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上的趕路人——科大訊飛高層2天看了6個企業

去年,他說,“初心不改,共創未來”;今年,他說,“開放創新,聚力騰飛”

風口上的趕路人——科大訊飛高層2天看了6個企業

科大訊飛13名核心高管成員在華南考察

今年初,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帶領核心高管團隊去參加美國的CES展(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參訪了谷歌、臉書、英偉達等世界翹楚科技公司。

2018年5月12日,科大訊飛上市十週年之際,在天津參加完世界智能大會之後,劉慶峰再次帶領核心高管團隊集體考察,花2天時間參訪了廣深6個科創企業。

明天,科大訊飛成立19週年,當初那18個心懷夢想的大學生創業者已壯大為萬人團隊的“訊飛人”。

從美國到中國,從華南到未來的北京、杭州等其他區域城市,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和他的核心高管團隊一直在路上,探索不停,奮鬥不止


科大訊飛13名核心高管成員參訪行程表

5月17日 9:00-12:00 參觀華為並座談

5月17日13:50-14:40 參觀華大集團並座談

5月17日15:40-17:00 參觀大疆並座談

5月18日10:30-11:30 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會見並座談

5月18日11:30-12:10 參觀金域檢驗

5月18日13:00-16:10 參觀視源並座談

5月18日16:30-17:30 參觀邁普並座談


“我並不認為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在於做大,而是真正做透徹,為社會做貢獻,做出價值來,與此同時我們要有企業家精神,做到500億的時候如果看到2000億的未來,也絕不固守在500億”。

2018年5月19日0點25分,廣州珠江畔琶堤B區,從“棉花糖·藝術+”創新孵化中心六樓放眼望去,落地玻璃窗外的小蠻腰亮出“晚安”字樣後早已熄燈,房間內卻燈火通明,伴隨劉慶峰的話音落下,只聽見筆尖觸摸紙張的“沙沙”聲。

今年45歲的劉慶峰是科大訊飛的董事長,連續2天,他帶領公司12名高管成員走訪了廣深兩地6個科創企業。

今年初,劉慶峰率領高管團隊參訪美國CES展(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標誌著科大訊飛國際化戰略正式啟航。而此行華南,是科大訊飛創業19年以來公司高層第一次集體出行國內城市考察,劉慶峰說,

“共同看見很重要”。未來,他們的足跡還會繼續延伸到其他區域……

除參訪企業外,劉慶峰和他的高管團隊還與廣東省委副書記、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進行了座談,“訊飛將借力華南市場,進一步明確公司發展戰略”,座談會上,劉慶峰說,科大訊飛進入華南以來業務發展迅猛,他和團隊對未來充滿信心。

從管理嚴格細緻的華為到對員工充滿人性關懷的視源,從早負盛名的華大基因到最近冉冉升起的科創明星大疆,不論交談者是比科大訊飛規模大得多的“老大哥”,還是初生之犢年資尚淺的“小兄弟”,劉慶峰和他的團隊都一直在提問。

“一路磕磕絆絆,現在我們走到生存和發展的又一個十字路口,特別讓我高興的是,對於薄弱環節和尖銳問題,我們大家都是有共識的。”5月18日這天晚上,科大訊飛的高管們輪流發言總結走訪企業的感悟,坐在長沙發角落的劉慶峰猶如一個認真聽課的學生,一直“筆耕不輟”記錄著。這場“覆盤”,足足進行了3個多小時。

“‘互聯網+’給我們的一個啟發是,如果只在你所想象的某個領域,抓住風口去撈一筆,對你和投資機構都可能是泡沫,但如果站在五年、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的時間跨度來看,人工智能一定是一個無比巨大的社會進程和產業機會”。

和19年前初創時單純以“技術驅動”作為發展支點相比,如今的科大訊飛要花更大力氣去關注市場,從以往的“技術驅動”轉變為“技術+市場”的“雙輪驅動”。這個市值近千億的科技企業正踩在了“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巨大時代機遇之巔。

劉慶峰和他的核心團隊將科大訊飛描述為“登山者”而非“衝浪者”,時代洪流泥沙俱下,內心的熱愛驅使他們一直把自己放在“登山者”和“趕路人”的角色裡,探索從未停止

“不忘初心,踏實前行”,年初劉慶峰在公司年會上講的這句話,早已內化在他的日與夜裡。

風口上的趕路人——科大訊飛高層2天看了6個企業

劉慶峰與EMT成員開戰略務虛會

明戰略:要腳踏實地也要“藍軍指揮部”

5月17日上午9點35分,劉慶峰和他的高管團隊來到深圳龍崗華為基地的會議室,在參觀完展廳後,雙方高管的座談從9點多一直持續到中午12點,華為的高管們為這場交流做足功課,五名管理層對戰略、人力資源管理、IT支撐變革、知識產權、網絡安全管理都做了專題講述。

風口上的趕路人——科大訊飛高層2天看了6個企業

科大訊飛EMT成員考察華為

科大訊飛的管理架構與華為有相似之處,同屬科技創新源頭企業,科大訊飛高管華為此行,頗具意味。

在分享戰略管理機制的經驗時,華為的高管談到了戰略管理的要點:戰略是不能被授權的,領導力要貫徹戰略制定與執行的全過程;以差距為牽引,以戰略問題為龍頭,集中力量解決關鍵問題;戰略制定和執行要緊密整合,上下協同、力出一孔;通過戰略審視,及時診斷和糾偏;終年持續不斷,要用流程固化優秀的實踐,組織學習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

現場分享時,當華為的管理者講到2012實驗室KPI極具挑戰性、要讓KPI和戰略及目標匹配,通過引入“戰略目標”指標牽引關注長期戰略訴求的話題時,劉慶峰和他的高管們都相繼發問和討論。

“既要解決今天的糧食,也要考慮明後天的發展”。

“埋頭走路和抬頭看天兩者都要”。

“戰略”,也是劉慶峰和他的高管團隊此行深度思索的一個關鍵詞。

風口上的趕路人——科大訊飛高層2天看了6個企業

科大訊飛EMT成員與華為座談,聆聽華為的戰略體系

在和華為高管交流時,對方關於“節省下來的預算是否算作當年利潤”的觀點,劉慶峰認為頗有啟發。“比如今年的預算擬投入一個億做研發,節約下來2000萬,這算不算當年利潤?他們認為,研發代表未來,客戶關係代表未來,不能因為當前的利潤而損害未來的利益,所以那2000萬不能算作當年利潤”。

和邁普CEO袁玉宇座談,當被問及企業從“小”長“大”有何章法時,劉慶峰的其中一個答案是“戰略定力很重要”,言下之意,無論當下企業是否被外界過高期待,掌舵者對於“市場空間有多大”、“是否具備足夠競爭力”、“主要領導者業務精力是否聚焦在核心圈層”都要心中有數。

風口上的趕路人——科大訊飛高層2天看了6個企業

科大訊飛EMT成員考察邁普再生醫學公司

在18日晚“覆盤”時,科大訊飛執行總裁、消費者BG總裁胡鬱引述的一段話頗具深意:

判斷生意成敗的標準不是賺錢與否,而是,如果你沒有賺到原來設想的、在這波浪潮過去後就應該賺到的錢,那麼,這個項目就是失敗的,就應該砍掉,因為下一波要來了,要把相應的人力資源空出來投進下一波的核心業務去。

這段啟發來自與他有私交的一名華為高管,與這名高管的交流讓他覺得“戰略思考深度可以支撐華為”。這也提醒他站在戰略角度看問題:有的項目不是不賺錢,即便賺錢但達不到戰略目標,一旦判定它是個失敗的項目就應堅決砍掉。

既是公司高管、也是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家,雙重身份讓胡鬱思考兩者差別:“科學家要讓所有人都用他的東西,企業家則是‘一根針頂破天’”。

而另一名EMT成員、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對華為“業務邊界很清晰,上不碰數據下不碰應用”的做法印象深刻,“所以華為集聚非常多廠家、渠道、合作伙伴,這樣就很有爆發力,執行力很強”。

劉慶峰率領高管團隊和華為座談的一個成果是,雙方簽下一份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這兩個企業將在公有云服務、ICT基礎設施產品、智能終端、以及辦公IT四大領域開展深度戰略合作。

在“覆盤”總結時,劉慶峰說,科大訊飛走到了生存和發展的又一個十字路口,如何平衡非常關鍵。

“如果不能和實際能力對接,眼界再高也沒有用,你看到的也不是你的事,必須腳踏實地從我們的根基去梳理”。

“戰略參謀部可以不斷‘看’更大的邊界,保持‘看’的過程,但今天不用為未來的目標焦慮”。

風口上的趕路人——科大訊飛高層2天看了6個企業

5月19日,科大訊飛EMT成員在開戰略務虛會

劉慶峰的言辭透著科學家的“求實”和企業家的“務實”:“我並不認為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在於做大,而是真正做透徹,為社會做貢獻,做出價值來,與此同時我們要有企業家精神,做到500億的時候如果看到2000億的未來,也絕不固守在500億”。

重市場:“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指揮戰鬥”

5月18日上午,劉慶峰率團隊與廣東省委副書記、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進行了一場座談。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臺在即,以源頭科技創新作為核心發展支點的科大訊飛如何與這項國家戰略發生共鳴共振,值得期待。

座談中,任學鋒說,科大訊飛的高管這次選擇廣東作為開會地點,抓到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大戰略出臺也意味著地區快速發展的新機會到來。

任學鋒說,希望科大訊飛發揮自身優勢,在智慧城市、智能網聯汽車、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領域推出更多產品和服務,助推廣州產業發展和城市治理智能升級。

風口上的趕路人——科大訊飛高層2天看了6個企業

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接見科大訊飛EMT成員

劉慶峰表示,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科大訊飛將借力華南市場,進一步明確公司發展戰略”。

而市場和科大訊飛的結合,一個核心關鍵詞就是“應用”。

“要讓技術研發為市場服務,為消費者服務,為產品服務,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指揮戰鬥”,抱著如此初衷,今年初,科大訊飛華南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南沙正式掛牌成立。

通過應用驅動創新的發展,通過開放提高創新的水平,華南的特點是,它的產業化和市場化給予企業的巨大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風口上的趕路人——科大訊飛高層2天看了6個企業

科大訊飛EMT成員考察金域檢驗

在與任學鋒的座談中,劉慶峰談到了科大訊飛多項“主賽道”的核心工作都在華南佈局。

風口上的趕路人——科大訊飛高層2天看了6個企業

科大訊飛EMT成員在小蠻腰畔的華南公司合影

比如教育,今年4月份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創新實驗室正式成立,這是全國首個人工智能授課實驗室,希望通過AI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索“因材施教”。

比如醫療,位於南沙的人工智能醫學影像診斷中心今年初已掛牌,將覆蓋南沙區的所有醫院,並基於雲端大規模運算能力,可以7X24小時為醫生提供快速、便捷的診斷服務;通過輔助診斷和輔檢服務,將提升醫生診斷效率和準確性。這個系統為醫院提供了胸部CT和乳腺鉬靶輔助診斷,未來還將擴展到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病理診斷等領域。

不久的將來,廣州的創新地標、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將全面建成,到那時,廣州的城市產業結構和創新結構都將發生變化,而科大訊飛的華南總部人工智能大廈也將在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拔地而起,與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比鄰而居。

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是廣州的重要產業發展戰略,而科大訊飛是目前亞太地區最大的智能語音產業上市公司和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領軍企業,主攻方向與廣州的IAB戰略可謂同頻共振。

強管理:幹部不要容忍度太高期許值太低

如何管理人,是對所有企業管理者的基本命題,也是科大訊飛高管團隊此行的必問之題。“覆盤”會當晚,華為和視源成為他們討論的焦點。

“一個爐火純青、功力非常深厚、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另一個則長板特別突出、以長補短特點明顯”,訊飛產投董事長徐景明如此總結。

華為的實習生制度、諮詢輸出、出海戰術,都體系明晰,有條不紊,給科大訊飛的高管們留下深刻印象。

目前約有18萬人的華為,每年的招新中,相當一部分人才來自曾在華為實習過的學生。學生提前工作,為企業留足時間觀察人才的適用性。與此同時,如何在高校內成體系招聘對口人才,也很重要。而且,華為也會有意識引進優質的跨專業人才,有些跨專業人才後來成長為高管,這也證明學科交叉的價值所在。華為的這些招新制度,給劉慶峰留下深刻印象,“我們怎樣才招到優秀有潛質的員工,這些方面都值得學習”。

風口上的趕路人——科大訊飛高層2天看了6個企業

科大訊飛EMT成員考察華大集團

無論是微觀的執行力和接待細節,還是宏觀戰略上的方法論和體系化程度,科大訊飛輪值總裁、智慧城市BG總裁陳濤對華為的管理都印象深刻。座談交流時,他感興趣的問題是,對於重點戰略目標的合作,是公司集團負責還是各BG(業務集團)負責?而當BG傾注了相關資源去落實目標,比如目標是今年待辦、來年才辦成的事情,如何平衡BG是否盈利?華為的高管說,這是管理難點,當各BG的能力、財務水平、團隊管理水平、產業階段等要素達到可自力更生的階段,就要承擔相應比例的成本。

關於項目管理制度,陳濤近年來思考頗深,他認為,“這項通過既定目標進行量化資源投放、準確計算投入產出比、對業務與產品組成改進提供財務依據,並以明確的路徑選擇和考核獎懲作為保障的制度,應該成為全體共識。通過融合企業的研發管理、產品開發、市場銷售、內部經營和戰略管理,最終成為重要的管理文化,為科大訊飛的長遠發展提供方法論支撐。

而對華為的管理體系早有涉獵的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段大為,在“覆盤”會時分享了華為曾經給他帶來的巨大啟發。

段大為說,在早年的一次合作中,華為的流程變革諮詢方案提出“七個反對”——反對完美主義、反對繁瑣哲學、反對盲目創新、反對沒有全局收益的局部優化、反對沒有全局觀念的幹部主導變革、反對沒有實際經驗的員工參與業務變革、反對沒有經過認真論證的流程投資。

此外,對華為“出海”的一些章法,比如,“在海外投入很多資源,長期營造非常深厚的海外關係”、“早期對國家政策的研究、以及與國家相關部門全方位合作的深度”,段大為也認為值得學習。

華為內部人才流動的做法,也引起科大訊飛的高管們深思。華為高管在座談時提到,如果員工從A部門申請跳到B部門,只要工作一年以上,新部門接受,舊部門不能拒絕。

聽罷此言,科大訊飛的EMT成員們連續拋出幾個問題:“新部門看中了人就能直接去挖嗎”、“是對內部平臺發佈的招聘信息如此還是任何崗位都如此”、“這種機制出來後是否評估過內部的影響”,而華為高管對此的回答是:鼓勵去挖、任何崗位都可如此、激活內部人才可以解決社招壓力。

風口上的趕路人——科大訊飛高層2天看了6個企業

科大訊飛EMT成員考察大疆,工作人員正在講述無人飛行器工作原理

在一群勤奮的螞蟻中,有那麼幾隻“遊手好閒”的螞蟻無所事事,但當團隊發生險情,平時勤勞的螞蟻驚慌失措,而這幾隻“懶螞蟻”做起了軍師,帶領蟻群尋找到新的食源,這就是“懶螞蟻理論”。而將這個理論用在組織管理中,為數不多的“懶螞蟻”對組織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華為高管講到的“懶螞蟻”的管理方式,科大訊飛執行總裁、教育BG總裁吳曉如印象很深,這啟發他思考如何在主航道上思考得更深、拓寬視野去佈局更“大”的問題。

華為管理的標準化和細緻程度給所有人留下了印象,更像是一門嚴謹的科學課,而視源的打法則更趨哲學,方法論都嵌在創始人柔性管理的細節裡。

在參訪視源電子時,科大訊飛的高管們被視源對員工關懷的諸多細節觸動了神經。

風口上的趕路人——科大訊飛高層2天看了6個企業

科大訊飛EMT成員與視源電子高層及團隊座談

“我被許多崗位淘汰過,從訂單合同管理、到採購、到銷售通通不行,最後被打回人力資源部‘回爐再造’”,當被訊飛的高管問及視源的員工淘汰制如何運轉時,呂丹鳳現場講述自己剛進公司那一年多因不及格歷經“轉崗”的情景。

最終,這名年輕人在人力資源部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對於人才競爭的熟悉程度和研究深度,公司內無出其右者,她如今已成長為視源股份未來教育集團的副總裁。

米其林三星出品的西餐“飯堂”、平價卻優質教育水平的幼兒園、為女性員工提供更大的工作舞臺,視源的這些細節都引人深思。

而對於淘汰制,視源電子的聯合創始人孫永輝認為,對企業造成負面影響的人必須淘汰,但只是由於“跟不上企業發展”的員工,不必淘汰,而是應該通過再創造一個公司讓其參與創業的方式繼續鍛鍊。他認為,管理者找到員工內心深處的內驅力,將它激發出來,比外部驅動重要得多。

“覆盤”當晚,劉慶峰對他的團隊也提出了管理要求:“各級幹部要以身作則,希望大家眼裡不要揉沙子,不要容忍度太高、期許值太低,每個人都應該成為一個小發動機,在自己周圍形成一個個旋渦”。

在18日上午科大訊飛華南公司的員工生日會上,10分鐘的講話裡,劉慶峰多次提到“成就員工理想,創造社會價值”,他說,此行華南走訪多個企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探索如何用更好的機制激勵團隊士氣,將員工個人的奮鬥和公司的成長完全融合在一起。

19日,劉慶峰和他的高管團隊在廣州開了一整天戰略務虛會,開會間隙,他隨機走進一個會議室,華南的銷售團隊正在開一個春耕計劃行動會,他說:“我特別希望大家在工作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能夠代表科大訊飛的形象,完美是漸進的”,言辭中,劉慶峰強調要讓客戶滿意,而“成就客戶”也是19年前他就倡導的企業核心價值觀。

風口上的趕路人——科大訊飛高層2天看了6個企業

戰略務虛會間隙,劉慶峰走進會議室與員工交談

“訊飛現在正處在把人工智能從理想照進現實的非常關鍵階段,這件事情做成,訊飛一定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華南公司一定會是訊飛成為偉大公司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支點,而每位同事都會在這個時代留下烙印,成就個人夢想”。

今年6月9日,恰是科大訊飛創辦19週年。

風口上的趕路人——科大訊飛高層2天看了6個企業

5月19日凌晨時分,“覆盤”會進行了三個多小時,思想火花點亮了黑夜,他們“共同看見”

從默默無聞到踩在人工智能潮流浪尖,創業19年和上市10週年之際,劉慶峰和他的團隊重新“覆盤”,在市場一線探索AI+時代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