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園: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乃當務之急

熊園: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乃當務之急

熊園: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乃當務之急

透過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可知,今後三年我國全力打好防範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決心和計劃保持不變,我國結構去槓桿的決心和計劃也保持不變;同時,基於內外部環境變化,我國金融政策既保持定力也做出了優化,未來會更加註重把握力度與節奏。

本文作者發佈於經濟參考報,作者系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中國財經青年學會首席經濟學家熊園。

熊園: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乃當務之急

透過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可知,今後三年我國全力打好防範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決心和計劃保持不變,我國結構去槓桿的決心和計劃也保持不變;同時,基於內外部環境變化,我國金融政策既保持定力也做出了優化,未來會更加註重把握力度與節奏。

近期,對本輪金融去槓桿的質疑之聲有所增多,代表性的說法有四:一是信貸過緊、企業融資需求嚴重受限,集中表現為5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大幅縮水;二是金融市場流動性近乎停滯,上市公司股票質押一旦爆倉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三是民營企業成為了“最受傷的人”,但作為本輪加槓桿主力的國企則衝擊有限;四是地方債務風險處置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地方政府仍是剛性擔保人。

應該說,這些觀點並非全然“無理取鬧”,背後體現的是本輪防風險、去槓桿的艱鉅性和複雜性,也表明政府開展工作確實需要很強的智慧與藝術。當然進一步推敲這些觀點,也有許多站不住腳之處,甚至不排除試圖通過製造輿論壓力迫使監管層做出妥協。

以融資數據來說,5月社融新增環比少了7000多億,主因是債券融資和表外融資均明顯負增,實際誘因則是4月以來違約事件頻發抬升了信用風險以及資管新規等監管舉措打擊了資金空轉。誠然,融資收緊難免會誤傷“好人”,但是去槓桿過程如果繼續貨幣寬鬆,放出去的水大概率還是會流向金融體系,這無疑會進一步加劇資金脫實向虛,助長金融風險。

再比如,有統計發現,截至6月末,滬深兩市質押項目總規模超過3萬億,其中觸及警戒線的規模近8000億元,觸及平倉線的規模超過4500億。的確,如此大體量的質押規模如果處理不當,資本市場肯定會受到較大沖擊。但是,不應忽視的是,為什麼這些公司會做這麼多質押?質押所融的資金又去了哪裡?細究之下,設立資產管理計劃、變相套利和盲目擴張偏離主業的公司不在少數。有測算髮現,部分證券公司的質押業務總規模超出了淨資本2倍以上,這本身就是風控制度不到位和業務模式不當的體現。

“會哭的孩子未必就會有奶吃”。從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十九大報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等一系列部署來看,“強監管、防風險、去槓桿”依舊是未來各項金融政策的主基調,今後三年打好以防控金融風險為重點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也可謂“軍令狀”。

考慮到2018年是金融風險出清的關鍵一年,預計仍將重點聚焦降低國企槓桿率、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和治理資產管理行業亂象。換句話說,國企並沒有“免死牌”,違規舉債、變相加槓桿的城投平臺會受到應有懲罰,“破剛兌、去通道、去資金池、禁錯配、壓同業、防套利”也將繼續是資管新規的發力點。因此,各相關參與主體要放棄僥倖心理,切實做到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切實杜絕隱性加槓桿。

貿易摩擦無疑會對我國金融去槓桿帶來更為嚴峻的考驗,我國政策取向事實上也已做出了預調微調,接下來維護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把握好監管的節奏和力度將是重點工作,以最大限度確保不發生因處置風險帶來的風險。當然,信心比黃金重要,當前我國經濟正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市場主體韌性強,國內巨大規模市場的迴旋空間廣闊,確實具備打贏重大風險攻堅戰和應對外部風險的諸多有利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