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勿尬笑:任何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區分笑聲是否真誠

笑聲最初是人類對於歡樂的真實反應,但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髮展,人們在交流時越來越多地發出故意的“假笑”。儘管不少時候這些笑聲聽起來較為接近,但一項最新的社會學研究表明,不論文化差異如何,其實人們通常都能分辨出這些笑聲是“真笑”還是“假笑”。這項研究已經被《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雜誌接收。

請勿尬笑:任何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區分笑聲是否真誠

在一個最新的跨文化社會學實驗中,研究人員從世界各地的六大地區考察了來自21種不同文化背景的884個人。這些志願者來自從韓國到秘魯等不同國度,他們都被要求傾聽了多組笑聲錄音——這些笑聲是從大學年齡段的美國女性中採集的,包括髮自內心的“真笑”與憑藉假想發出的“假笑”。平均而言,各個文化背景下都有三分之二的人可以分辨出其中的差異。

通過對這些笑聲數據進行分析,研究人員發現真實的笑聲通常頻譜更高,且聲音更響亮。他們表示,在對人們的哭聲進行研究時已經發現過類似的現象:“疼痛造成的哭聲”與“傷感造成的哭聲”存在明顯的不同。

這次研究表明,笑聲應該是人類進化早期出現的一種原始的情緒化反應,屬於“全人類的共有語言”。然而,“假笑”則是人類演化出的一種故意反應,可能在後來就直接成了一種說話方式。

請勿尬笑:任何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區分笑聲是否真誠

總之,不論文化差異如何,人們都會用同樣的方式來感知笑聲。笑聲已經成為了人類行為非常普遍的一個基礎組成部分。

請勿尬笑:任何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區分笑聲是否真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