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點讚長沙瀏陽移風易俗:人情負擔輕了 文明新風濃了

今日(7月9日),長沙晚報推出特別報道,關注瀏陽移風易俗工作。瀏陽聚焦婚喪喜慶事宜中存在的陋習,開展專項整治,採取多種方式進行宣傳引導,讓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活動家喻戶曉、老少皆知。通過黨政引導、黨員幹部發揮帶頭作用,宣傳從簡辦酒觀念、帶頭倡導文明新風。而隨著移風易俗氛圍的逐漸濃厚,瀏陽市民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著轉變,更多的人自覺參與到推動移風易俗當中來。

長沙晚報點贊長沙瀏陽移風易俗:人情負擔輕了 文明新風濃了

人情負擔輕了 文明新風濃了

瀏陽市推行喜事新辦、厚養薄葬、喪事簡辦等移風易俗工作,鄉風民風持續向善向好

熱鬧非凡的村民文體活動中心旁,是寬敞明亮的“鄉村文明大餐廳”——瀏陽市沙市鎮河背村探索以餐廳出租的方式規範村民辦酒,規定10桌以下免費使用,提倡村民少辦酒、簡辦酒、新辦酒。

長沙晚報點贊長沙瀏陽移風易俗:人情負擔輕了 文明新風濃了

“‘鄉村文明大餐廳’提供場地、桌椅、碗筷和廚房設施,村民可以自帶食材來製作,既方便又安全,且能節省成本,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7月8日,河背村村支書鄧期望告訴記者,從今年5月開始運行以來,已有4場婚宴在此舉行,另有兩戶村民已經報備。

“鄉村文明大餐廳”的出現,是瀏陽市鄉風民風建設不斷豐富的典型事例之一。近年來,瀏陽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指示精神,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全方位推行喜事新辦、厚養薄葬、喪事簡辦等移風易俗工作,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弘揚了文明新風尚。

長沙晚報點贊長沙瀏陽移風易俗:人情負擔輕了 文明新風濃了

宣傳引導

動人故事流傳成為鮮活“教材”

曾經好面子、比闊氣的“舊民俗”,正被比節儉、講奉獻的“新風氣”所取代。去年以來,瀏陽市聚焦婚喪喜慶事宜中存在的陋習,開展專項整治,採取多種方式進行宣傳引導,讓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活動家喻戶曉、老少皆知。

01

鎮頭鎮

春節前夕,瀏陽市鎮頭鎮幾位返鄉者計劃組織一次家族團圓宴會,規模達500桌。鎮黨政領導瞭解情況後,把主要組織者和鎮村幹部召集起來,向組織者反覆宣講政策,希望組織者能取消集會活動。組織者表示理解和支持,承諾取消原定500桌的家宴活動,並代表家族把數百斤鴨子、鵪鶉蛋等食材捐贈給敬老院和鎮上的貧困戶,鄉親們對此紛紛點贊。

長沙晚報點贊長沙瀏陽移風易俗:人情負擔輕了 文明新風濃了

02

洞陽鎮

洞陽鎮洞陽社區組織移風易俗黨員志願者,通過發宣傳單、到戶宣傳等方式向村民普及移風易俗、簡辦婚喪嫁娶的好處。目前志願者隊伍共有10多名成員,其中以老年人為中堅力量。這些老人德高望重,說話有分量,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長沙晚報點贊長沙瀏陽移風易俗:人情負擔輕了 文明新風濃了

03

達滸鎮

“生厚養,死薄葬。有喜事,表祝願。不送禮,情義深。做幹部,當模範……”達滸鎮書香村老黨員黎家興創作的《文明三字經》,在當地廣泛流傳。

長沙晚報點贊長沙瀏陽移風易俗:人情負擔輕了 文明新風濃了

04

集裡街道

“結婚儀式要簡單,免費請個地方班。喪事開個追悼會,申請理事不收費。三天道場要撤銷,大力推行日半宵。筵席造價專人管,去掉大碗用小碗……”同是宣傳移風易俗,集裡街道合盛村村民邱水生寫下的則是融入街道各種典型和事例的順口溜:因父親去世時未按要求操辦喪事,西湖村村民陳明寫下檢討書,發放到各村民家中,讓大家引以為戒;主家欲大操大辦喪事,星鎮村村民李細宏毅然謝絕擔任喪事的組織人,主家在村紅白理事會勸說下最後改變了觀念;集裡橋社區老黨員鄒利成兩改遺囑,只為“安葬從簡”……

長沙晚報點贊長沙瀏陽移風易俗:人情負擔輕了 文明新風濃了

黨員帶頭

主動做踐行者引領者宣傳者

俗話說“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尤其需要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主動做移風易俗的踐行者、引領者、宣傳者。瀏陽通過黨政引導、黨員幹部發揮帶頭作用,宣傳從簡辦酒觀念、帶頭倡導文明新風。

01

集裡街道

前不久,瀏陽市集裡街道集裡橋社區黨委書記湯勇在他的個人微信公眾號上鄭重承諾:“絕不違規辦酒,絕不收受親戚以外任何人員的紅包禮金。對於同事、居民、朋友家裡的紅白喜事,邀請了我的,在工作之餘能夠幫忙張羅協調的本人儘量幫忙,但是,去人不去禮,以前去了禮的也不要還禮了。”說到做到。這兩個月來2起紅喜事、3起白喜事,湯勇或當證婚人,或致悼詞……他都誠心誠意幫忙,得到居民的理解和好評。

長沙晚報點贊長沙瀏陽移風易俗:人情負擔輕了 文明新風濃了

02

棖衝鎮

“喪事簡辦,簡場面不簡水平。厚養薄葬,薄花費不薄孝心。”棖衝鎮新南橋村發佈倡議:喪事縮短時間,一律實行一天半制;正餐要有素菜;各類喜宴不宜用高檔菸酒。村裡的老黨員袁伏生,在看到倡議書的第一時間,便與妻子達成共識:老兩口帶頭接受喪期一天半制的變化。今年3月下旬,妻子過世,袁伏生按照與其生前的約定,一天半出殯。

長沙晚報點贊長沙瀏陽移風易俗:人情負擔輕了 文明新風濃了

03

文家市鎮

在瀏陽農村,老人去世後總要搞一套較為繁雜的儀式,熱鬧上好一陣子。但文家市鎮五神村71歲的老黨員劉裔加去世後,他的家屬卻遵其遺囑,喪禮辦得既簡單又莊重。“去世後,不燒紙,不焚香,不敬飯;火化,不留骨灰;不請道士,不搞任何迷信活動……”這是劉裔加生前立下的遺囑,要求家屬在他去世後從簡辦喪事,做到“六不”。他還要求將其遺囑張貼在大門口,讓村民都知道。

長沙晚報點贊長沙瀏陽移風易俗:人情負擔輕了 文明新風濃了

蔚然成風

市民自覺參與推動移風易俗

現在,通過進一步開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工作,文明辦酒、節儉辦酒在瀏陽蔚然成風。而隨著移風易俗氛圍的逐漸濃厚,瀏陽市民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著轉變,更多的人自覺參與到推動移風易俗當中來。

01

沙市鎮文光村

2月20日,在瀏陽市沙市鎮文光村站中組,一場“無煙婚禮”清新奪目——現場的路邊每隔數十米就懸掛著一幅禁菸橫幅;新郎家對聯“兩人攜手共倡無煙世界 一世比肩共享健康生活”、橫批“無煙婚禮更多的愛”貼在大門口。婚禮宴席上,每桌都擺著一張宣傳禁菸的小卡片,有喜糖、喜酒、零食等,唯獨沒有喜煙,每一位來賓的手臂上還貼著“禁止吸菸”的不乾膠貼紙。“菸草的危害眾所周知,衷心希望親朋好友們能夠生活在無煙的清新環境中……”婚禮儀式上,新郎李大亮向在場親朋講述“無煙婚禮”的緣由。

長沙晚報點贊長沙瀏陽移風易俗:人情負擔輕了 文明新風濃了

02

古港鎮

與“無煙婚禮”相映成趣的,是一支特殊的接親隊伍——在古港鎮梅田湖村松山屋場,新郎周逢啟請來了新式“接親隊”,踩著遊玩單車接著新娘子和新娘家的“高親”們,沿途不斷接受著鄉親們的祝福,在屋場如畫的美景中,浩浩蕩蕩向著幸福的新家駛去。“沒有豪華的車隊,沒有如雷的禮炮,沒有奢靡的排場,這樣的接親車讓我感到特別浪漫、特別幸福!”新娘胡紅說。

長沙晚報點贊長沙瀏陽移風易俗:人情負擔輕了 文明新風濃了

03

文家市鎮

文家市鎮永豐村村民劉裔福今年虛歲七十,不少親戚都提出在生日當天要辦幾桌表示表示,他搖頭拒絕:“村裡發出了文明辦酒的倡議。我也覺得,過生日大辦沒必要,炒幾個家常菜就挺好。菜品豐富營養,還不浪費,這比幾千元的‘海鮮宴’強多了。”幾十年來,劉裔福建房喬遷、兩個兒子上大學、孫子出生都沒擺酒席,他和愛人的六十大壽也沒辦過壽酒。

制度保障

30000餘名黨員幹部簽訂公開承諾書

為遏制人情風、婚喪陋習在農村蔓延的勢頭,瀏陽市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因地制宜把推動移風易俗與全面從嚴治黨、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相結合,制定了《關於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實施辦法》,明確要求黨員幹部、村支兩委自覺反對鋪張浪費,不濫發請帖,做移風易俗、勤儉節約的表率;“五老”群體作為紅白喜事的主體,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事不辦的文明新風尚,淨化農村社會生態,提升農民文明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著力推動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

長沙晚報點贊長沙瀏陽移風易俗:人情負擔輕了 文明新風濃了

目前,瀏陽正在全市範圍內集中開展違規收送紅包禮金、文明辦酒、文明殯葬等專項整治活動,組織全市各級領導幹部、中層負責人及村(社區)幹部30000餘人簽訂了公開承諾書,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同時,將婚喪喜慶操辦事宜寫入《村規民約》,在鎮(街道)、村(社區)建立紅白喜事理事會,對轄區紅白喜事辦酒進行管理、指導、勸導和監督,將移風易俗落到實處。目前,累計勸導制止大操大辦紅白喜事256起。

文明清風吹來崇德向善、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新風尚,市民生活豐富了,人情包袱減輕了,鄰里關係更加和諧了,如今的瀏陽鄉風民風持續向善向好,文明新風潤澤城鄉各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