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險!發改委收緊房企海外融資,境外發債主要用於還債

防風險!發改委收緊房企海外融資,境外發債主要用於還債

中房網訊 房企這周有點難。

在國開行收緊棚改審批的背景下,最近兩個交易日地產股集體大跌,將央行降準釋放7000億元資金的利好消息對沖的一乾二淨。

而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27日稱,將引導規範房地產企業境外發債資金投向,房地產企業境外發債主要用於償還到期債務,避免產生債務違約,限制房地產企業外債資金投資境內外房地產項目、補充運營資金等,並要求企業提交資金用途承諾。

據瞭解,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近日聯合印發了《關於完善市場約束機制嚴格防範外債風險和地方債務風險的通知》。

對於《通知》下發的背景,發改委方面表示,其注意到部分企業尤其是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企業外債發行規模有所增加。“這些企業評級情況參差不齊,有的經營收入和利潤不高,自身實力有限,但申請備案登記的外債規模偏大,動輒五、六億美元,甚至高達數十億美元,申請發債規模與自身實力不相匹配。有的缺乏以項目本身收入償還貸款的能力。部分企業由於沒有外匯收入來源,抵禦匯率波動風險能力較弱”。

 加強問責力度

近年來,我國企業境外發債快速增長。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企業境外發債2358億美元。2018年1-5月,企業境外發債992億美元,同比基本持平。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由於境外融資成本相對低廉,中資企業境外發債規模快速增長。尤其是對城投平臺和房地產企業來說,境外發債是其重要的融資渠道。2018年初以來,城投平臺境外發債規模約為45億美元,約為同期城投平臺境內發債規模的4%。而房地產企業2017年以來境外債券融資近654.6億美元,約為同期房企境內發債融資規模的78%。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鄭春榮表示,在面對國內嚴格監管的背景下,城投公司謀求境外舉債,如果不進行規範和監管,可能給政府部門帶來債務風險。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蘇莉表示,城投公司是境外發債的主力之一,和國內城投債類似,一度以地方政府信用背書。在國內強化對城投債和地方政府融資行為管理的情況下,如果城投企業繼續利用地方政府信用支持發行外債,既有可能誤導市場,同時也會在境外市場產生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和外債風險,影響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理的成效。

《通知》提出,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對違規發債企業、中介機構等主體及其主要負責人的問責力度,實施跨部門聯合懲戒,及時公開通報,並限制相關責任主體新申請或參與外債備案登記工作。

 限制房企境外發債用途

為解決企業境外發債中存在的問題,發改委負責人表示,將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服務實體、審慎推進、防範風險”的外債管理原則,健全本外幣全口徑外債和資本流動審慎管理框架體系,合理控制外債總量規模,優化外債結構,有效防範外債風險。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認為,此次發改委對於此類外債風險的管控,總體符合當前宏觀經濟去槓桿、防風險的導向。總體來看,近期對於資金方面的風險管控力度會加大,會減少外債發行的規模,同時也會限制海外地產的投資,有一定的利空效應,從很大程度上也會對近期很多房企的境外融資等形成制約效應。

發改委方面表示,需要不斷改進完善企業境外發債備案登記工作,同時引導規範房地產企業境外發債資金投向,房地產企業境外發債主要用於償還到期債務,避免產生債務違約,限制房地產企業外債資金投資境內外房地產項目、補充運營資金等,並要求企業提交資金用途承諾。

具體提出了五項舉措:

一是,著力優化外債結構,重點支持一批綜合經濟實力強、國際化經營水平高、風險防控機制健全的大型企業和金融機構赴境外發債,引導資金投向創新發展、綠色發展、新興產業、高端製造業等重點領域項目,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二是,儘快制定《企業發行外債登記管理辦法》,明確發債企業資質要求和條件標準,完善備案登記申報方式和辦理程序,不搞變相行政審批,防止自由裁量,為企業跨境融資提供更多便利。同時,加強外債信息彙總和事中事後監管,明確違規約束措施,規範備案登記管理。

三是,規範企業舉債有關資質要求和資金投向,加強外債風險預警,出臺違規行為懲戒措施,完善市場約束機制。同時,引導規範房地產企業境外發債資金投向,房地產企業境外發債主要用於償還到期債務,避免產生債務違約,限制房地產企業外債資金投資境內外房地產項目、補充運營資金等,並要求企業提交資金用途承諾。

四是,督促指導市場主體和中介機構主動加強國際資本市場分析研判,合理配置資產負債,優化幣種和久期匹配。引導企業使用貨幣互換、掉期、遠期外匯、期權等衍生產品防範匯率風險,降低債務成本,增強償付能力。

五是,完善部門間協同監管機制,主動加強與國家外匯局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和信息共享,強化監管統籌。

來源:證券日報、每日經濟新聞,中房網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