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玉皇廟前的「無字碑」,歷史謎團多方激辯難定論

很多登上玉皇頂的遊客都會被玉皇廟前的無字碑所吸引,關於它的身世,千百年來眾說紛紜。

泰山玉皇廟前的“無字碑”,歷史謎團多方激辯難定論

瞻魯臺月亮門裡的玉皇頂

泰山玉皇廟前的“無字碑”,歷史謎團多方激辯難定論

玉皇頂

這裡已經可以清晰地看到玉皇廟前的無字碑。無字碑高6米,寬1.2米,厚0.9米。碑頂上有石覆蓋,石色黃白,形制古樸渾厚。奇怪的是,碑上沒有一個字,因而被人稱為“泰山無字碑”。正因為它沒有留下文字,所以此碑究竟是何時、何人所立,便成為一個疑問。

泰山玉皇廟前的“無字碑”,歷史謎團多方激辯難定論

泰山無字碑

有關此碑,人們曾作多種推測。明、清兩代,有不少人認為它是秦始皇所立,立碑之意在於焚書。不過,核以史實,這種看法頗難成立。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第二次出巡,與原魯國的儒生討論封禪望祭山川的事情,於是“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刻所立石。可見,秦始皇在泰山上所立之碑是刻有文字的,並不是無字碑。再說,焚書之舉是秦始皇在三十四年(前213)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後施行,不可能在六年之前就有了焚書的計劃,併為此立無字碑。

泰山玉皇廟前的“無字碑”,歷史謎團多方激辯難定論

無字碑簡介

於是,又有人提出另一種推測,認為此碑原本是有字碑,後經過長期的風雨侵蝕,原有的文字被風化剝落殆盡,以致成了無字碑。但這一看法也有問題。從現存的無字碑看,風化的情況並不嚴重。

由於上述兩種說法都難以成立,又有人推測,此碑很可能是漢武帝所立。而無字碑與漢武帝好大喜功的性格完全不符。

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所謂泰山無字碑,俗稱而已,實為石闕。它是秦始皇封禪壇上北邊的石闕,用以象徵通往天宮的北大門,非漢武帝所立。

顯然,在找到確鑿的證據以前,無字碑之謎還無法真正解開。在爭論中,無字碑依然繼續鎮守在玉皇廟前。

我的泰山之行在繼續,下文開始記錄我的驚心動魄的下山路,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