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限購:撩了官意拂了民意

連同公積金貸款和商貸貸款政策調整,這已經是昆明在一年多點的時間裡,第五次出臺和房地產市場相關的調控政策了。

2018年7月1日,在傳說了幾個月之後,昆明終於第五次出臺修補政策,和此前四次出臺的相關政策一起,構成了自2017年初昆明房價暴漲以來出擊樓市的組合拳。

五記組合拳,三拳公積金政策,拳拳到肉。另外限售、限購和限貸,好似打在男人胸膛的撒嬌女人拳,甜到了男人心裡。

以往,我們都一本正經地就調控分析調控。今天,我們試圖來扒一扒昆明樓市調控政策這件“皇帝的新衣”,順帶再重申一下我們今年3月2日評論文章 的觀點。

昆明限購:撩了官意拂了民意

撩官意:與其說是限購,不如說是一份昆明宣言

昆明學壞了,學會了調皮撩人。

而這一次,昆明撩的是上層關於嚴控房價的官意。

我們都知道,昆明因為房價問題曾經被約談,而且作為7部委點名治理房地產亂象的30城之一,在今年下半年成為嚴打城市。

但是,7月1日昆明公佈的“限購”政策,卻更像是一份宣言,這份宣言明確無誤地讓人看到了昆明堅決維護房地產市場在合理範圍內上漲的決心。

主城五區和三個開發(度假)園區範圍內,年滿十八歲的無房外省戶籍自然人,憑同一身份證明限購一套住房,不能限制住外省入昆購房的行為。因為這樣的政策除了增加程序上的麻煩之外,沒有任何實質的限制意義。一個家庭至少兩個成年人,就可以買兩套,加上父母,四套,再加岳父母,六套……這對於家庭投資購房,不禁限制不了,反而還明確向外省戶籍家庭明示:昆明買房,趕緊趁早。

那對於大資金大規模投資投機購房呢?看似限制了規模化投資投機購房行為,實則不然。因為昆明並不限制企業購房,大資金規模投資投機購房,可以成立殼公司,以公司名義購房。

因此我們說,昆明7月1日的“限購”形同虛設,只是增加了程序上的麻煩,只會催生很多繞道、曲線購房行為。

為什麼會如此“明目張膽”?

因為錢。

昆明市需要錢來維持和推進城市發展和建設,昆明需要錢來支持在新產業孵化成器前的城市社會經濟發展。2017年昆明土地出讓收入就高達450多億,而2017年上半年,昆明財政收入300億都不到。沒有房地產市場高速發展帶來的收益,昆明拿什麼修地鐵搞公建?

在這一點上,我是支持昆明市政府如此的表態。昆明產業經濟很弱,商業商貿經濟欠發達,新的支撐性經濟產業又沒成器,在這種情況下,土地財政就是一個暫時離不開的“必需”,這個“必需”是支撐昆明向科學健康的城市經濟發展狀態過度的驅動力。

在今年3月1日、2日昆明出臺限售、限貸政策後,我們的評論文章 就透露,2017年,昆明新建商品房,超30%被外省戶籍家庭購買。昆明城市價值的逐步被發現,和全國大多數城市相比的樓市價格窪地,導致大量外省戶籍家庭蜂擁而入。這在一定程度上推漲了昆明的房價。也就是從2017年開始,昆明土地價格屢創奇蹟。根據媒體報道,昆明的地價近11年間上漲了10倍,但我們看房價,僅僅漲了約3倍。

地價漲了10倍,房價漲了3倍。因此,昆明房價的空間,遠遠沒有天花板。昆明的房地產市場,無論從開發端的行業市場,還是用戶端的消費市場,都已經開始融入全國市場。昆明市政府根據昆明社會經濟實際情況,一定程度上“放任”外省資金昆購房,推張地價,從土地財政這根鏈條上獲取收益,來反哺昆明的城市建設,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昆明沒有辦法在產業經濟上和成都、南京、武漢等相比,在政府收入這一塊,土地收入仍然是重要的來源。

這是在薅外省人羊毛。

拂民意:公積金自傷拳為何拳拳到肉?

薅外省人羊毛,這沒毛病。但是,這個薅羊毛的動作,會傷害昆明戶籍和非昆戶籍但長期在昆工作生活的中低收入家庭。儘管昆明新政並沒有限制雲南省戶籍家庭的購買,但是被推張的房價,卻是他們吃不消的。因為和外省高收入家庭相比,他們可支配的購房資金,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這是不公平的,不能連同雲南省戶籍家庭的羊毛一起薅了。

我們說,7月1日的新政,是對此前政策的修補,是回應“約談”等上層意志的。總不能對上應付,對下也不討好。

可是7月1日昆明樓市新政,就是這樣一個政策,在公積金貸款方面沒有任何表示,對昆明戶籍和非昆戶籍但長期在昆工作生活的中低收入家庭,依然沒有政策惠顧。

因此我們說,在這一點上,昆明市政府有一點“無賴”。

今年3月1日,昆明對公積金貸款政策做了相當具有傷害性的調整,繳存年限擴大到了一年,貸款限額收緊到了“單職工繳存家庭30萬元、雙職工家庭50萬元”。

而在7月1日的新政中,絲毫沒有對如此絕情的公積金政策有任何修補的墨跡。

這不明智。

我們在 一文中說,繳存公積金的職工,意味著他是昆明戶籍,以及非昆戶籍但已在昆明就業工作的人。昆明的城市發展和這些人休慼相關,尤其非昆戶籍但已在昆明就業工作的人,相當部分比例今後會把昆明作為安家之所來對待。因此,我們的公積金政策,本該大幅度向這些人群傾斜。

我們拿南京舉例來說。南京市為了引進人才,今年兩次調整公積金貸款政策。2月2日,《南京市住房公積金支持人才安居工作實施細則》出爐:高層次人才公積金最多可貸120萬,夫妻雙方均為高層次人才可分別按人才類別計算個人可貸額度,即家庭最高可貸240萬!

有人會說,這是針對高級人才的。那好,緊接著4月1日,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公佈了南京住房公積金政策調整政策,將南京市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可貸額度由30萬元/人、夫妻雙方60萬元/戶調整為:購買首套自住住房最高可貸額度為50萬元/人、夫妻雙方100萬元/戶。

別忘了,南京也是一個調控政策嚴厲的城市,為什麼能夠寬嚴相濟?

昆明,在房價地價猛漲的背景下,不但沒有放寬公積金貸款限額,反而收縮,此行為和南京相比,就顯得太傷人。

這還是回到了“保障誰?吸引誰?抑制誰?”的問題。(詳見 )。

因此我們通過以上分析來定義昆明7月1日的樓市新政,就是一個上撩官意下拂民意的政策,兩頭都不能討好。在限購這件事情上,我們看到了一個調皮的昆明和一個“無賴”的昆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