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錐蟲病有多恐怖?

三思逍遙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夏天中,蚊子是最讓人討厭的生物。雖然蚊子吸血,但幸好不會傳染疾病。可是最近廣州出現了一種蟲子,被這種蟲子咬傷一口,可能會得“新型艾滋病”!潛伏期為20~30年!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經發出了文章,呼籲廣州人民找蟲!找人!懸賞抓蟲,8元一隻!

有的網友回覆:“我看到了商機,我要飼養蟲子,靠它發家致富!”在這裡提醒大家,這種叫做“錐蝽”的蟲子,非常恐怖!一口下去,會對人類的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許多北方人沒有見過錐蝽,這個恐怖的蟲子長啥樣呢?來自於哪?

錐蝽是流行於中、南美洲恰加斯病的重要媒介,形體較大,腹部側緣有紅或黃斑紋,成蟲體長25mm左右,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頭部具有刺吸式的口器,可以吸人血液,傳染疾病。雖然大部分可以刺吸人血,但只有錐蝽亞科中的種類能傳播人體疾病,多分佈在中美洲和南美洲。

我國的福州、廈門、柳州及海南島查到的紅帶錐蝽就屬於錐蝽亞科。

錐蝽喜歡咬臉和嘴

紅帶錐蝽中的大錐蝽喜歡飛入室內,主要侵襲人的面部、嘴唇等皮膚薄弱的部位。被錐蝽刺後,並沒有明顯的疼痛感,有時略微疼痛。遍佈全球的Reduvius personalus如被其刺咬或捕捉時偶而被其刺傷,則受害處的皮膚疼痛異常,腫脹與刺激會持續一星期之久。

錐蟲病被稱為“新型艾滋病”

錐蝽咬人後會傳播病毒,導致人患上卡格氏病,又稱為南美洲錐蟲病。由於此病發病隱匿,潛伏期可長達20~30年之間,又被專家們稱為“新型艾滋病”。目前還沒有治療該病的藥物,也沒有有效預防該病的疫苗。唯一的手段是防止錐蟲滋生,防止被咬傷。

錐蟲常躲在哪?

錐蟲喜歡生活的場所有內牆牆面、天花板、外牆等處,屋內的木製傢俱、底板下側也容易出現錐蟲。

怎樣消滅?

1.最好在這些地方徹底的噴灑化學殺蟲劑,如擬除蟲菊酯。關門閉窗,人外出1小時,讓藥效充分發揮。然後回去開窗透氣。

2.改善房屋結構,改進居住條件,防止錐蝽滋生,如粉刷牆面、鋪抹水泥地面、安裝塑料吊頂或金屬屋頂。睡覺應使用蚊帳,防止蟲類叮咬,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如果發現這種蟲子,一定防止被咬,按照以上措施,徹底殺蟲!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百科名醫


圖示:克氏錐蟲形態

這是一種慢性傳染病,對年輕患者來說,常在患病後20~30年後死亡,目前無藥可治,而且家中一人患病,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將全家人都變成患者,WHO正在呼籲研發相關藥物,因為克氏錐蟲病有蔓延的趨勢。

什麼是克氏錐蟲病?

克氏錐蟲( Trypanosoma cruzi)是一種行寄生生活的眼蟲,常由吸血昆蟲傳播比如錐蝽等,當然輸血也能直接傳染。克氏錐蟲屬於單細胞原生動物,以寄主體內的血液和淋巴為食。該病和非洲錐蟲病不同,非洲錐蟲病是另一種錐蟲,並且只由采采蠅傳播,它們只存在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但克氏錐蟲病則流行於南美,也稱為美洲錐蟲病,且有向世界別的地區滲透的態勢。

圖示:動物學家認為,非州斑馬的條紋可以有效降低采采蠅騷擾它們的頻率。

圖示:非洲錐蟲病患者晚期陷入昏睡,歷史上錐蟲病最初被稱為昏睡病,只要護理得好,患者可以在昏睡中渡過1~2年,然後才去世。幸運的是,這種錐蟲病目前沒有向非洲外傳播的趨勢。而美洲錐蟲病沒有這麼恐怖的症狀。

美洲錐蟲病的麻煩在於,它可以長期慢性潛伏,當它處於慢性潛伏狀態時,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以治療,最終導致宿主死亡,而人類正是它的宿主之一。並且,感染了該病的人,還可以因為吸血昆蟲的叮咬,傳播給其它人,屬於

傳染病。慢性致人死地並且沒有特效藥物,由於這個原因,才將它稱為所謂的“新型艾滋病”,因為在艾滋病沒有藥物治療之前,它也是一種慢性傳染病。

患者發病經歷兩個階段,即急性和慢性階段。急性期可持續兩週至兩個月,但由於症狀輕微且壽命短暫,可能會被忽視。急性期的症狀包括腫脹,發燒,疲勞和腹瀉。慢性期引起消化問題,便秘,心力衰竭和腹部疼痛。

錐蟲病的急性形式,常常被忽略,因為被蟲子咬了,有些局部腫脹,是常見現象,但目前只有在急性期,才有些藥物可以進行治療,如硝呋莫司和苯並咪唑,但這通常會被患者忽略,雖然急性期長達兩個月時間。


當急性期過去,錐蟲病。慢性形式可能在感染後30至40年發展並影響內部器官,如心臟,食道,結腸和外周神經系統。受影響的人大多死於心力衰竭。急性病例用硝呋莫司和苯並咪唑治療,但

目前尚無慢性病例的有效治療方法

氣候變暖有利美洲錐蟲病傳播

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估計,當前全美大約存在30萬患者。而隨著國際貿易和氣候變暖,錐蟲病有向全球多個地區擴散的趨勢,在我國江蘇已經發現了第一例美洲錐蟲病患者。這就是為什麼,廣州疾控中心,會搞出懸賞捉蟲的通知。敢不敢捉先不提,這樣的新聞至少會給大家提個醒,這種叫錐蝽的蟲子,是錐蟲病的傳統宿主,但是宿主不代表一定攜帶得有錐蟲,而廣州疾控現在需要評估的正是這個至關重要的事實。

美洲錐蟲病一旦傳入中國,恐怕就很難被完全撲滅了,因為患者可以存活數十年,這讓它很容易在新地方站穩腳跟。這種病的傳染鏈條中,許多哺乳動物都能成為儲存宿主,如常見的犬、貓、蝙蝠、狐狸、松鼠和猴等。患者或儲存宿主→錐蝽→人的方式傳播。要徹底滅絕一種昆蟲有多難,大家想想小強、蚊子和蒼蠅就知道了。

防範措施

在美洲,流浪漢是高風險個體。如果出門旅遊,尤其是去已知的錐蟲病疫區,記得在皮膚上塗抹驅蟲劑,穿防護服,住高質量的酒店。畢竟,現在這個病目前在中國還沒有紮根的證據。所以,在國內暫時不用擔心,也希望各地疾控,能及時發現苗頭,向民眾發佈靠譜的警告和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