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節,你知道這些事嗎?

說起清明,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唐朝大詩人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非常貼切的描繪了清明時節的景象及人們淒涼的心情,以及詩人擬採借酒消愁的方式。

又到清明節,你知道這些事嗎?

《清明》

如今的清明節,其實是由古時的“寒食節”、“清明節”兩個節日合併而來。也不得不提到兩個人,這個人就是“介子推”和“”重耳”(就是晉文公)。

相傳在春秋時期,介子推跟隨由於遭受迫害而流亡長達19年的公子重耳,在此時期,兩人歷經千辛萬苦,常常風餐露宿,食不果腹,靠野菜樹皮充飢,而重耳原先出生富家,一起是山珍海味、大魚大肉吃慣了。有一天,重耳無意中說了句:“哎,要是能吃上點肉那該多好呀!”可這話被跟隨他的介子推聽到了,不一會介子推就拿著一塊烤好的肉遞給了重耳,重耳很好奇,這荒郊野外哪裡能弄到肉呢,仔細一問,才知道肉是重耳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來的,重耳複雜的心情無法言表,還是把肉吃了。

之後在秦國的協助下,重耳回到了晉國成為了王,他對在政治上支持他的人都進行了封賞,可就沒有封賞那些在生活上找過他的人,也包括介子推。介子推也對那些主動去邀功請賞的人也感到不屑,獨自帶著母親到山林深處過著隱居的生活。

可晉文公畢竟也是有情有義之人,對當年從自己身上割肉給他吃的人時常想起,於是派人去請他出山,可請了幾次介子推都不肯出山,於是晉文公就親自前往,可進山到了介子推的家也是大門緊閉,不見其蹤。手下有人給晉文公出了個主意,可以放火燒山,這樣肯定就出來了,晉文公同意了。結果大火燒了幾天幾夜也不見人,火滅後進山尋找,發現介子推母子倆靠在一顆柳樹邊被燒死了。

又到清明節,你知道這些事嗎?

介子推母子遇難

晉文公無比悲痛,就把放火燒傷的這一天起名為“寒食節”,並且全國不準動用明火,只能吃冷菜冷飯。一年後,晉文公率領群臣又到了介子推被燒死的地方,發現那個被燒死的柳樹竟然神奇的復活了,長出了嫩芽。晉文公非常愉悅,就把這一天命名為“清明節”。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寒食節與清明節就合併成了一個節日。如今關於清明節期間的諸多活動都保留了下來,比如踏青、掃墓祭祖、放風箏、插楊柳、製作蒿餅青團等等。

又到清明節,你知道這些事嗎?

清明節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