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商控股集團進軍金交所業務領域

導讀:2017年,國商控股集團發佈了四大領域戰略規劃,專注於“高科技、醫療+養老、交易鏈金融、教育”四大領域的業務開拓與創新發展。步入2018年,新的起點將締造新的藍圖,面對我國金融市場的改革與創新現狀,國商控股集團在精準把握宏觀經濟形勢下,及時、正確、前瞻地解讀國家政策,佈局全新的金交所繫列金融創新業務,力求為實體企業帶來金融的“源頭活水”,為投資人提供最優質的底層資產。

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傳統金融行業需要進行創新發展,以創新謀求出路,以科技尋求發展。近年,陸續有互聯網巨頭及實體企業大佬憑藉金融科技佈局金交所業務,因此金交所業務已經成為了金融機構新金融之戰下半場的標配。

那麼如何藉助政策東風來豐富國商控股集團的交易鏈金融業務呢?無疑,佈局金交所業務就是集團在金融創新方面的里程碑式探索,標誌著集團在創新發展交易鏈金融業務版圖上大刀闊斧、積極進取。

然而,任何產品的研發與准入過程,都是從投資客戶的資產配置角度進行的最優考評過程。處在經濟轉型期,面臨產業結構大調整,短期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因此從投資客戶角度來看,應該具備強烈的危機意識,在資產配置環節應提高流動性強的防守型資產。

為此,國商控股集團在穩健、合規的基礎上,聯合優質的產品發行人和管理人,與多省市金交所合作推出收益權轉讓產品,並充分盡調產品的風控機制以提高安全保障,以期為廣大投資客戶帶來典型、優質、高流動性的產品。

金交所的發展背景與現狀

我國交易所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全國性交易所,一共8家,其中證券類3家、商品期貨3家、金融期貨1家、貴金屬1家,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全國中小企股份轉讓系統、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海黃金交易所。第二類是省級人民政府同意設立的地方交易所,一般由省級人民政府同意設立,省國資委或省金融辦批准發放牌照並對其業務進行監管,包括產權交易中心、股份轉讓中心、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等。

金交所指的是金融資產交易所的簡稱,金融資產交易所是指為金融資產提供交易和信息的平臺,一般由省級人民政府同意設立,省金融辦批准發放牌照並對其業務進行監管。金交所主要有三種業務模式,第一種是基礎資產交易業務,第二種是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第三種信息撮合業務。

什麼是金融資產?從企業會計角度來說,金融資產包括現金、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以及股權、債權投資等。金融資產交易所是為了金融資產交易提供信息和場所的平臺,其本質上仍然是一種產權交易平臺,其特殊之處在於交易品種是金融資產或從金融資產衍生而來的金融產品。

金交所的發展經歷了複雜歷程,2009年金融資產交易所的概念和形態推出;2010年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和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成立;隨著市場上金融資產交易的體量不斷增加,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基本上一省一個;2011年,國發〔2011〕38 號、國辦發〔2012〕37號頒佈實施,對全國交易場所進行清理整頓;2017年1月,聯席會議開展“回頭看”活動,通過半年時間集中整治規範,自此交易所的各項業務得以規範運作;如今,經過多輪次的監管整頓之後,現在仍然存續的交易所基本上都是符合國家或者相關監管部門的認可,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金融機構和交易所平臺。

以行業知名度及業務體量來評估,國內前五大金交所分別包括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陸金所、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重慶金融資產交易所、山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等。目前國商控股集團已經與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山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南京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貴州場外、海峽金融資產交易中心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還將與青島國富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浙江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廈門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溫州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廣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西部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浙江南湖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等進行合作。

那麼,金交所為什麼能夠如此受到青睞?集團為什麼要佈局金交所業務?圖中的金字塔形狀,在展示中國的資本市場構成時經常用到這個模板。其實在中國的資本市場建設上,應該是倒轉過來的“倒金字塔”形狀。最初一層是主板,然後是創業板、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中還並列存在省級人民政府同意設立的金融資產交易所(中心)。

國商控股集團進軍金交所業務領域

中國的資本市場構成表

金融資產交易所(中心)主營的是非標產品。而標準化資產,指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上市交易的債權性金融產品或股權性金融產品。與標準化資產對應,非標準化資產主要是非標準化債權資產,其範圍更為廣泛,主要指未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產,包括但不限於信貸資產、信託貸款、委託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類受(收)益權、帶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等。

由於政策要求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在此情勢下,非標金融資產市場存在大量剛需,而按照現行規定,非標金融資產的交易場所只能是在各金融資產交易所(中心)進行交易,其金融產品的發行是在金融資產交易所風控審核通過的基礎上,報省金融辦進行審核備案,風控特別嚴格,故違約率極低,投資安全性高,因此金交所業務才如此受到青睞。

金交所產品的特點與風控保障

金交所產品介紹

金交所一般有金融資產轉讓、金融產品代銷、收益權轉讓等多種類型的產品。

金融資產轉讓是指金交所為金融機構或企業轉讓債權資產提供服務。機構之間根據協議約定,通過金交所轉讓其持有的尚未到期的融資業務形成的資產以及其他合法合規的金融資產。

金融產品代銷是指金交所為金融機構提供銷售其金融產品的服務。投資者可以購買金交所代銷的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金融產品。

收益權轉讓產品是指金交所為企業或金融機構提供債權資產收益權轉讓服務。企業或金融機構可以以其持有的基礎資產未來所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持,進行信用增級後,通過金交所發行創設的收益權轉讓計劃。

國商控股集團進軍金交所業務領域

貴州場外收益權轉讓產品掛牌流程

收益權轉讓產品釋疑

很多投資者會問,如果我買了收益權轉讓產品,是不是我就擁有了債權的所有權?

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點,投資者只是買了債權未來所產生的現金流收益,並不擁有債權的所有權。換句話說,投資者購買的是債權收益權轉讓產生的現金流收益,並非底層債權資產。

一般情況下,資金需求方把債權提交到交易所備案的時候,都是有折扣的,比如價值三千萬的資產包,最終只發行了兩千萬的產品,但實際上需求方交易的是整個債權的現金流,因此需求方、發行方、管理人、備案監管部門均對該項資產的安全性進行了充分的風控盡調並設置了多重保障。

金交所交易標準

各地金交所的交易標準都擁有各自的風控特點,以貴州場外機構間市場(以下簡稱“貴州場外”,貴州場外是經過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貴州市金融辦發放牌照,接受金融辦監管的專門從事場外衍生品交易和金融資產交易的創新型金融交易平臺)為例,貴州場外的交易標準包括主體會員制、掛牌產品備案制、產品保障制。

主體會員制是指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參與貴州場外的交易,企業或者機構想成為發行人、管理人或者承銷人,首先要成為貴州場外的會員。

第二是掛牌產品的備案制,備案制締造了投資人對底層資產有信心的重要依託,所有資產想要掛牌發行,首先需要真實有效地在交易所進行嚴格的風控審核,並且通過省級金融辦的備案監管。

第三是產品的保障機制,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有些優質的企業也難免出現不可預測的狀況而導致違約。因此貴州場外要求資產方交付保證金或者其他優質企業對其掛牌資產提供擔保,這是防範掛牌產品出現不可預測情況時保護投資者的必要風控手段。

金交所風控措施

金交所產品擁有嚴格的風控審核及監管備案流程,以貴州場外為例,在宏觀層面,貴州場外在省政府金融辦的監管之下開展相關業務,每個項目及底層資產均需要上報省金融辦備案,每筆交易都會得到金融辦等相關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與此同時,貴州場外要求產品發行方提供交易保障措施:比如保證金或其他優質公司提供擔保等。

在業務層面,產品發行人擁有資深團隊多年的運作經驗和嚴謹的企業風控體系,產品管理人會派駐財務、法務、風控領域的專家對產品的底層資產進行盡調,對企業經營情況進行詳實核查,且核查報告還需要提交風控委員會進行審查,從而保證將優質的交易所掛牌資產提供給廣大的投資者。

基於產品發行人對於底層資產的第一道風控把關,產品管理人的盡職調查,金交所再次進行風控審核並提交省級金融辦備案,如此全方位、立體化的嚴密風控網絡對金交所產品的合規性與安全性形成了強有力的保障和依託。由此,國商控股集團才能立足於巨人的肩膀上,秉承誠信經營理念,為廣大金融消費者推出金交所繫列產品和服務。

結語: 2018戊戌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國商控股集團將在金交所業務領域大展宏圖,贏得開門紅,獲得滿堂彩,並繼續拓展交易鏈金融的全產業鏈佈局,極大地豐富產品品類和服務業態,日益深化四大領域發展戰略,全面走上健康有序、蓬勃發展的新路徑、新航道與新徵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