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的杜月笙,是怎麼和民國大師章太炎交上朋友的?

丹囚生


章太炎和杜月笙交上朋友,完全是被杜月笙的人格魅力所傾倒。



一,章太炎,民國第一位大師,辛亥革命的大功臣。

在歷史課本中,章太炎就是那個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併為鄒容《革命軍》作序的革命派辯論家。

在同盟會中,章太炎主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主編《大共和日報》,並任孫中山總統府樞密顧問。可以說是辛亥革命的大功臣。

宋教仁被刺殺後,章太炎怒罵袁世凱。《一士類稿》說,章在窗上、桌上遍寫袁世凱三字,每日以杖痛擊之,稱為“鞭屍”;用不同字體寫滿“袁賊”二字,擲進火堆焚燒時,則大喊大叫:“袁賊燒死矣!”被痛罵的袁世凱親自給章太炎定了個“八條優待措施”,規定起居飲食,用款不限,罵人毀物,聽其自便,每月費用五百元。

章太炎把袁世凱罵做烏龜王八蛋,袁世凱還要花錢養著他,到底是章太炎太牛,還是袁世凱太寬容?

五四運動後,章太炎成為贊成軍閥割據的主要代表,但對孫中山反對三民主義,成了“聯省自治”的擁躉。

然而章太炎在輿論界的地位,沒有人敢動。

章太炎的土地魯迅,錢玄同,劉半農都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說起國學大師,章太炎是祖師爺級別的。

許壽裳在《章太炎傳》中這樣評價章太炎:“以樸學立根基,以 玄學致廣大,批判文化,獨具慧眼,凡古近政俗之消息,社會文野之情狀,華梵聖哲之義諦,東西學人之所說,莫不察其利病,識其流變,觀其會通,窮其指歸。 ‘千載之秘,睹於一曙。’這種絕詣,在清代三百年學術史中沒有第二個人,所以稱之為國學大師。”

章太炎寫的《國故論衡》是研究國學的重要論著,所以章太炎是最早的國學大師。

二,杜月笙和章太炎的交往。

章太炎和杜月笙交上朋友,完全是章太炎主動結交的。

章太炎的侄兒遇上房產官司,對方是個無賴,章太炎對付不了,就去找了杜月笙。

有事找杜先生,和今天的有事找警察一樣,特別管用。杜月笙一個電話解決好了章太炎的大問題,章太炎對杜月笙的慷慨幫助十分感謝,兩人友誼的感情基礎就有了。

事後,杜月笙又專程去蘇州拜訪章太炎,藉口是向章報告他調解房屋糾紛的經過與結果。章太炎熱誠接待,相見甚歡。杜月笙在臨告辭前,還悄悄將早準備好的一張兩千銀圓的錢莊莊票壓於章宅茶几上的一隻茶杯底下。既給章太炎送了一筆厚禮,又顧全了章的面子。

自此以後,兩人開始深交。杜月笙v每月都派人給章太炎送錢,接濟章的生活;章不僅為杜做事,而且常常講杜的好話,甚至還以一代國學大師的身份,用古色古香的文句為杜月笙修訂了家譜。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章太炎給他改名杜鏞,字月笙。鏞和笙分別是西方樂器和東方樂器,比原來的名字大氣多了。

三,杜月笙的人格魅力。

杜月笙死後,被人成為教材般的社會活動家。駢文巨匠,當過黎元洪總統秘書長的饒漢祥,即曾撰贈他一副楹聯,而被杜先生懸在他上海華格皋路住宅第一進的大廳,文曰: 春申門下三千士,小杜城南尺五天。把杜月笙必做春申君,也是貼切。

到今天,杜月笙成了很多人的偶像。杜月笙的三碗麵理論,杜月笙的70多個頭銜,為人所津津樂道。然而,本質來說,杜月笙就是一個黑社會頭目,當他傍上蔣介石後,成了蔣介石在地下世界的代言人,蔣介石做不到的黑事壞事,杜月笙都能做。

杜月笙不管人格魅力多強,也不過是蔣介石的一條狗而已。


歷史知事


章太炎,浙江餘杭人,清末民初中國最重要的文學宗師之一。章太炎曾參與維新變法,失敗後他轉變革命思想,成為孫中山的支持者,是老資格的革命家。




杜月笙號稱中國“300年幫會第一人”。這樣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位各自領域頂尖人物,怎麼會成為至交好友的?聽起來匪夷所思,卻是真實事蹟。

杜月笙小時候家庭貧困,只讀過幾年私塾。讀書時他也是調皮搗蛋,沒學到多少文化。發跡後他偏愛附庸風雅,假裝斯文,常有文學大家與他往來。像黃炎培、章太炎、章士釗都是他的交心好友。

杜月笙素來敬仰章太炎,章太炎則是理所當然的不理睬他。一次章太炎的侄子房屋被一無賴霸佔,無奈之下,侄子只好求助於章太炎。

章太炎名氣大威望高,卻沒有什麼實權在手。正在為難之際,一位朋友告訴他杜月笙對他的仰慕,建議他向杜月笙求助。章太炎就試著給杜月笙寫了一封信,五天後侄子就打電話來,說杜先生出面,事情已經解決了。

章太炎非常高興,覺得自己還算有點面子。他正琢磨著怎麼感謝杜月笙的時候,杜月笙卻親自上門拜訪來了。

杜月笙像小學生一般,肅立於章太炎身邊,規規矩矩的向章太炎介紹事情處理經過。並請示老先生是否滿意,有無必要重新處理?見杜月笙如此禮貌,章太炎頓時對他好感大增。

隨後杜月笙又鄭重邀請章太炎到酒樓用餐,席間兩人談笑甚歡,相見恨晚。酒席結束後,杜月笙悄悄在茶杯下放下2000元現金,然後告辭離去。章太炎當時正是困難時候,也就欣然接受了杜月笙好意。

章太炎為人最有風骨,是典型的中國式文人。其道德品質之高尚,可謂富貴不淫威武不屈。可不是隨便什麼人的幫助都會接受的,接受饋贈那是給你面子。他是真正把杜月笙看成知己好友了,朋友有通財之義嘛。以後杜月笙每月都會接濟章太炎一筆錢,章太炎也泰然受之。


此後兩人關係越來越密切。杜月笙嫌自己本名“杜月生”沒文化,央章太炎為自己改一名字。章太炎略一思索,改“杜月生”為“杜月笙”,又為為杜月笙取大名為“鏞”。所以杜月笙本名杜鏞,月笙其實是號。

還有一件啼笑皆非的事情,章太炎為杜月笙修族譜,居然把杜月笙祖宗追溯到堯時期,並鄭重表明杜月笙是西周貴族後代。杜月笙可能做夢都沒想到自己祖宗來頭這麼大,章太炎的學問真是讓人歎為觀止了。而杜月笙一白丁能得章太炎、黃炎培等大宗師賞識,想來也絕非凡人,必有可取之處。


滄海歷史春秋


杜月笙,其實原名是叫杜月生,由於自己是農曆七月十五夜晚出生,恰逢月圓之夜,因此其父便取名為“月生”。

而後,在民國大師章太炎的建議下,將名字改為了杜月笙。

章太炎,狂氣十足的國學大師,早年曾揭露清政府的腐敗,辛亥革命後,對袁世凱抱有幻想,而後跑到東北

“興辦實業”,結果備受掣肘,怒而辭官。看到袁世凱的真正面目後,開始罵袁世凱,罵他“用心陰摯,正與西太后大同”。

就這樣的一個狂傲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杜月笙一個流氓大亨竟然能如他法眼,二人亦師亦友,非常合得來。

其實,這跟杜月笙的主動結交是分不開的。

杜月笙,出身貧寒,早年也沒有讀書學字,因此對於這些舞文弄墨的文人素來都是十分敬重,因此對於這位著名的國學大師,杜月笙一直都想結交,機緣巧合,令二人結識。

章太炎晚年,在蘇州講學,當時空有名氣但是經濟拮据。有一次章太炎的侄子和上海法租界的一位頗有身份的人發生了房屋的糾紛,相持不下,於是求助章太炎。

可是章太炎雖然名滿中華,但是對於上海灘租界的事還是無能為力的,而當時的杜月笙可是名震上海灘,因此,他抱著試一試的念頭,親筆寫了一封信,請求杜月笙的幫助。

杜月笙收到信後,十分開心,立馬出面將此事給解決了。解決以後,杜月笙更是專程去往章太炎的府上拜會,兩人相交甚歡。

在臨走前,杜月笙還將一張兩千銀元的銀票壓在章宅茶几上的一隻茶杯底下。這既照顧了章太炎的面子,又送了章太炎一筆厚禮(章太炎生活拮据)。這等此法讓章太炎對杜月笙的好感倍增。

此事之後,二人深交,杜月笙每月都派人送錢接濟當時境況並不太好的章太炎,而章太炎也時不時的講講杜月笙的好(吃人嘴短),而後杜月笙修建祠堂,章太炎更是不惜國學大師的身份,為杜月笙修訂了家譜。杜月笙的杜氏祠堂在1931年在故鄉浦東高橋落成。

而後,在章太炎的建議下,杜月笙改名為杜鏞,號月笙。這個名號大有來頭,出自《周禮·太司樂疏》,西方之樂為鏞,東方之樂為笙。

得到這樣的一個名號,杜月笙自然是十分開心。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