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句霸氣的「勿動,動則滅國」 讓樓蘭從此徹底臣服

東漢的名將班超曾經投筆從戎。他“投筆”之時曾經有過一句名言:“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班超立誓以傅介子、張騫為榜樣,在西域建功立業。張騫很多人都知道,就是奉漢武帝之命鑿空西域的著名外交使節。那麼,被班超視為偶像的另外一位傅介子,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他一句霸氣的“勿動,動則滅國” 讓樓蘭從此徹底臣服

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傅介子,他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冒險精神創造了古代史上最經典的斬首戰。

少年時期的傅介子聰穎過人,博學多才,然而漢朝尚武的風氣之下,他的文才得不到施展,於是傅介子決心效法張騫,以武報國,投筆從戎,建功外域。於是被漢昭帝封為駿馬監的他受命作為特使去大宛國求取汗血寶馬。

當時的西域,形勢錯綜複雜。匈奴人雖然在漢武帝時期被衛青、霍去病等率領得漢軍打得傷筋動骨,但是此後又重整旗鼓,在西域捲土重來。重新擴充了自己得勢力。龜茲、樓蘭等西域小國紛紛倒向匈奴。在絲綢之路上經常劫掠甚至殺害漢朝的使節和過往商旅。特別是樓蘭,因其位於絲綢之路上的咽喉之地,樓蘭的背叛對漢朝的打擊尤為重大。而此時的樓蘭王又是個反覆無常且貪婪無度的小人,多次殺害了漢朝的使節。因此,漢昭帝讓傅介子承擔了一項特殊任務。那就是在前往大宛國時,順道向龜茲和樓蘭兩國問罪。

他一句霸氣的“勿動,動則滅國” 讓樓蘭從此徹底臣服

傅介子到達西域後,遍訪西域諸國,宣示漢朝國威並賞賜哪些與漢交好的國家。在龜茲和樓蘭,傅介子曉以大義、陳說厲害、問以罪責。傅介子義正詞嚴、正義凜然的態度讓這兩國的國王都認罪歸服。但傅介子知道,僅憑著這些說辭和利益,並不足以讓他們真心歸服大漢。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傅介子帶著隨從突襲了正在龜茲的匈奴使者,斬殺數十人。這番武力宣示有效地震懾了龜茲國內的親匈奴派。這一次,傅介子算是圓滿完成了任務。

但傅介子出使成功返國後沒過多久,西域就傳來了樓蘭、龜茲兩國歸而復叛,勾結匈奴的消息。於是傅介子對當時執掌朝政的霍光進言:“樓蘭、龜茲數反覆而不誅,無所懲艾。介子過龜茲時,其王近就人,易得耳,願往刺之,以威示諸國。”霍光很認同傅介子的想法,但是他認為去往龜茲的道路遙遠。可在樓蘭試一下。

他一句霸氣的“勿動,動則滅國” 讓樓蘭從此徹底臣服

於是傅介子在霍光的支持下,率領士卒帶著大量金帛財物從長安出發前往西域。到達樓蘭都城後,傅介子故意放出風去,說這是要贈送給外國的禮物。但是樓蘭國王並沒有一下子上鉤。於是傅介子就假裝要離去。在到了樓蘭的邊界時,就讓翻譯給樓蘭王傳話,意思就是:大漢天子派我帶著金銀財寶來賞賜西域各國。既然樓蘭國王不接受,我們就去西邊的國家了。還特地把財物拿出給翻譯看了一眼。翻譯很快上報了樓蘭王。貪婪成性的樓蘭王當然不願意放任帶著大量財物的漢朝使者就此離開樓蘭,於是就連夜追趕上了傅介子一行。

傅介子與樓蘭王同坐飲酒,並陳上珍寶財物。興奮無比的樓蘭王喝得酩酊大醉。趁著酒酣耳熱之際,傅介子對樓蘭王說,漢朝皇帝讓我向大位做一個秘密報告。醉醺醺的樓蘭王沒有細想就相信了,起身跟著傅介子進入帳中密談。早就被傅介子安排在帳中的兩個壯士一擁而上,一下就把樓蘭王紮了個透心涼。他的侍從也嚇得四下奔逃。

他一句霸氣的“勿動,動則滅國” 讓樓蘭從此徹底臣服

傅介子放下酒杯,鎮定自若地宣告:“王負漢罪,天子遣我業誅王,當更立前太子質在漢者。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意思就是,樓蘭王有罪於漢朝,天子派我來誅殺他,應改立以前留在漢朝為人質的太子為王。漢軍剛到,你們不要輕舉妄動,一有所動,就把你們的國家消滅了!樓蘭的士卒看到傅介子如此威嚴的一番宣講,都紛紛跪地表示臣服。於是傅介子帶著樓蘭王的頭顱回到王宮,召集樓蘭群臣,當眾宣佈了樓蘭王的罪狀,並賞賜了哪些順從漢朝的王子和大臣們。如此一來,樓蘭的臣民盡皆歸服。

傅介子沒有勞師動眾,憑著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就成功地解決了樓蘭問題。把樓蘭從一個在漢朝和匈奴之間的騎牆派變成了一個對漢朝言聽計從的藩屬國。後人也給傅介子留下諸多讚美之詞。李白有:”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王昌齡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傅介子兩次出使樓蘭,都能不辱使命。他以大智大勇,斬殺樓蘭王的浩然正氣使得漢朝威震西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