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淄博市地圖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張店、周村、淄川、博山市區地圖

這幾年,淄博市周村區有些“失寵”了。原來周村有個火車站,是膠濟鐵路上面的一個重要樞紐,但是現在的運量減少以後,火車站先是不再有客運了,然後就被裁撤了。現在興修高鐵,據說高鐵規劃要從周村的鄰居鄒平經過,不再從周村走了。然後,周村區南面有一個萌山水庫還有一個萌水鎮,淄博市要開發這個地方,把水庫改名了叫文昌湖,然後又成立了一個縣級單位”文昌湖區“,這就等於周村的管轄面積又縮小了。

看來,這個周村區真的有些”失寵“了。但好在,周村的那個”大街“也就是”古商城“還在了,這個地方值得去看看,又被叫做”旱碼頭“。這地方還在,這周村就還有一個懷古,抒發情懷的地方。還有酥脆有甜味、有鹹味的周村燒餅,有這個東西在,就還有一點能吸引人的東西——情懷啊!

這個周村在古代的時候並沒有單獨立過縣級單位,在明清時期,這地方歸屬長山縣管轄,民國時期也是如此。後來建國後齊東縣、長山縣和鄒平縣合併為新的鄒平縣,長山縣大部分併入了鄒平縣了,只是這個周村就劃歸給淄博了,成了淄博市的周村區。也就是說,這個周村在古代不是一個縣城,只能算是一個市鎮了。

然而,這個市鎮交通很便利,商業、手工業很繁榮。於是在明朝初年永樂年間(約公元 1410 年),這地方就開始有商業街的建築了,到了明崇禎九年(公元 1636 年),初步奠定了大街的雛形。它南起今天周村的絲市街、銀子市街交口,北至朔易門,長約兩華里,一座古建築北極閣攔腰橫跨中間,把大街分為南北兩段,現狀保留的基本為南段,全長400米。到了清朝時候,這地方更加繁榮,蒲松齡在《聊齋志異•鴞鳥》中寫道“康熙乙亥間……周村為商賈所集,趁墟者車馬輻輳。”因為來往商賈客商眾多,貨物商品交易頻繁而且數量、價值巨大,於是周村就有了個稱呼——“旱碼頭”。與中國南方的佛山、景德鎮、朱仙鎮齊名,成為無水路相通的全國四大旱碼頭之一。

然後到了乾隆時期,周村元宵節掛燈極盛,乾隆皇帝南巡時曾經駕臨觀賞,於是御賜周村為"天下第一村"。到了清朝後期,章丘舊軍孟氏“八大祥號”先後來這裡營業經商,遠近富商巨賈競相雲集,周村大街逐漸成為布行、雜貨行聚集經營的商業貿易中心。1904年,袁世凱在直隸總督任上與山東巡撫周馥一起上書清政府,奏請“在於濟南城外自開通商口岸”。同時,說明“省城迤東之濰縣及長山縣所屬之周村,皆為商賈薈萃之區”,“擬將濰縣、周村一併開作商埠”。1904年5月19日(清光緒三十年四月初五)周村正式被清政府批准開闢為商埠,商業貿易範圍進一步擴大,近如青島、濟南,遠至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的商號,都與這裡發生了頻繁的生意聯繫,大街商業的發展進入了鼎盛時期,諺雲:“大街不大,日進斗金”。

在中國近代比較早修築的鐵路之一——膠濟鐵路通車時,周村是鐵路上的一個重要車站、鐵路樞紐啊。同時除了商業以外,還有全國出名的絲綢業和染織業。在革命戰爭中,周村解放比較早,而且工業相對發達一些,成為了重要的解放區後方城市。建國後,周村就劃歸淄博市管轄了成為了淄博市周村區。因為周村是鐵路上的樞紐,所以這兒長期駐紮著部隊(人數多的時候有一個師的兵馬,步兵、炮兵、裝甲兵齊全),還有著名的野戰醫院(148醫院)等。周村的繁榮超過了鄰近的鄒平縣,讓我們鄒平羨慕不已啊。然而,今天周村有些“失寵”了。先是部隊精簡以後去了張店區,那兒是淄博市中心區當然生活條件更好一些。然後呢,因為火車提速鐵路部門也精簡,周村火車站先是停止了客運業務然後就被裁撤了。接下來,要修建高鐵,高鐵要從鄒平經過直接連通張店,不從周村走了。接著,淄博市要以周村南部的萌山水庫(現名文昌湖)為中心建立一個“文昌湖區”,等於周村管轄面積縮小了。據說部隊要繼續改革,精簡機構和人員,駐周村的野戰醫院可能要交給地方來建了,不知道是否是真的?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旱碼頭牌坊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從街道南邊看古商城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銀子市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北門“大街”牌坊和售票處

好在那個旱碼頭古商城還在,現在成了周村的一個著名的旅遊區了。那個旱碼頭景區總佔地面積為60.5公頃,由大街、絲市街、銀子市街等古街組成,現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5萬餘平方米。景區內古蹟眾多,街區縱橫,店鋪林立,建築風格迥異,中西文化合璧,為山東僅有、江北罕見,且至今仍在發揮其商業功能,被中國古建築保護委員會的專家譽為“中國活著的古商業建築博物館群”。在這裡面,有很多建築、碑刻、亭臺樓閣還有寺廟雕像都是有歷史來歷的。

先來看看那個“今日無稅”碑吧,這是明末清初的一個著名人物李化熙為周村古鎮的商業繁榮做出的巨大貢獻。李化熙(1593—1669),字五絃,號長白小樵,祖籍山西孟縣。其曾祖父是位仕進無門的歲貢生,在明代的人口東遷中,他帶著全家人來到周村莫家莊落戶,其兒孫輩皆為本本份份的農民,至李化熙才高中進士,從此改變了李家的門風。李化熙在明末清初兩朝為官,明朝時先後任河州府推官、河間府推官、天津兵備道、四川巡撫、山西巡撫等職。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勢力不斷壯大,崇禎皇帝命令時任山西巡撫的李化熙趕赴榆林三邊,總督三邊西征軍務,率軍圍剿。可等李化熙到達軍中,李自成已率大軍進逼北京,不久明朝即滅亡了。李化熙只得率軍回到老家周村,駐紮在城內。由於李化熙治軍有方,紀律嚴明,他來之後不僅趕跑了許多散兵遊勇,也擋住了李自成和清兵的進擾,使周村成為戰亂之年一方小小的“安土”,四方百姓紛紛湧向周村尋求庇護,商人則趁機大發橫財,周村短時間內迅速膨脹,成為山東首屈一指的商業大城市。

清軍佔領全國大部分地區後,李化熙見大勢已去,加上原來許多同僚的勸說,便投降了清朝。先任工部侍郎,後因才能出眾,不斷得到提升重用,一直做到刑部尚書,並加太子太保。雖然仕途輝煌、生活安逸,但李化熙仍時時感受到滿族統治者對漢人的歧視,於是以老母年事已高為由,毅然辭官回到周村。由於李化熙的特殊地位,許多地方官吏非常敬重他。李化熙回鄉後親自出馬,利用自己的威望,整治周村市場秩序,打擊地痞流氓和貪官汙吏的欺行霸市,還多次去找山東督撫,免去了周村1500項的所謂荒地糧,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他還自己負擔了周村市場的全部市稅,宣佈周村為免稅城市,周村有名的“今日無稅”碑即指此事。全國各地的商人紛紛前來,一時大街上商號達數百家,絲市街、綢市街、銀子市、棉花市等主要街道商貿活動十分繁榮,周村商民對他威恩戴德。他去世後,周村商民為他重建了規模很大的祠堂,確定每年九月初九為全市商民公祭李大司寇的日子,屆時唱三天大戲,並掛出李化熙的畫像,供人瞻拜,成為周村一個隆重的節日。那個和他有關的“今日無稅”碑至今還豎立著。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今日無稅碑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狀元府中陳列的古代兵器(王應統是一位武狀元)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狀元府大門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狀元及第牌匾

接下來一個紀念歷史名人的建築就是“狀元府”了,因為這裡在清朝的時候出了一位武狀元“王應統”。王應統(1664—1715),字緒光,號敏齋,祖籍山東長山縣(歷史上周村歸長山管),王應統的曾祖父王重明,曾任明山西沁州同知,祖父王斐,字非木,清順治年間任壽州知州等職。父親王廷揚,康熙二十三年中武舉,但不喜做官,一生隱居於市。由於受家庭的影響,王應統自幼熟讀經書,崇尚儒學。受其父親的影響,他從小便喜歡習練武藝,除從父學習外,還四處拜師學藝,早起晚睡,勤學苦練,又注意廣泛涉獵軍事書籍,與長輩研究兵法,軍事知識十分淵博。經過多年努力,終於24歲考中武舉,康熙二十七年進京趕考入闈,經殿試脫穎而出,被皇帝欽點為狀元。初授山西中路利民參將,成了清朝的武將。

1696年,蒙古貴族噶爾丹在沙俄的支持下發動叛亂,康熙皇帝親率大軍遠征,王應統隨軍出征。千里遠征,有的部將為了貪圖方便,把糧草賣掉以減輕負擔,打算到目的地再買回。但是戰場在蒙古和新疆地區,地廣人稀,土地非常貧瘠,淨是沙漠,根本無法籌糧。唯有王應統不顧別人笑話,一路上老老實實押運糧草前行,不辭辛苦,最後只有他的部隊避免了糧草匱乏之苦。


成功平定叛亂後,王應統以軍功升為山東總河中軍副將。不久,改任神木副將。後又歷任江南總漕中軍副將,文登副將等。康熙四十一年,皇帝念他清正廉潔,提升他為河北總兵,鎮守懷慶。

王應統為官清正,不善於阿諛逢迎,招致一些貪官汙吏的嫉恨,於是千方百計造謠中傷他。皇帝一時失察,竟將他免職下獄。幸虧有人為他辯護,才得以平安無事。回鄉後,他與家人在繁榮的周村市鎮上修建了住宅,這就是今天周村古商城的一個景點“狀元府”,平日除接待親友外,就是練習書法,遊山玩水、吟詩作畫,消磨時光。他的故居這條街也因此得名“狀元街”,皇帝后來發現冤枉了王應統,幾次找他進京談話表示慰問,但他對官場已經厭倦,婉言謝絕了皇帝的挽留,仍回家鄉,直到去世。

接下來,值得一提的,很多遊人慕名而來的,當然就是那個“大染坊”了。由著名演員侯勇主演的反映近代民族資本主義興衰的老電視劇《大染坊》可以算是一部“經典”之作了,那裡面很多名詞兒有挺多是印染業專用詞彙至今還記得,比如什麼“中間色兌中間色”、“魷魚測量水溫”、“滾筒染色機”、“32支一等紗”、“坯布大件1000米,小件800米”、“海德堡、羅蘭印花機”等。而小說和電視劇中的陳壽亭“陳六子”直說發跡於周村,而周村歷史上的確絲綢業、染織業挺出名的,建國後也很出名,直到20世紀末90年代後期因為某特別的原因才衰落了……所以古商城中當然要有一個“大染坊”的遺址。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大染坊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用模型展示手工染布的過程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大染坊》作者陳杰紀念館

大染坊裡面,當然不會真的染布。但是呢,用模型和雕塑生動地展示了手工染布的過程。大染坊的作者陳杰也出名了,於是呢,這個大染坊景點中也給他安排了一個紀念館。周村在歷史上絲織業、染布業曾經很出名的,雖然主要還是手工操作,但畢竟也是紅火了一時啊。這周村街上,手工染坊有很多家了,陳杰回憶自己的祖父就曾經經營過手工染布作坊。然後呢,他看過或者說研究過我們山東省近代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特別是機器印染行業,因為《大染坊》小說中很多詞彙挺專業的……終於,成功地塑造出了民族資本家“陳壽亭”“陳六子”這麼個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角色。那個大染坊景點中還專門用電腦把《大染坊》裡面的經典情節下載下來,一遍一遍地播放著,吸引感興趣的旅遊者。

既然是在1904年,奏請開的對外開放的商埠,那麼這個“旱碼頭”古商城裡面自然就少不了“外資企業”辦公的舊址。筆者在參觀時就拍攝了三個:經營香菸的英美菸草公司舊址,經營汽油煤油的美孚石油公司舊址還有經營人造絲的日本三井公司周村辦事處舊址等。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英美菸草公司舊址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三井公司駐周村辦事處舊址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美孚石油公司舊址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周村現在有些“失寵”了,但是那個“旱碼頭”暨周村古商城還在

用模型展示的外國公司內部陳設和辦公的情景

遺址中還別出心裁地用模型展示了一下外國公司辦公室的陳設和外國人辦公的情景,算是很形象的了。

上文已經說過,這幾年,周村區有點兒“失寵”了……但好在那個“旱碼頭”古商城還在,吸引著數量眾多的旅行者。那就還有一個懷舊,抒發自己的情懷的好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