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粽子,人情冷暖在其间

我的童年,家庭贫穷,但想起当时过端午节,节日气氛好像比现在更浓,回想端午节的粽子,人情冷暖在其间。

过端午节,是一定要包粽子的。大约在节前十来天,父母就开始为包粽子的事操心。

首先要考虑是,是准备包粽子的箬叶。这是一种像竹子的植物,但远比竹子要矮小,只有二尺来高。印像中,箬叶这种植物的用途,就是用来包粽子。因此,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栽种。没有箬叶的人家,有些会有亲戚邻居赠送,有时也要去摘箬叶,最好是摘野生的箬叶,但要找到野生箬叶并不容易,很多时候就要摘别人栽种的箬叶,如果他人的箬叶供自家包粽子远有剩余,一般会允许别人去摘。这是乡间的人情。

端午节的粽子,人情冷暖在其间

我家,记得以前是没有栽种箬叶的,就需要去摘别人的箬叶。后来,我家在菜园边种了一圈箬叶,就不必要再去别人家讨要箬叶了,还可以供别人家来摘。

为了包粽子,还要去砍黄荆。黄荆是山间野生的,因为平常有观察,知道哪个地方有黄荆,找起来并不难。当然,有时平常看到的黄荆,等自己去砍的时候,已让别人砍去了,那就要花更多的时间,走更远的地方去找。记得小时候,跟着一帮人去找黄荆,走了两三里地,到一个叫石脑背的地方,大家都说那个地方长有很多黄荆,结果也只是在山岩间才找到几株黄荆。

包粽子,需要用棕叶来扎。如果在端午节前几天到山上砍柴,发现有野生的棕树,就发把棕树叶砍几片带回家。一般情况,是在节前到人家种的棕树上去砍棕叶。种有棕树的人家并不多,但谁家种有棕树,大家都很清楚,。端午节家家都需棕叶扎粽子,棕树叶砍得太多,肯定会影响棕树的生长,因此砍棕叶有时会惹得棕树的主人生气。小时候,我曾到邻村砍棕叶,正当爬到一个高高的棕树上准备砍时,就曾让人呵斥过。

端午节的粽子,人情冷暖在其间

到端午节前两天,就要选好糯米,先用水浸泡,一般是浸泡一个晚上。箬叶也要放在水里浸泡,一般跟浸泡糯米的时间同步进行,放在一个大盆里,将箬叶用石头或砧板之类的重物压好,放上清水浸泡。

就到端午节前一天,拿出早稻的稻草,加上黄荆一起烧灰,放在盆里加水搅拌,用布过滤,滤出黄色的水汁。需要说明的是,早稻的稻草,是必须要的。至于黄荆,则是可有可无。主要作用,就是取其中的碱性。后来,食用碱普遍使用后,烧稻草灰滤碱水,逐渐就没有人用的。

黄色的碱水滤好后,与浸泡好的糯米一起拌匀,再加上适量的盐,有时还要加上一些豆子,就开始包粽子。包粽子时,将棕叶扎在桌子的腿柱上,一家几人齐上阵,欢声笑语包粽子。

等粽子包好,一般就到了晚上。吃过晚饭,就将包好的粽子放到一口大锅里去煮。煮了一会,小孩就等不及,要吵着去看粽子煮熟了没有。这时父母就要止制,生怕沸腾的水烫到。很多时候,小孩都是在盼望到很晚,实在熬不住,睡着了。到第二天起床,粽子早已装在竹篮中,就要迫不及待地剥粽子吃。

端午节的粽子,人情冷暖在其间

对于家庭条件好一些的人家,会有白糖来蘸粽子吃。在我的回忆里,极少有这样的享受。一般就是光吃粽子,没有任何佐料。当然,也吃得很香。

对于端午节的粽子,留给我们许多回忆。其中,乡间的人情,同样的是人情冷暖在其间,很是微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