公司中,有兩類可以抵達彼岸,一類是為行業而生,研究這個行業的關鍵變量,抓住了變量、投資了變量就贏了。還有一類挺有意思,他們被稱為連續創業者,我當時訪問張一鳴,問他為什麼做頭條,他說創業的初心就是搞事情,機會在哪,就全力以赴、順勢而為地在時代中捕捉到那個品牌,我對媒體有興趣,所以就想去這個行業,你怎麼看?

周航:他確實很有遠見,確實超過了我們所有人,你如何看見這種已經出現的機會,就是機會導向,另外一方面需要對技術、對世界的格局有一些看法才可以。

艾誠:無論是離開中國還是堅守中國,不管堅守一個行業還是轉型其他領域,是不是隻要你做得卓越都有飯吃,都有錢賺,而且有大錢賺?

周航:我是這麼認為的,不會有那麼多複雜的困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