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借殼上市的玄機

360借殼上市的玄機

360與江南嘉捷之間的借殼交易近期賺足了市場的眼球,在這起交易中,周鴻禕把360賣出了一個好價錢——504億元!正是這個好價錢,讓360的概念股們一陣狂歡,一個個直往漲停板上撞,大有“360得道,雞犬升天”的趕腳。不過,在商君看來,周老闆和360的一眾投資人是爽了,但這起交易卻把上交所給坑了——因為借殼後的360全部流通盤加起來還不到6%,看起來似乎是嚴重挑戰了“公眾股東持股不低於10%”這一上市規則紅線,但戲劇性的是,由於上交所對於“公眾股東”定義存在重大漏洞,導致360可以堂而皇之地利用這一漏洞,將與周鴻禕一道創業的眾多360原始股東巧妙地“轉換”成了公眾股東,由此成功規避了上交所的上市規則紅線……

先看看到底怎麼回事。

根據雙方的交易細節,為了支付504億元的交易對價,江南嘉捷將向周鴻禕等一眾360的股東共計發行63.67億股。一旦上述交易完成,360的各路原始股東將取得新上市公司94.12%的股份,而原江南嘉捷股東的持股比例將被嚴重稀釋至只有5.88%。這意味著,一旦借殼成功,新上市公司的實際流通盤將只有不到6%。而實際上,即便在上述5.88%的流通盤中,原江南嘉捷的實際控制人江氏家族還控制著其中的1.74%。因此,如果除去殼方江南嘉捷和借殼方360這兩方的原始股東持股之外,借殼完成後,新的上市公司實際掌握在二級市場公眾股東手中的持股,將只有4.14%。

360借殼上市的玄機

問題是,問題就出在這!

按照上市規則,借殼後的360,需要滿足公眾股東持股比例不得低於10%的監管紅線要求,而實際上,在剔除交易雙方的原始股東持股之後,一旦交易完成,持有在二級市場公眾投資者手中的360股票比例,將只有4.14%,即便把交易後的所有流通盤全部算上,預估市值高達500多億的360也只有不到6%的股票可以在二級市場上自由流通……

不過,頗具玩味的是,為了滿足相關監管要求,本次交易的雙方,藉助上交所對於公眾股東定義的漏洞,將原本殼公司江南嘉捷和借殼方360雙方的很多原始股東轉換成了公眾股東,在法理上成功地規避相關監管紅線。

上交所的漏洞到底在哪呢?

上市規則雖然明確的規定了公眾股東持股紅線,但卻在對“公眾股東”的定義上出了紕漏。上交所只是非常寬泛地規定:除持股10%以上的大股東(包括其一致行動人)及公司高管及相關關聯人外,其它股東都可以被認為是公眾股東。

然而,問題來了!

360借殼上市的玄機

按照這個定義,除了作為創始人的周老闆個人持股量比較大之外,其它幾乎所有和周老闆一道創業的360原始股東都被劃到了公眾股東陣營裡,這樣一來,10%的那條公眾股東持股比例紅線對於360就不是什麼問題了,但是這不挑戰了很多普通投資者的三觀嗎?原始創始人股東,怎麼就一下子成了公眾股東呢?連商君都覺得,這不僅挑戰了普遍投資者潛意識裡的認知,甚至還與交易所自身的監管做法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矛盾:交易所一方面認定持股不足10%的原始股東為公眾股東,另一方面,又在實際監管中還是把他們劃到了大股東及高管層陣營中,要求他們像大股東和高管層一樣承諾股份鎖定期,這算怎麼回事?

按說,這不是360的錯,是規則本身給市場玩家提供了這麼一個漏洞。

但問題是,這樣的規則合理嗎?

監管層劃定公眾持股最低比例紅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保證股票上市後有足夠的流動性,並以此來防止由於流通盤過小而導致的股價大幅波動風險,同時也可有效規避由高槓杆帶來的潛在市場操縱風險,這也是監管層設定上述紅線的初衷。不過,這樣的初衷,很可能會在360借殼案這個問題上成為一個悖論。

如果360成功借殼,那麼上市後其500多億的市值裡(其實復牌後漲幅算進去,可能上千億了),只有5.88%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也就是說投資者可以以較小的代價,就可以輕鬆的撬動360數百億元甚至上千億元的市值,這對於那些動機不純的投機者來說,簡直太有誘惑力了。略舉一例:如果商君也在360的原始股東名單中,那在商君減持360股票前,一定會先找來幾個信得過的兄弟幫助炒一炒360股票,把它先拉幾個漲停板(由於流通盤太小,拉漲停好像也費不了多少錢),拉完漲停後再在高位減持套現,賺完大錢走人,然後再補貼點那些幫抬轎拉漲停板而受損失的兄弟們即可!

此處略去一萬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