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識人最準的人原來是他們,預言一一應驗(之一)

題記-----有句老俗語不知道是何時流傳下來的,“人心隔肚皮”,進入社會、職場,官場、生意場等各種場合,一個高明的識人之策是必不可少的。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古人的識人之術,千年來古人智慧的結晶,對當今的我們來說,仍有不少可以借鑑之處。

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辨人識人之術無外乎聽其言觀其行,從其言行細微之處來觀察,正所謂見微知著,正是這個道理。

歷史上識人最準的人原來是他們,預言一一應驗(之一)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商紂時期有三賢:微子、比干和箕子。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歷史人物,正是箕子。他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

箕子,朝歌人,名胥餘,是商朝貴族,論輩份他是商紂王帝辛的叔父,被學界稱為“中國第一子”。 歷史上識人最準的人原來是他們,預言一一應驗(之一)

紂王眾所周知,是商王朝最後一位 君王,年少時勵精圖治,銳意改革,開疆拓土不在話下。到後期卻開始腐敗不堪的恣意縱情酒色,不理朝政。箕子在紂王剛開始命人造象牙箸(即筷子)時,就曾聯想許多:“製作好象牙箸,就會不肯再用粗劣的陶土碗碟,將來就一定還要製作犀牛角杯或者玉杯。餐具變好了,就肯定不滿足於現在的豆蔬青菜而會追求山珍海味。進而追求綾羅綢緞,高樓闊宇,對奢侈豪華的追求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奢靡享樂之風由此興起,於國家社稷來說是滅頂之災。”

後來事實果然驗證了箕子的預測,

後來的紂王更加荒淫驕奢無度。抓數萬百姓以修鹿臺,集天下奇珍異寶於其中,注酒池懸肉林,令裸體男女逐戲其中供自己取樂。

歷史上識人最準的人原來是他們,預言一一應驗(之一)

紂王帝辛的昏庸殘暴,導致百姓怨聲載道。終於遭至周武文王的討伐,葬身於自己建造的鹿臺的熊熊大火之中,成為後世之笑柄。而箕子在對紂王數次進諫不被採納後,裝瘋賣傻扮作奴隸逃離遠去。

歷史上識人最準的人原來是他們,預言一一應驗(之一)

《韓非子·說林上》上有云:“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微知著,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聖人見微而知著,君子落葉而知秋!

紂王的昏庸無道和殘暴,最終導致亡國自焚,始於一雙小小的象牙箸。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正是這個道理。做到防微杜漸,才能始終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