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入梅了!上學放學路上,記得提醒孩子這些……

上海入梅了!上学放学路上,记得提醒孩子这些……

上海今天“入梅”了!

昨天下午,受東移降雨雲團的影響,上海部分地區出現雷雨和短時強降水。上海中心氣象臺先後發佈雷電黃色、暴雨黃色、大風黃色預警信號。

這場降水作為“開場秀”,

宣告了上海今年梅雨季的到來。

梅雨趨勢

據分析,目前東亞大氣環流形勢正在調整,副熱帶高壓增強北抬,未來3~5天冷暖空氣將交匯於長江中下游至江南中北部一帶,本市降水過程增多。

上海今天起進入梅雨期

作為開場的降水,今明天的降雨較為明顯,伴短時強降水(最大小時雨強30~40毫米)、雷電、7~8級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明天后期雨帶將南壓至江南中北部地區。

由於副熱帶高壓不穩定,梅雨帶南北擺動幅度較大,本市以過程性降水天氣為主,梅雨呈現“非典型”特徵。

21~23日主雨帶位於江南中北部,本市處於雨帶北部邊緣,以陰到多雲有短時陣雨天氣為主。

24日起主雨帶北抬至江淮地區,本市多雷陣雨,氣溫較高。

黏噠噠!溼齁齁!

馬上就要來了!

雨天出行,

務必注意安全!

入梅”後還要注意這些↓↓

1雷電高能排第一

據澎湃新聞消息:今年6月8日,受颱風天氣影響,廣東肇慶市、廣州市、佛山市先後發生疑似觸電身亡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其實每年的雷電災害已經成為中國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

雷電防護是梅雨季中最為重要的事項,雷電期間儘量不外出,不洗浴、不接觸電器。滯留戶外要牢記不跨步奔跑、遠離高大樹木和金屬等。

上海入梅了!上学放学路上,记得提醒孩子这些……

2暴雨防範重預警

暴雨是入梅後帶來的最直觀最明顯的天氣變化,“雷雨大風”形象地說明了一次暴雨過程所攜帶的諸多災害影響。及時關注氣象信息、瞭解預警信號的發佈撤銷,能夠把防雨贏在出門前,所以掌握預警信息是做好暴雨防範的關鍵所在,及時關注天氣,可以通過這些途徑,關注上海天氣網、@上海市天氣,上海天氣和上海預警發佈微信公眾號,還有騰訊新聞APP等。

上海入梅了!上学放学路上,记得提醒孩子这些……

3大風襲來防墜物

大風能緩解梅雨時節煩悶的體感,也會帶來隱藏的墜物風險。所以在大風預警期間一定要遠離懸空欄和廣告燈箱等建築

4腸胃防“毒”淨口食

話說病從口入。入梅後高溫高溼的環境下,食物中容易滋生細菌。平時能放置較長時間的美味在梅雨季會不經意間變成黴菌的大本營,所以善待腸胃,防止食物中毒的關鍵要提高愛惜身體的意識,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安全度梅。

5皮膚溼癢莫忽視

悶熱的黃梅天,皮膚排汗頻繁。這段時間應持皮膚的清潔,適當採用皮膚護理品

。遭遇小蚊蚊們的加班加點,不要抓、扣、撓、擠,這隻會加重皮膚的瘙癢感,更甚者會感染皮膚病。用專門驅蚊止癢的物品塗抹後,靜心放任才是正確的做法,如果嚴重要馬上就醫。

6風溼病患要注意

梅雨季對患有風溼疾痛的人來說是討厭的時節,溼度大,晴雨頻繁交替,極易喚起關節的痠痛感。提醒這類病患的朋友,注意室內外溫差,多吃蔬菜、充分睡眠,保持自身免疫力。適當運動有益,但千萬不要陰雨天出門。雖然風溼不會在梅雨季中煩擾所有的人,但這也是一種不容忽視的梅雨病。

7通風清潔很重要

梅雨一到,感覺空氣都變重了許多。許多梅雨病的重要誘發原因就是空氣不流通,人們只顧享受空調帶來的快感,卻忽視封閉的環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染上疾病。所以涼爽要享受,保持空調衛生也要做。

定期清理空調,抓緊天氣放晴的間隙開窗通風,做到這些你的居家環境就會大大降低患病的風險。

上海入梅了!上学放学路上,记得提醒孩子这些……

8物件防潮並不難

上海市民最關注的就是入梅後內衣褲會不夠,有人樂此不疲地調侃這些不老的傳說。其實只要稍微做些準備,比如買些吸溼盒,既能

除溼抗黴,又能除臭添香,煩悶的梅雨季也可以保持清新芬芳的體感。

9調整情緒忌發火

梅雨帶給人諸多體感上的不適,有研究認為梅雨會使人情緒煩躁、易發脾氣。面對一望無際的綿綿陰雨,誰能有好心情呢。但是上火、發脾氣對身體更不好!所以要戒煩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升博士也想起了那句名言:

人生總是有很多的不如意,

但生活還要繼續。

上海入梅了!上学放学路上,记得提醒孩子这些……

來源|轉自上海教育(ID:SHMEC-xwb),來源:“上海天氣”微信號,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