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綠松石的傳說

綠松石又稱“松石”,因形似松球,色近松綠而得名,是中國傳統四大名玉(湖北綠松石、新疆和田玉、遼寧岫巖玉、河南獨山玉)之一,受到了古今中外眾多愛玉人士的青睞。那麼,綠松石的背後到底有哪些奇妙的小故事呢?感興趣的你快來看文章吧。

神話傳說

相傳在遠古時期,火神祝融與水神共工向來不和,在一次戰鬥中,戰敗的共工撞斷作為頂天柱的不周山,導致暴雨不斷地從天漏處傾盆而降,地表也有多處火山爆發。

為救民於水火,女媧用蘆蒿作燃料,聚丹陽之氣煉五彩石上補天漏下糊地縫,使萬物重獲生機,而女媧用來補天的五彩石煉化後就形成了綠松石。而漏洞補好以後,世間也恢復了光明,每當天氣晴朗,天空的那一抹蔚藍,便是始祖女媧抹在天上的綠松石。

有趣的是,根據大量文史典籍記載,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最有可能是在湖北竹山,明代學者徐道全著《神仙全傳》、清代《康熙字典》及當代著作《中國神話故事》均記載這一神話傳說發生的地方就是距竹山縣城西39公里的寶豐女媧山。而湖北竹山恰好也是中國高品質綠松石的主要產地,產品遠銷國外,聲名遠揚,松石與女媧在此地彼此交融,共同夠成了別有韻味的竹山文化。

有關綠松石的傳說

歷史傳說

相傳,唐太宗在位時期,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為了逼娶唐朝妻子,興兵在今四川松潘縣一帶大動干戈,唐太宗為了化干戈為玉帛,答應松贊干布從宮中選娶一位妻子。松贊干布為了迎娶一位才貌雙全的妻子作賢內助,給候選的宮女們出了一道難題,他拿出一顆中間有著九曲十八彎小孔的綠松石,說誰能把綠松石串成項鍊就娶誰。

正當所有人都一籌莫展、不知所措時,美麗聰穎、智慧過人的文成公主卻在螞蟻的幫助下破解了這道難題。她取下一根自己纖細的秀髮,緊緊捆在螞蟻的腰上,讓螞蟻艱難地拖著秀髮穿過彎曲的小孔,終於把綠松石串成了項鍊。但是,為了文成公主,可愛的螞蟻卻被勒細了腰,從此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此外,據說價值十五座城池的“天下共傳之寶”——和氏璧,就是用竹山綠松石製成的。在東漢蔡邕所著的《琴操》中記載有“卞和得璞玉於楚山”,而楚山即現在的荊山,位於湖北西部、武當東南、漢江兩岸,也就是現在的竹山縣域;並且半個世紀以來,考古發現的文物中出現了許多綠松石珍寶,連聞名中外的越王勾踐劍,其劍柄的主要部位也嵌有綠松石,劍格正反面也用綠松石鑲嵌成了美麗的紋飾。[圖片]從上面的傳說和故事便不難看出,綠松石作為一種古老寶石,在中華大地上已經有幾千年的燦爛歷史,其不僅僅是一種玉石,一件飾品,還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而早在古埃及、古墨西哥、古波斯的歷史中,綠松石是具有神秘色彩的避邪之物,常被做成護身符;古印第安人則把綠松石當作聖石,認為佩戴綠松石可以得到神靈的護佑,並且還象徵著“信賴和信任”,被譽為成功幸運之石;在西方,綠松石代表十二月的誕生石,也就是射手座的星座石,象徵著成功與必勝。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古老珍貴的綠松石是距今5000多年的埃及皇后木乃伊手臂上的四隻用綠松石製成的金色手鐲,其1900年被挖掘時依然光彩奪目,堪稱世界奇珍。可見,在古今中外的漫長曆史文明中,始終不乏綠松石高貴而神秘的身影。

有關綠松石的傳說

那麼,綠松石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綠松石經過現代礦物學研究是一種含水的銅鋁磷酸鹽,歸類於磷酸鹽礦物,以不透明的蔚藍色最具特色。一般硬度5~6,密度2.6~2.9,折射率約1.62。長波紫外光下,可發淡綠到藍色的熒光。

有關綠松石的傳說

它首先由水在滲入到岩層的過程中吸收岩層中的磷,形成磷酸根,然後帶有磷酸根的水再溶解岩層中的銅、鋁等元素至飽和程度,隨後這些化學元素以新礦物的面貌在岩層的縫隙或者比較鬆軟的凹洞中進行沉積變成結核,被岩脈的基質所包裹,從而形成綠松石礦,是最早用作飾物的礦物品種。

有關綠松石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