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愛「擡槓」先生,猶如碰到了「豬隊友」 娃都沒辦法教育了

有一種家庭情況在教育孩子時,最容易發生: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家中老年人卻在那抬槓或總想當“和事佬”。

家有一愛“抬槓”先生,猶如碰到了“豬隊友” 娃都沒辦法教育了

在逛街時孩子嚷嚷說“想上廁所”。

媽媽發現最近的公共廁所不太遠,很快就能到,於是對孩子說:“憋一下,我們走快一點,廁所就在前面。”

可孩子有點不想,也有了哭腔。

這時邊上的奶奶卻對孫子說:“不哭,來這裡尿,壞媽媽!還想憋寶寶?”

聽到這話,媽媽也是無奈。

老年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

老年人可能覺得年輕父母的教育不對;

老年人不忍心孩子被批評,盲目寵愛孩子。

老年人純屬起鬨抬槓,背後也有著不滿、怨恨或輕視的心理。

如果您家的老年人也有這樣的習慣快點去告訴他們這樣做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吧。

孩子會開始質疑爸媽的權威

當一個孩子信任自己的父母,覺得父母說的話是對的,便會全心全意接受爸媽的教育,儘量按照爸媽的要求做;當年輕父母經常遭到老人的反對,一旁目睹的孩子容易質疑自己父母的教育權威。當一個孩子不信任自己的父母,便聽不進父母的說教,甚至會模仿自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跟自己父母唱反調。

家有一愛“抬槓”先生,猶如碰到了“豬隊友” 娃都沒辦法教育了

女兒吃完飯總有接往身上擦手的壞習慣,媽媽便要求女兒下次要去洗手而不是塗身上。這時姥姥在一旁說:“你小時候比妞妞更髒,你拉粑粑還能摸裙子上……”女兒一聽“哈哈”大笑,說“媽媽是髒小孩”。媽媽形象被老媽毀掉了。

如果你家的老年人常常在孩子面前質疑你們,我們該怎麼辦呢?

家長不在孩子面前貶損某個大人,更不能背後說壞話

每個成年人在家庭中都有在孩子面前建立“權威”形象的心理需求,因為失去了“權威”,往往意味著被孩子輕視,所以為了家庭和諧,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貶損某個大人,也正如老年人不要“揶揄”年輕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那樣。

教育其實沒有絕對的正確還是錯誤,而只有適不適合或大概率的適合,在老年人年輕時經常用的教育方法可能已經不適合現代;在年輕父母看來非常好的育兒法也可能存在不足。所以,相互尊重是基本的原則,有反對的看法,最好避開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貶損家裡另一個成年人,更不要趁對方不在,偷偷在背地裡說對方的壞話。

一定要統一家庭養育理念

年幼孩子常常缺乏邏輯判斷和分析力,他們還沒有能力分辨說法的對錯。如果家裡經常存在相互矛盾的意見,不僅孩子難以接收,還可能會導致孩子猶豫和止步。一般來說,儘量建立統一的家庭養育理念,這一點,年輕父母需要與老人達成共識,有問題可以提前私底裡溝通好,再統一口徑跟孩子說。

家有一愛“抬槓”先生,猶如碰到了“豬隊友” 娃都沒辦法教育了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看豬一樣的隊友”在家庭育兒中同樣也是這樣,千萬不要做拉後腿的“豬隊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