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戰鬥機,中國騰飛的「威龍」

殲-10戰鬥機(英文:J-10F-10,

北約代號:火鳥(Firebird)),是中國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自主研製的單座單發第四代戰鬥機。該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佈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鬥機。中國空軍賦予其編號為殲-10,對外稱J-10或稱F-10。

殲10戰鬥機,中國騰飛的“威龍”

殲10戰鬥機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在殲-7和殲-8系列戰鬥機陸續開始研製裝備時,空軍自知這些國產版米格-21或改型不足以滿足新世紀的國防要求,因此力圖發展一種能與世界先進水平看齊的先進戰鬥機。殲-8II戰鬥機,長時間作為中國空軍主力之一。殲-9是中國航空工業界為這一目標發起的第一次嘗試。殲-9具有鴨翼、大三角翼等多個突破性設計方案,從設計思想上來說是接近世界第四代戰鬥機的水平的。該型號由國內601所研製,後轉由611所負責,大致上與瑞典的Saab-37雷式戰鬥機有些類似。但是該型號的指標設置得過高,脫離國內科研生產實力的實際水平。特別是配套的扇-6發動機經過20多年的艱難曲折的研製道路,花費了1億多元的研製費。雖然已於1982年通過地面臺架24小時的飛行前合格試驗,終因研製週期拖得太長,技術性能指標顯得落後,飛機型號下馬失去使用對象,而形成“停止投資,總結經驗”的歷史結局。

在殲-10正式公開前後,外媒認為中國可能獲得了以色列獅式戰鬥機部分設計資料,之後中國空軍原裝備部部長魏鋼少將表示“殲10,它是我們自主創新的。去年我組織了一些文章專門論述了從殲-9到殲-10,說明我們國家有多年殲-9飛機型號研製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再提升一步做出了殲-10,所以說它不是抄襲的,而是自己多年創新積累的結果。”這說明殲-10與“獅”式不存在血緣關係。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在殲-7和殲-8系列戰鬥機陸續開始研製裝備時,空軍自知這些國產版米格-21或改型不足以滿足新世紀的國防要求,因此力圖發展一種能與世界先進水平看齊的先進戰鬥機。殲-8II戰鬥機,長時間作為中國空軍主力之一殲-9是中國航空工業界為這一目標發起的第一次嘗試。殲-9具有鴨翼、大三角翼等多個突破性設計方案,從設計思想上來說是接近世界第四代戰鬥機的水平的。該型號由國內601所研製,後轉由611所負責,大致上與瑞典的Saab-37雷式戰鬥機有些類似。

殲10戰鬥機,中國騰飛的“威龍”

成飛的殲10戰鬥機

但是該型號的指標設置得過高,脫離國內科研生產實力的實際水平。特別是配套的扇-6發動機經過20多年的艱難曲折的研製道路,花費了1億多元的研製費。雖然已於1982年通過地面臺架24小時的飛行前合格試驗,終因研製週期拖得太長,技術性能指標顯得落後,飛機型號下馬失去使用對象,而形成“停止投資,總結經驗”的歷史結局。

在殲-10正式公開前後,外媒認為中國可能獲得了以色列獅式戰鬥機部分設計資料,之後中國空軍原裝備部部長魏鋼少將表示“殲10,它是我們自主創新的。去年我組織了一些文章專門論述了從殲-9到殲-10,說明我們國家有多年殲-9飛機型號研製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再提升一步做出了殲-10,所以說它不是抄襲的,而是自己多年創新積累的結果。”這說明殲-10與“獅”式不存在血緣關係。

新殲擊機立項為“十號工程”,在1984年正式開始,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具體負責。成飛在具體方案研究上,確立了符合世界第三代戰鬥機潮流的整體設計思想和氣動佈局。同時充分運用國內前期預研攻關和大量的技術儲備,推行符合世界潮流的設計思想和和技術管理方法,制定了全機各系統自上而下進行綜合設計,自下而上進行綜合驗證和試驗,各大系統都必須由總體設計單位綜合的研製總思路。這些重要的技術措施,對保證殲-10戰鬥機研製成功、提高我國航空技術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啟動研製後,強化了殲-10項目的工程管理,要求工程全線實行設計技術狀態動態管理和跟蹤控制。

殲10戰鬥機,中國騰飛的“威龍”

殲10戰鬥機

在進入90年代後,世界局勢的變化對殲-10戰鬥機的研製產生巨大影響。剛開始時,殲-10是一箇中西“親近”的項目。隨著八十年代末一系列事件的發生,中國沒有了從西方獲取技術支持的途徑,於是再次轉向俄羅斯尋求技術支持。其中最為主要的項目是在引進消化西方先進戰鬥機發動機,進而研製國產發動機的嘗試遇到挫折的情況下,先行引進俄羅斯AL-31F發動機作為應急之用,以便殲-10項目能夠進一步推進下去。最終,殲十1001號原型機1994年開始建造,1998年3月23日首飛(已送至航空博物館展出) 依照慣例02號原型機用於地面測試。1999年12月殲-10開始在西安閻良試飛院進行飛行測試。2002年6月首架裝備俄製發動機的殲-10小批量生產型號首飛。中國官方公佈2003年殲-10生產型正式交付。2003年12月殲-10雙座型號原型機首飛(雙座型原型機已送至航空博物館展出)。 2004年隸屬成都軍區駐守雲南的中國空軍44師131團換裝殲-10戰機,成為中國空軍第一個裝備該型戰機的部隊。2005年首次出現了帶有空中加油探頭的殲-10戰機。 2008年11月5日在中國珠海航展上首次對民眾亮相。 殲-10戰機衍生出單座及雙座型號,航電系統基本由國內研發生產。

通過精心設計主翼與機身中部結合處的曲面,既增加了機內容積(用於載油、裝備,以及為爾後發展預留空間),也有效利用了它帶來的空氣動力增升效果。主翼後部機身兩側沒有安排其他結構,這再次體現了翼身融合的設計理念,只是在尾噴管前端機腹下加裝了兩片外斜腹鰭。這兩片腹鰭用於戰機大迎角飛行時,配合高大的垂直尾翼保持飛機的穩定性。與“獅”相同的是,殲-10也設計了四片減速板,其中兩片位於機身上部主翼後方,其餘兩片僅位於機尾下部腹鰭之間。

殲10戰鬥機,中國騰飛的“威龍”

編隊的殲0戰鬥機

殲-10的機身下設計了11個掛架:六個在機翼下、一個在機腹下中軸線上、其餘四個為機腹下方兩側半共開工的串聯掛架(與幻影-2000、陣風戰鬥機和F-15E的機腹掛架配置類似),標準配置下載彈7000KG。

殲10戰鬥機,中國騰飛的“威龍”

殲10掛彈照片

殲-10的原型和預生產型機大多掛載兩枚PL-8(以制“怪蛇”Ⅲ)近程紅外製導導彈。殲-10的武器系統還將包括已經在殲-11上使用的俄製空空導彈(R-73近程和R-77中程主動制導導彈),以及中國的PL-12中程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殲-10也可以攜帶國產和俄製的空地導彈和激光制導炸彈(包括鷹擊-8K反艦導彈和新型鷹擊-9反輻射導彈),以及非制導炸彈和航空火箭彈。除了外掛武器,殲-10還安裝了一門半埋入式雙管23毫米機炮(俄製Gsh-23型機炮的中國版),位置在進氣口下方前起落架左側。此外還可以掛載紅光-I型 紅外線搜索吊艙、BM/KG300G 防衛干擾吊艙、KZ900 電子偵察吊艙、藍天導航攻擊吊艙、FILAT 前視紅外線轟炸導引吊艙等。隨著FC-1攜帶的SD-10中距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的公開,殲-10將會擁有更加強大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