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帝暴死之謎

雍正殺功臣:幫助雍正登基的功臣都是怎麼死的?

清雍正皇帝:有人說,雍正之所以上位成功,主要是隆科多和年羹堯兩個人,一內一外,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所謂“一內”,指的是隆科多利用步軍統領的職權(他當時統轄步軍五營約兩萬多兵力),封閉京城九門,讓雍正的反對派們成了甕中之鱉,同時又完全斷絕他們和外界的聯繫,控制了雍正即位後京師的秩序;所謂“一外”,指的是雍正通過川陝總督年羹堯震懾並鉗制十四阿哥胤禵,穩定西北局勢,倘若胤禵舉兵造反的話,斷難通過年羹堯這一關。

中國的古話常說,鳥盡弓藏,功盡人亡,功臣一般都是不得好死的。曾經有個浙江錢塘的舉人汪景祺,因為在仕途上混得不順利,後來便投書給年羹堯,奉承他是“宇宙之第一偉人”,說唐朝名將郭子儀等人和年大將軍相比,不過是“熒光之於日月,勺水之於滄溟”,還說他“制敵之奇,奏功之速”,歷史上無人可及。汪景祺的馬匹功夫很到位,捧得年羹堯心裡樂開了花,於是便將他收入幕中。

後來,汪景祺給年羹堯又上了一書,叫《功臣不可為》。他在書中說,功臣之所以難做,問題出在主子身上。那些主子既害怕別人作亂,又要依靠功臣去戡亂;但亂平後,往往又猜疑功臣,他們認為功臣既然能定亂,必然也能作亂,因此對功臣起疑懼之心;功臣得到主子的封賞後,往往會被小人嫉恨並在主子面前大肆中傷,要是功臣壯著自己的功績,在主子面前直言相諫的話,往往會被主子認為驕橫,進而怒之厭之。如此一來,“進不得盡其忠節,退不得保其身家”,功臣無論如何都要獲罪,難逃一死。

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帝暴死之謎

汪景祺寫書的時候,正是年羹堯得意之時,他沒有理會汪景祺的勸告,不料後來年羹堯獲罪時這書被發現,反成了年羹堯的一大罪狀。在查抄年府的時候,偵察人員又發現了汪景祺的一首七言絕句,裡面有一句說“皇帝揮毫不值錢”,把雍正氣得幾乎吐血。結果汪景祺被處斬,妻子發黑龍江給窮披甲人(軍士)為奴,五服內的族親全部革職。

和汪景祺類似的還有個叫錢名世的人,他和年羹堯是鄉試的同年(同年中舉),雍正二年(1724年)年羹堯進京的時候,錢名世上奏說年羹堯平定青海有功,請求為之立碑。年羹堯倒黴的時候,錢名世也被連累,雍正說他的行為是文人的無恥鑽營,並親自寫了四個大字送他,曰:“名教罪人”!

...查看更多

雍正皇帝簡介 雍正的妃子有幾個,雍正怎麼死的?

導讀: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對有礙於皇權的反對勢力大加撻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國庫收入,為乾隆朝社會的繁榮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雍正皇帝一生給世人留下兩大疑案,一個是雍正繼位疑案,一個是雍正死因疑案。那雍正怎麼死的?雍正的死因到底是什麼?另外,由於甄嬛傳的播出,人們又出現一個疑問:雍正的皇后是誰,雍正的皇后歷史上到底有幾個?雍正的純元皇后確實存在嗎?

雍正怎麼死的?雍正的死因到底是什麼?

第一種說法,就是雍正被呂四娘砍了頭死的。這個時候有一個案子叫呂留良的一個文字獄案子,呂留良遭到了嚴厲的懲處。但是傳說他的女兒,有人說是他的孫女,呂四娘落網了,私自逃跑,沒有被殺,這呂四娘就拜師學藝,武藝高強,後來想法喬裝打扮混到了皇宮裡面,見了一個機會,把雍正的頭砍下來,替她父親,或者替她爺爺報了仇。這個傳說就很生動了,那雍正沒有頭怎麼發喪,傳說做一個金頭給擱上,這樣就埋在了雍正的泰陵。很多專家研究之後,認為雍正是被呂四娘殺了,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當時在這滿門抄斬的時候是非常嚴格的,呂留良的女兒不可能逃跑,退一步說,即使是跑了,也不可能混到皇宮,即使混到皇宮,也沒有機會她把雍正給殺了。所以這只是一個野史小說在這兒編造的一個很生動、很有趣的故事。

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帝暴死之謎

第二說法也很離奇,就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有一個戀人,這戀人叫竺香玉,長得很漂亮,能歌善舞,被雍正看上了,雍正把她收到宮裡來。他奪了曹雪芹的所愛,於是曹雪芹就通過秘密的辦法和竺香玉進行聯繫,竺香玉雖然身在皇宮,心還想著曹雪芹,於是見了一個機會,就謀殺雍正。這個也是野史小說之言,沒有任何歷史根據,不可相信。

第三個是有一本書,叫《梵天廬叢錄》。這個書是說雍正是被一個宮女給勒死的,但是還差一點,又被救活了。這個故事我認為屬於移花接木,明朝有這麼一個故事,就明朝嘉靖21年,嘉靖皇帝他對宮女很暴躁。因為嘉靖他吃煉丹藥,他有時候脾氣暴躁,經常鞭撻宮女。有一個宮女叫楊金英,一天夜裡頭,趁著嘉靖皇帝睡著的時候,用黃的綢子就勒嘉靖的脖子。因為她特別緊張,慌亂之中打了一個死結,她以為勒死了,參與其事的另外一個宮女害怕了,把這個事情趕緊告訴皇后,皇后急忙跑來的時候,一看嘉靖已經斷氣了,皇后趕緊命令傳御醫,御醫叫許紳,來了以後,覺得問題很嚴重,就下了急猛藥來治,經過了四個時辰,嘉靖就有了一點聲音,透了一口氣。然後,史書記載說:“嘉靖吐紫血數升”,後來又經過一個時期的調理,就把嘉靖給救活了,當然楊金英等就被殺了。這個事情是真的,歷史有記載。據說後來嘉靖皇帝晚上睡覺的時候,這一個屋子是三九二十七張床,別人不知道他睡在哪個床上。後來我問故宮的先生,我說有沒有發現他那床是不是就是二十七張,他說已經不可考了,因為是明代的事情,清朝格局都變了。嘉靖曾經被宮女勒得斷了氣,後來搶救過來,這是歷史真事。我看過朝鮮《李朝實錄》,朝鮮的使臣到明朝來,對這個事情也做了很詳細記載,我們剛才講的故事就是把明朝的故事挪到雍正這兒來,可能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出於反滿的需要,編造了這麼一個很生動很有意思的故事。但是可以鄭重地說,這個不是歷史事實。

...查看更多

雍正的皇后是誰? 雍正帝的原配是純元皇后嗎?

《後宮甄嬛傳傳》穿越到了雍正皇帝這個時代,劇裡雍正皇后與妃子們的勾心鬥角著實讓觀眾們大開眼界。當然我們也知道,電視劇畢竟是電視劇,它們跟曾經發生過的真實的歷史本身相比,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差距的。

看過《後宮甄傳》第一、二兩集的朋友會發現,這第一集裡有個“孝敬憲皇后”;而第二集裡又說甄與早先過世的“純元皇后”十分相像。這就引發出了下面的三個問題:一是一般而言,清朝的皇帝到底應該有幾個皇后?二是具體到雍正皇帝本人而言,他到底有幾個皇后?三是雍正皇帝是否有個“純元皇后”?

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一般而言,皇帝應該有幾個皇后?

這就得先來看看大清王朝在雍正皇帝之前的這四個皇帝(大汗)的後宮了。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平生娶了16位女人,當時把這些女人統稱為“福晉”,到了康熙年間,才按照她們的歷史地位,分別追封各種名目的內宮稱謂。被封為皇后1人,元妃1人,大妃1人,太妃1人,繼妃1人,側妃4人,庶妃7人。努爾哈赤的皇后姓葉赫納喇氏,名叫孟古姐姐,是努爾哈赤第6任妻子,共活28年,生了皇太極,後來皇太極當上了皇上,“母以子貴”,成為皇太后;元妃姓佟佳氏,哈哈那扎青,是努爾哈赤第1任妻子,終年32歲;繼妃姓富察氏,名為袞代,原嫁努爾哈赤的叔伯哥哥威準,還給威準生了三個兒子,威準死後,富察袞代轉嫁努爾哈赤。

話說到這兒的時候,您知道了吧,努爾哈赤那個時代,後金政權還沒有皇后呢。

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帝暴死之謎

努爾哈赤的兒子愛新覺羅皇太極平生娶了15位左右的女人,從取得順序和地位來說,首先是元妃鈕祜祿氏,皇太極的原配,早死;繼妃烏拉納喇氏,後因政治聯姻的需要而退居二線;皇太極稱帝后冊封了五宮后妃,分別是大福晉和日後的清寧宮皇后博爾濟吉特哲哲,即孝端皇后,這是皇太極生前唯一冊立的皇后;關睢宮宸妃博爾濟吉特海蘭珠;麟趾宮貴妃博爾濟吉特娜木鐘;衍慶宮淑妃博爾濟吉特巴特瑪她和娜木鐘都是林丹汗的遺孀;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生子愛新覺羅福臨(日後的順治皇帝)。

話說到這兒的時候,您知道了吧,皇太極生前,一共只有一位皇后,至於孝莊皇太后,那是因為母以子貴,沾了兒子愛新覺羅福臨的光,當上了皇太后而已當然,孝莊皇太后只是愛新覺羅福臨的皇太后而已,到死也不是皇太極的皇后。

...查看更多

雍正帝活了多少歲? 歷史上雍正是怎麼死的?

雍正帝活了多久?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雍正在位13年,死時58歲!死亡原因眾說紛紜,只知死相頗慘,七竅流血,所以很多人贊同他是吃丹藥死的。

胤禎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會出現停滯的形式下登上歷史舞臺的。複雜的社會矛盾,為胤禎提供了施展抱負和才幹的機會。他有步驟地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高瞻遠矚,又惟日孜孜,勵精圖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為後代的乾隆打下了紮實雄厚的基礎,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他的歷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遜色。儘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統治嚴酷,但比起他的業績來,畢竟是次要的。

歷史上雍正是怎麼死的,雍正死亡之謎

雍正有兩大疑案,一個是雍正繼位疑案,一個是雍正死因疑案。雍正的死因我歸納了一下,大概有五種說法。

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帝暴死之謎

第一種說法,就是雍正被呂四娘砍了頭死的。這個時候有一個案子叫呂留良的一個文字獄案子,呂留良遭到了嚴厲的懲處。但是傳說他的女兒,有人說是他的孫女,呂四娘落網了,私自逃跑,沒有被殺,這呂四娘就拜師學藝,武藝高強,後來想法喬裝打扮混到了皇宮裡面,見了一個機會,把雍正的頭砍下來,替她父親,或者替她爺爺報了仇。這個傳說就很生動了,那雍正沒有頭怎麼發喪,傳說做一個金頭給擱上,這樣就埋在了雍正的泰陵。很多專家研究之後,認為雍正是被呂四娘殺了,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當時在這滿門抄斬的時候是非常嚴格的,呂留良的女兒不可能逃跑,退一步說,即使是跑了,也不可能混到皇宮,即使混到皇宮,也沒有機會她把雍正給殺了。所以這只是一個野史小說在這兒編造的一個很生動、很有趣的故事。

第二說法也很離奇,就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有一個戀人,這戀人叫竺香玉,長得很漂亮,能歌善舞,被雍正看上了,雍正把她收到宮裡來。他奪了曹雪芹的所愛,於是曹雪芹就通過秘密的辦法和竺香玉進行聯繫,竺香玉雖然身在皇宮,心還想著曹雪芹,於是見了一個機會,就謀殺雍正。這個也是野史小說之言,沒有任何歷史根據,不可相信。

...查看更多

雍正的母親是誰? 歷史上雍正皇帝生母死亡之迷

導讀:雍正皇帝的母親是誰?雍正皇帝有親生母親,為何還有一個養母?

雍正皇帝的父親是康熙皇帝,親生母親是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養母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康熙為何要將雍正過繼給德妃?

德妃是康熙的寵妃,即使邁入老年,仍然得康熙喜愛。育有六子,三女三子。不是過繼德妃,而是交給皇后佟佳氏撫養,因為烏雅氏那時位份低,無權撫養,至佟佳氏死時才還給烏雅氏。

雍正的母親德妃死亡之迷

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簡介:

姓名:烏雅氏

稱號:德妃、康熙皇帝孝恭仁皇后

出生日期:1660年(順治十七年)

死亡日期:1723年6月25日(雍正元年)

享年:63歲

夫妻:護軍參領威武

丈夫:康熙皇帝

兒子: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皇六子愛新覺羅·胤祚(夭折)、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雍正即位後被改名允禵)

女兒:康熙皇七女、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康熙皇十二女

死因: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重,雍正帝親至永和宮,晝夜侍奉湯藥。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醜刻(深夜一點至三點)孝恭仁皇后崩,終年六十四歲。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葬孝恭仁皇后於景陵。

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帝暴死之謎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雍正帝生母太后烏雅氏帶著困惑、憂慮離開了人世。她的死是痛心也是一種牽掛,因為她在臨死前也未能與親生兒子、日夜牽掛的十四阿哥訣別,更沒有能夠阻止雍正帝放棄骨肉相殘。對於烏雅氏之死,高陽先生在《乾隆韻事》中曾有如下一段虛構:太后先是絕食,宮女們怕受雍正責罰,千方百計勸太后進食,心地善良的太后也不願連累別人,遂開始喝點稀的,逐漸恢復體力,一天雍正去給太后請安,閒談之中太后突然站了起來猛地朝柱子撞去……她死在雍正面前……

高陽先生所描述的雖是虛構的小說,但在歷史上,這種說法是廣泛存在的,也是有官方基礎的。當時的雍正帝曾在《大義覺迷錄》一書中百般辯解,而令人奇怪的是雍正帝的兒子乾隆帝一即位就宣佈此書是禁書,下令收回。雍正帝的母親孝恭仁皇后在兒子即位才半年就去世,是不爭的事實,而乾隆帝收回《大義覺迷錄》也是不爭的事實。這些歷史客觀事實的存在,使得雍正帝生母之死成為一個令後人久久議論的話題。

雍正帝生母,烏雅氏,即康熙帝孝恭仁皇后,滿洲正黃旗,是護軍參領威武之女,在康熙帝生前最高位號為德妃,生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被選入宮。於康熙十七年(1679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康熙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冊為德嬪,時年20歲。康熙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為德妃。康熙二十一年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生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胤禎,即後來的撫遠大將軍、恂郡王。康熙皇帝駕崩後,烏雅氏痛不欲生,飲食俱廢,要以身殉死,追隨康熙皇帝於九泉之下。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死,享年64歲。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與康熙皇帝一起葬入景陵地宮。經乾隆、嘉慶兩朝加諡,諡號全稱是:“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后。”

...查看更多

雍正帝暴死之謎 揭秘雍正皇帝是怎麼駕崩的?

雍正暴死之謎——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於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清晨突然暴死在圓明園離宮中。官方記載說他是忽然發病身亡。作為第一手資料的《起居注冊》中是這樣記載的:“八月二十一日,上下豫,仍辦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下豫。子寶親王、和親王終日守在身旁。戌時(午後七時至九時)皇上病情加重,急忙在寢宮發佈遺詔給諸王、內大臣及大學士。龍馭上賓於二十三日子時(夜十一時至翌日一時)。由大學士宣讀硃筆諭旨,著寶親王繼傳。”

然而民間卻流傳著雍正遇刺身亡的故事。例如《滿清外史》、《清宮遺聞》、《清宮十三朝》等等記載說呂留良的孫女呂四娘刺殺了皇帝。呂留良文字獄於雍正六年發生。十年十二月,留良、葆中父子被處死。其親人也被嚴加處置,另一子毅中斬決,孫輩發配極邊為奴。傳說四娘以宮女身份混入皇宮侍奉皇上,伺機行刺。還有傳說四娘在呂案發生後逃亡外地,練就一身功夫潛入宮內,以飛劍砍去清帝腦袋。還有人傳說除四娘外還有一位名為魚孃的女子做幫手。即使下筆謹嚴的學者,在提到世宗死時,也會提及這些傳聞。但有人認為這種行刺之說純屬謠言。首先,呂案發生後,其家人皆受罰,無漏網之魚。

其次,四娘根本不可能混進宮。雖然曾經也有過罪犯眷屬特別是15歲以下女子,沒收入宮為奴,像株連在呂案中的嚴鴻逵、黃補,其妻妾子婦即服侍於功臣家,然而呂氏的孫輩在寧古土基成為奴隸,犯大罪的人犯多是這樣下場。所以四娘不可能混入宮內。

還有,皇帝實際上一年之中的三分之二都駐蹕在圓明園這個離宮。紫禁城內明令整肅,與有“亭臺園林之勝”稱號的圓明園根本不可比較。因此,他“自新正郊禮畢移居園宮,冬至大祀前始還大內”,“蓋視大內為舉行典禮之所,事畢即行,無所留戀也”。園內內閣及各部院等機構之規模宏大與大內不相上下。雍正二年起,便設護軍營,一個女子根本不能飛簷走壁,穿過晝夜的巡邏和森嚴的戒備,輕易地就進入寢宮,刺殺皇帝。因而,雍正遇刺身亡的說法便受到了一定的質疑。

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帝暴死之謎

又有人認為世宗既不是遇刺身亡,也不是壽終正寢,他可能是服丹藥中毒而亡。這是從宮中檔案等資料中推出的結論。世宗生前,在宮中曾蓄養了一些僧道異能之士,他死後第三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五日,嗣主乾隆忽下了驅逐煉丹道士出宮的諭旨。

新君剛登基,尚有眾多事務待理,而緊急驅逐數名道士,這種做法確有奇怪之處,乾隆說其父視僧道如俳優,未聽一言,未服一藥,這顯然在為父親辯解。否則又怎會突下逐客令?他又說這幾個道士早就該受驅逐,但為何世宗容忍他們在宮中?乾隆如果為的是崇正道、黜異端,就應該加以排斥,然而他卻沾沾自喜地稱:“朕崇敬佛法……仰蒙皇考嘉獎,許以當金法會中契超無上者,朕為第一。”而且,還善待超盛、元日兩僧讓他們來京瞻仰梓宮。

驅逐道士的同日,乾隆另降一道諭旨諭令內監、宮女,告誡他們不許妄行傳說國事,“恐皇太后聞之心煩”,“凡外間閒話,無故向內廷傳說者,即為背法之人”,“定行正法”。此事也值得注意,“中毒身亡”論者認為此事必與世宗橫死有關,否則為何皇太后所見外間閒話會心煩。

雍正帝的死因被這種種說法蒙上了層層的神秘面紗,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讓人難以看清其中的真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雍正帝繼位之謎:雍正繼位為何懼怕康熙的亡靈

導讀:一個相信天命鬼神的人如果幹下了對不起父親、兄弟的事,他就會心中有鬼,無論起居、娛樂、埋葬都要遠遠地躲開他父親的亡靈。這雖然算不上奪位的直接證據,如果其他證據能夠成立,也不失為一個旁證。

曾一度風靡全國的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描述並讚揚了雍正帝的歷史功績。雍正的確是安邦治國的傑出政治家。電視劇圍繞當年太子的廢立、皇位的爭奪、懲治貪汙、西北用兵等展開了一幕又一幕驚心動魄的鬥爭。我這裡只是從一個歷史研究者的角度,對雍正繼位的問題談點個人見解。

關於雍正的繼承帝位,歷史學界從來就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雍正是由康熙臨終傳位的合法君主;另一種認為雍正繼位是奪權篡立。後一種篡立說由孟森、王鍾翰、許曾重、楊珍等學者的研究,提供了越來越多而堅實的證據。

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帝在熱河和南苑行獵之後“偶感風寒”,住在暢春園休息,命皇四子胤禛往天壇代行冬至祭典。十一月十三日凌晨,病情惡化,至夜間猝然逝世。據稱:臨終遺言由皇四子胤禛繼位,即雍正帝。官書言之鑿鑿,似無可懷疑。但當時社會上流言四起,說雍正系篡立奪位。較早見於記載者為《大義覺迷錄》,其中說:

“先帝欲將大統傳與允,聖躬不豫時,降旨召允來京,其旨為隆科多所隱,先帝賓天之日,允不到,隆科多傳旨,遂立當今。”

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帝暴死之謎

“聖祖皇帝原傳十四阿哥允禵天下,皇上將‘十’字改為‘於’字。”“聖祖皇帝在暢春園病重,皇上就進一碗人參湯,不知何如,聖祖皇帝就崩了駕,皇上就登了位,隨將允禵調回囚禁。太后要見允禵,皇上大怒,太后於鐵柱上撞死。”

此處所說雍正奪位的情節,曲折離奇,與官書記載大相徑庭。一方面官方文書不可全信,因為它是雍正即位後編寫的,自然不會有篡立的痕跡。另一方面民間流言,亦不可全信,因這些流言多出自雍正政敵之口。雍正繼位之謎,遂撲朔迷離,成為千古疑案。例如改寫遺詔之說是不可能的。因清朝的書寫格式,允禵寫作“皇十四子”,胤禛寫作“皇四子”,第一個“皇”字不可省略,改詔是不可能的。但否定這一民間傳言,並不排斥雍正的矯詔篡立。雍正繼位確實存在許多疑點,這件公案撲朔迷離眾說紛紜,成為千古疑案。

康熙晚年,因太子廢立,鬧得舉朝不安,儲位虛懸已十年之久。但康熙心目中似乎已將皇十四子允禵視為自己的接班人。當時準噶爾入侵西藏,清援軍入城戰敗,西線軍情緊急。康熙五十七年,允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率大軍西征。這次援藏之役,出兵多,任務重。當時,太子人選正待確定,康熙給允禵這一重大任命,當意有所屬,大概是為了考驗和鍛鍊允禵的才能。為了樹立允禵的威信,此次出兵儀式隆重,規格甚高,康熙“親詣堂子行禮”。允禵可用正黃旗纛,稱大將軍王。隨允禵出征的有一批親王、郡王及康熙的幾個愛孫。康熙十分看重允禵的才能,對蒙古親王說:“大將軍王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鉅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即與我當面訓示無異。”(《撫遠大將軍奏議》)

允禵到前線後,康熙對他關懷備至,屢通音問,告訴他“阿瑪、額娘身體都好……自去年以來,一劑藥也沒吃,……上炕時不再需要旁人扶持,騎馬時也不用安放馬蹬了”,“朕的白頭髮、白鬍子有些變青了,你不要將此告訴別人”(《滿文硃諭》)。允禵在前線二年內受賞賜物件食品達16次之多,包括眼鏡、鼻菸壺,康熙用過的腰帶,“凡有各省進獻之佳品,父皇皆一項不漏,立即賞給臣”(《滿文硃批奏摺》)。允禵的幾個兒子也被康熙帶到熱河“仁愛訓育”,使他們“時常依繞皇祖膝前”(《滿文硃批奏摺》)。允禵的兒子弘春和女兒結婚,康熙親自照料,賞賜財物妝奩。康熙給允禵兵權,且關係十分親密,這在當時已給人以允禵將是接班人的印象。故皇九子允禟說允禵“聰明絕世”,“才德雙全,我弟兄們皆不如”,“十四爺現今出兵,皇上看的很重,將來這皇太子一定是他”(《文獻叢編·允祀允禟案》)。連當時的(朝鮮)朝拜使者也說:“十四王擁兵在外,屢建大功,眾心鹹屬。”(《燕行錄》)

...查看更多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生死之謎:雍正的兄弟結局如何

導讀:境遇比較好的有三人:就是其十三弟胤祥、十六弟胤祿和十七弟胤禮。胤祥,曾被康熙幽禁,原因不詳。雍正繼位,即封允祥為怡親王,格外信用。胤祿,過繼給莊親王博果鐸為後,襲封莊親王。胤禮,雍正繼位封為果郡王,再晉為親王,先掌管理藩院事,繼任宗人府宗令,管戶部。胤祥和胤禮顯然早加入“胤黨”,只是康熙在世時,十分隱秘,沒有暴露。

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一書中,就“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好諛”、“任佞”等十項大罪,進行自辯,頒行天下。然而,事與願違,欲蓋彌彰,弄巧成拙,愈描愈黑,留下生動而曲折的歷史故事。

那麼事實究竟如何?雍正的上述罪名能否成立?讓我們一一分析:

雍正是否毒死皇父?一種說法是:康熙帝是喝了胤送的人參湯被毒死的。這話從倫理、法理、情理講,既悖於情,也不合理。從當時的具體環境、周圍條件分析,既違背史實,也絕無可能。

雍正是否逼死生母?《大義覺迷錄》說:“逆書加朕以逼母之名。”看來當時雍正“逼母”說流傳很廣。雍正生母烏雅氏,生有三個兒子:胤、允祚(5歲死)、允禎。傳說:雍正繼位後,將允禎調回北京關押起來,他母親想見允禎,雍正不準。太后一氣之下,撞死在鐵柱子上。烏雅氏眼看親生兒子允禎被囚禁,作為皇太后能不生氣嗎?時人將雍正母親的死同雍正囚禁胞弟聯繫起來是很自然的事情。

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帝暴死之謎

雍正是否弒兄殺弟?雍正繼承皇位之日,就面臨著兄弟們的不滿和挑戰。康熙崩逝的噩耗傳出,京城九門關閉6天,諸王非得令旨不得進入大內。箭在弦上,形勢緊張。當時年滿20歲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允、二哥允、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八弟允、九弟允、十弟允、十二弟允、十三弟允祥、十四弟允禎、十五弟允、十六弟允祿和十七弟允禮。

大阿哥胤禔,在太子廢立中得罪皇父,被奪封爵,幽於府第。康熙派貝勒延壽等輪番監守,並嚴諭:疏忽者,當族誅。胤禔已成為一隻不見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貝子禮殯葬。

二阿哥即廢太子胤礽,被禁錮在鹹安宮。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縣鄭家莊蓋房駐兵,將胤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死去。

三阿哥胤祉,本不太熱心皇儲,一門心思編書,但也受到牽連。雍正即位後,以“胤祉與太子素親睦”為由,命“允祉守護景陵”,發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胤祉心裡不高興,免不了私下發些牢騷。雍正知道後,乾脆將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祉死。

五弟胤祺,康熙親征噶爾丹時,曾領正黃旗大營,後被封為恆親王。胤祺沒有結黨,也沒有爭儲。雍正即位後,藉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死。

七弟胤佑,雍正八年(1730年)死。

...查看更多

“康熙遺詔”原件首曝光 雍正帝真是篡位上臺?

“康熙遺詔”曝光揭秘雍正沒篡位

雍正皇帝繼位,民間及野史傳聞甚多,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矯詔篡位,認為康熙帝本想傳位於皇十四子胤褆,而皇四子胤禛(後來的雍正)串通隆科多將遺詔上的“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於四子”。

昨日,遼寧省檔案館新館首度展出的“康熙遺詔”對此給出了答案:沒篡位。

建築面積是現在省檔案館6倍大的遼寧省檔案館新館今日對外試運行。新館地處瀋陽市渾南新城的核心區域,市民只要拿身份證等相關證件即可免費查閱近百萬卷明清以來,涉及遼寧各個歷史時期的解密檔案。

可查閱百萬卷解密文件

新館地處瀋陽市渾南新城的核心區域,是未來城市主要的地標性建築之一,與遼寧省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共同組成遼寧省重要的文化建築群。

原來的省檔案館在省政府院內,進出有武警把守,需拿相關介紹信到相關部門辦理手續才能進入,而新館與其到相鄰的遼圖新館、遼博新館並無多大區別,借閱檔案只要出示身份證、軍官證甚至居民戶口本等證件都可以。

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帝暴死之謎

試運行期間將對社會開放,可查閱館藏電子檔案、微縮檔案和數字化的已公開的現行文件。開館時間為每週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4時。

此外,新館還將開放3個常設展覽。清代皇家檔案館、遼寧記憶展覽和中國檔案精品展。

“康熙遺詔”首亮相

記者看到省檔案館收藏的“康熙遺詔”用漢、滿、蒙三種文字書寫同一內容。其中寫有“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這皇四子胤禛,就是雍正。

省檔案館專家介紹,雍正即位後,始建秘密立儲詔書,封於匣內,高懸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皇帝死後取出,昭告天下。

這份詔書完全可以證明雍正的合法身份。因為傳位詔書中的滿文中,“於”和“十”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沒有矯飾的可能,而清代漢文詔書中用的都是繁體字,“於”字和“十”字在字形上相去甚遠,難以更改。

...查看更多

雍正的兒子們的結局 雍正兒子們的不同人生結局

雍正的兒子們的結局:大家最近都在關注雍正的一些事,都是受古裝劇的影響哇。今天小編也來隨大流,給大家總結一下雍正的兒子們吧!

皇長女(1694—1694):康熙三十三年(1694)三月十六日丑時生於藩邸。母懋嬪宋氏,時為格格。生未出月而殤。未封。

皇二女(1695—1717):和碩懷恪公主。康熙三十四年(1695)七月初六日未時生於藩邸。母為齊妃李氏。五十一年(1712)三月封為郡君,七月晉郡主。九月嫁納喇星德。五十六年(1717)三月去世,時年23歲。雍正元年(1723)追晉和碩懷恪。額駙星德,一作性德,又作興德。雍正十二年(1734)奉命往達裡剛愛操練蒙古兵。乾隆元年(1736)正月召還,四年(1739)四月去世。

第一子(1697一1704):弘暉生於康熙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子時,母為孝敬憲皇后那拉氏,時為嫡福晉,卒於康熙四十三年六月初六卯時,時年8歲。

第二子(1697一1699):弘昐生於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二子時,母為齊妃李氏,卒於康熙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日亥刻,時年3歲。

第三子(1700一1710):弘昀生於生於康熙三十九年八月初七日酉時,母為齊妃李氏,卒於康熙四十九年十月二十日,時年11歲。

第四子(1704一1727):弘時生於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十三日子時,母為齊妃李氏,時為側福晉,卒於雍正五年八月初五日申刻,時年24歲(《清皇室四譜》載為“八月初六”)。

皇三女(1706):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生於藩邸。母為懋嬪宋氏,時為格格。生末出月即瘍,未封。

第五子(1711一1799):弘曆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時,母為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時為格格,卒於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時年89歲。

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帝暴死之謎

第六子(1711一1760):弘晝生於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未時,母為純愨皇貴妃耿氏,時為格格,卒於乾隆三十五年庚寅七月十三日申時,時年60歲。

皇四女(1715一l717):康熙五十四年(1715)三月十二日酉時生於藩邸。母為敦肅皇貴妃年氏,時為側福晉,五十六年(1717)五月殤。時年3歲。未封。

第七子(1720一1721):福宜生於康熙五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寅時,卒於康熙六十年正月十三日醜刻,時年2歲,母為敦肅皇貴妃年氏,時為側福晉。

第八子(1721一1728):福惠生於康熙六十年十月初九日未時,卒於雍正六年九月初九日未時,時年8歲,母為敦肅皇貴妃年氏,時為側福晉。

第九子(1722一1722):福沛生於雍正元年五月初十日,旋殤,母為敦肅皇貴妃年氏,時為側福晉。

第十子(1733一1765):弘曕生於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亥時,卒於乾隆三十年三月十一日,時年33歲,母為謙嬪劉氏。

其中序齒的阿哥有弘暉、弘昀、弘時、弘曆、弘晝、弘曕六位。獻祝福網

活到成年的有弘時、弘曆、弘晝、弘曕。

就下場來說弘曆弘晝下場不錯,弘時挺可憐的(但他絕對不是雍正賜死的),弘曕壽命也不算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結語

清朝康熙帝第四子,為清兵入關以來的第三位皇帝。雍正在位時期,置軍機處加強皇權、火耗歸公與打擊貪腐的王公官吏等一系列政策,對康乾盛世的延續具有重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