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太空冷原子實驗室今日發射,攜帶古老的六分儀和大腸桿菌

NASA的太空冷原子實驗室發射任務將於當地時間5月21日上午4點39分(北京時間5月21日20點39分)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的NASA沃勒普斯飛行設施進行。利用Orbital ATK公司研發的安塔爾火箭,該公司的“天鵝座”太空艙將會滿載7385磅(3350公斤)的科研設備、食品、衣物與其他補給進行升空,其中包括能幫助宇航員導航的古老的手持式六分儀,還有可將糞便轉化為燃料的轉基因大腸桿菌。

NASA太空冷原子實驗室今日發射,攜帶古老的六分儀和大腸桿菌

Orbital ATK公司研發的安塔爾火箭正在準備發射

這次任務的代號為OA-9,是指Orbital ATK公司第九次利用天鵝座太空艙來對空間站進行補給。該任務原本計劃在當地時間的5月20日起飛,但為了進行額外的發射檢查,並等待更有利的天氣情況,發射被推遲了一天。

宇宙中最冷的地方

在上天的全部實驗設備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冷原子實驗室中的激光致冷設備:利用它和配套設施,科學家們或許可以讓設備中原子雲的運動狀態近乎“靜止”,達到僅比絕對零度高數十億分之一度的程度——如果成功,這會是目前已知的宇宙最低溫。太空的微重力環境可以讓這團處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物質維持超長的時間,以便讓科學家們對其進行觀測和操作。除此之外,還會有更多有趣的量子實驗在太空冷原子實驗室進行, 。

本次太空實驗室的組建還會嘗試將各種量子實驗設備模塊化。利用一種名為“ICE(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Experiment,意為國際商業實驗)方塊”的概念,科學家們會將實驗設備設計在大小不一的方塊之中,只要在太空把這些方塊組裝到實驗機架上,就可以利用統一的電力與控制系統開展高度自動化的實驗操作。

NASA太空冷原子實驗室今日發射,攜帶古老的六分儀和大腸桿菌

NASA太空冷原子實驗室使用的激光致冷設備

太空中的救命神器:手持式六分儀

另外,一種極不尋常的“低科技”技術也會在太空中進行測試:手持式六分儀,這種設備是古人在海上航行時的必備工具。本次太空任務將測試宇航員們用它在深空之中判別方位、應急導航的能力——這可以讓宇航員們更好的應對通信與導航設備失靈的情況,提高其在事故中生還的可能。

NASA的官員表示,由於手持式六分儀不需要電力或外部設備支持,它很可能成為一種高效的救生工具。

NASA太空冷原子實驗室今日發射,攜帶古老的六分儀和大腸桿菌

宇航員將在本次任務中練習使用手持式六分儀進行定位與導航

全新的生物基因測序技術

這次任務中還會試驗“生物分子提取和測序技術(Biomolecule Extraction and Sequencing Technology,縮寫為BEST)”。利用這一技術可以快捷的對空間站中微生物進行RNA測序,而不必事先對其進行專門培養。這樣就可以在太空的自然狀態下,研究微生物將產生何種變異,並對人類產生何種影響。

最終,研究人員將嘗試在太空中證明,這種新設備可以從任何與之接觸的生命體中對RNA進行測序。

眾所周知,一些微生物在太空環境中可能變得更加致命,因此,這項技術“將真正幫助我們制定對策或方法,以對抗潛在的致病感染,幫助我們飛向火星之外”,在NASA工作的微生物學家莎拉·華萊士說。

將糞便化為高效燃料的大腸桿菌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們還會在此研究一種經過基因改造的全新大腸桿菌,它具備一項非常有趣的能力:利用糞便來生成異丁烷。這種燃料在地球上通常要從石油中提取,這一過程中可能造成一定的汙染。但在本次任務中,科學家或許可以讓這些微生物把異丁烷變成一種真正的可再生能源。這也有助於人類在未來的長期太空旅行中更合理的處理排洩物。

NASA太空冷原子實驗室今日發射,攜帶古老的六分儀和大腸桿菌

可以將糞便轉化為異丁烷的大腸桿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