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崔廣生|病房裡的半碗稠飯

點擊上方“芝蘭園”關注我們

「随笔」崔广生|病房里的半碗稠饭

【原創首發】作者 | 崔廣生(原創作品 侵權必究)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父親住院期間,我結識了老郭夫妻。一來二去,還真像一家人一樣。朝夕相處五十多天,如今老郭領著病癒的妻子,手裡拎著東西向臥病在床的老父親道別,老郭握著我父親的手久久不願鬆開,他妻子明巧握著我父親的手幾句話抹起了眼淚,弄得我心裡酸酸的、眼圈紅紅的,淚珠在眼裡打轉。

「随笔」崔广生|病房里的半碗稠饭

把老郭兩口子送出病房,我真有一種戀戀不捨的感覺,在病房認識,在病房結交,算是同病相憐、患難之交吧,但病房必竟不是久留地方,病人稍微好點,誰都得出院。

望著老郭夫妻遠去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回想起那一幕又一幕,彷彿老郭還未走。

「随笔」崔广生|病房里的半碗稠饭

去年臘月到現在,父親因病住院己兩個多月了,在同一個病房也換了好幾家,但是過了春節和老郭家一住就是五十多天。父親的肺部腫瘤去年放療後出現放療性肺炎,一直醫治到近一段出現奇蹟般好轉,比較穩定。

父親今年八十三歲,在他的一生工作和家庭中,對人溫和,待人熱情,辦事可靠,勤儉持家已成為他的宗旨,也足足影響了我們兄妹幾個和他身邊的人。

在病房的閒談聊天中瞭解到,老郭今年五十二歲,長年在建築工地做技術員、資料員,練就了一身管理工地的好手段。上有七十多歲的父母雙親,下有三個兒子。一到星期天或隔三差五,他的兒子、兒媳婦就帶著孫子孫女來醫院探望。同室的人都誇老郭夫妻真能幹,年紀不大,在老家蓋了三院房子,三個兒子都己成家,這得多大能耐,花多少錢。

「随笔」崔广生|病房里的半碗稠饭

老郭夫妻非常尊重我老父親,只要給我父親一說話,就一口一個大爺。一到飯點,去外邊拎回來飯,總要問一句大爺你吃這吃那。

一次,老郭買回來一份餃子,他走進病房把拎餃子的飯盒特意提高,望著躺在病床上的我父親:“大爺,餃子不錯,來幾個吧?”看著父親心裡想吃,嘴上卻說:“不吃,不吃。”說時遲,那時快。老郭已打開飯盒要先拔過來幾個再讓媳婦兒吃,老郭的媳婦兒明巧也咐和著:“快給大爺拔幾個嚐嚐。”父親吃著熱騰騰的餃子,很開口味,邊吃邊說:“好吃,好吃。”我和在場的妹妹說:“也是,兩個多月以來,除過春節讓爹吃了幾個餃子外,天天忙的,也沒有讓爹再吃幾頓餃子。”真心感謝老郭夫妻了。

「随笔」崔广生|病房里的半碗稠饭

在這個健康人不願待的病房裡,病人和患者家屬無不傳遞著一個信號——“一切為了病人”。父親在漸輕一點以後,能吃一些流食開始,我們姐妹幾個輪流來照顧,從家做好飯帶來。根據醫生建議,父親喜歡吃的蒸雞蛋、掛麵湯、小米粥、米飯、麵條等替換著送到醫院,同時把父親一天的健康狀況和送飯安排及時發佈到家庭的微信群《溫馨家園》裡,讓家人適時關注。

父親近段身體恢復很好,我和弟弟商量著,原來父親喜歡吃小米稠飯,改改色也好。於是佈置我早晨送稠飯,飯裡除小米外,放蘿蔔塊、豆角、蔥、姜等,不能太硬,稍軟乎點。早上六點,我媳婦兒按照這些要求備料、開鍋做好(特意多盛一點,方便同室病房裡那位病人如要喜歡吃,可直接盛過去)。

「随笔」崔广生|病房里的半碗稠饭

打開送飯盒子,告訴父親,今天是特意做的小米稠飯,香噴噴的味道都出來了,老人家滿心歡喜,吃的不少,超出了以往飯的用量,令在場的我和弟弟非常高興。

父親吃完,飯盒裡還剩的不少,看看老郭剛從外面打的飯還未讓媳婦兒吃,我說:“老郭,趕緊讓弟妹吃了這多半碗稠飯,剩的不少,趁熱吃。”老郭看著媳婦兒臉色願意,客氣幾句:“好啊,那就……”我說都拿過去吧。看著弟妹明巧邊吃邊流露出非常可口的樣子,老郭也順便夾了兩筷子,連聲說:“就是好吃,就是好。”也是,老郭離開家以來,一直在外買飯,換換味兒,吃吃家裡做的飯求之不得。老郭夫妻非常感激,在外看病能遇到這些熱心人連聲說:“謝謝啦!以後咱們都好了,去俺家北採桑,咱想吃啥就做啥,就當走親戚一樣。”

濃濃的病房友情,濃濃的愛在繼續傳遞。老郭夫妻回到了他可愛的家鄉,病房裡的互相照顧、互幫互愛仍在繼續……

(文中照片為作者提供)


崔廣生 林州市合澗鎮東山底村人,長期從事建築業。業餘酷愛音樂和文學。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隨筆」崔廣生|病房裡的半碗稠飯

©原創作品 授權發佈 網圖提供證明付酬 打賞>10元付酬 <10元平臺維護

因微信系統修改,【原創】標識處只能顯示開通讚賞的賬戶,芝蘭園公眾號公用讚賞為“作家呂志勇”,此賬戶即為【公用賬戶】。

作者版權仍歸作者所有,我們在題目、開篇及作者簡介處均清晰標明作者,尊重原創,拒絕抄襲,未經平臺和作者同意,不得私自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