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需不需要考級?

古琴,需不需要考級?

對於大部分學樂器的人來說,尤其是從小開始練童子功的孩子來說,學樂器就離不開考級,從一級到十級,逐步來過,無論是琵琶還是古箏還是中阮還是其他的樂器,考級之路就是成長之路。但同時,卻有一種樂器是一個例外,那就是古琴。

不知道琴友們有沒有發現,學古琴的人,很少有人去考級,即便是去考級,也很少有人熱衷去考。這是為什麼呢?是不是古琴根本就不需要考級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古琴區別於其他樂器的地方,然後再去了解考級的問題。古琴的歷史很悠久,悠久到根本不知道是何時出現,只有一個大概的範圍,這一點是其他樂器難以比擬的;另外,古琴從文武二聖加弦以來,形制上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幾千年以來,一直保持著最古老韻味,這也是其他樂器難以比擬的;還有一個,古琴從古至今都是賦予極大的文化內涵的,在先秦時期,是當做禮器的,或者是祭祀用的,都是規格極高的,即便到了秦漢以後,古琴還是作為高雅之士修身養性的器物的,在這一點上,其他的樂器是望塵莫及的。

古琴,需不需要考級?

再說,考級還是一個新事物,而古琴的格調是“存古”,這兩個有些不太對口,像其他的樂器大部分還是朝著“求新”的路走的,這個古琴的“存古”是完全不同的,古琴的也不是不求新,而是出來的新的曲子要有深層次的內涵才能被琴友們接受,古琴的曲子從先秦到明清,每一個朝代都有經典的名曲問世,但問世的曲子,不管是新是古,沒有內涵是傳不下來的。也可以這麼說,古琴的流行週期很長很長,新事物如果沒有一定的內涵,那麼是很難和古琴融合得很好的。

與一般的樂器不同,古琴在技法上雖然也有追求,但這不是主要的,同一首古琴曲,可能有很多種版本,每一個人的彈奏都不太一樣。古琴追求的是意境,是內涵,在指法和節奏旋律這塊,沒有作特別的要求,不少琴家在彈曲子的時候,並不是很刻板,臨時改變一下節奏,是經常有的事情,隨自己的心情。這樣一來,考級這種固定性比較強的就和古琴有些不太合了,因而樂器的考級古琴的身影還是比較少的。

更重要的一點,學習古琴的人,大多是為了修身養性,靜心安神,並不是為了去追求很標準的彈法,很高深的琴技,大家從來就沒有想過還要去考級。考級對古琴的學習是有促進作用的,不過這個作用大家都忽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