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與職業丨武漢工程大學 材料大類

專業與職業

专业与职业丨武汉工程大学 材料大类
专业与职业丨武汉工程大学 材料大类

武漢工程大學

材料 大類

专业与职业丨武汉工程大学 材料大类

做客嘉賓

专业与职业丨武汉工程大学 材料大类

劉治田

武漢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黨委書記 院長

博士,教授,博導,湖北省“楚天學子”特聘教授,湖北省優秀青年骨幹人才,湖北省青年科技晨光計劃獲得者,武漢市“黃鶴英才”人才計劃獲得者、武漢市青年科技晨光計劃獲得者,是武漢工程大學從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引進的留學歸國人員,現被聘為武漢工程大學“高端優秀人才”。先後擔任武漢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武漢工程大學科技處副處長,現任武漢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目前,主要從事功能高分子材料和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近年來,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技術創新重大專項計劃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計劃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湖北省青年科技晨光計劃,以及武漢市“黃鶴英才”(科技)計劃、武漢市青年科技晨光計劃等項目15餘項。同時承擔了包括中國航天第十一研究院、中石油科技創新基金項目等多項橫向項目。近5年公開發表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學術論文30餘篇;申請中國發明專利獲公開56項,授權發明專利25項,授權實用新型4項。

學校簡介

武漢工程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覆蓋工、理、管、經、文、法、藝術、醫學、教育學等九大學科門類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創建於1972年6月,2006年2月正式更名為武漢工程大學。是湖北省重點建設高校,2012年學校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3年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確定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截至2017年6月,學校有武昌和流芳兩個校區,共佔地約130.8萬平方米,是學習深造、追求夢想的理想園地。

專業問答

最終解釋以該校招生章程為準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情況

劉治田:

學院成立於1998年,憑藉著行業的優勢和學院全體師生的努力,現已展現出越來越好的發展勢頭。學院具有本科-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擁有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學四個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多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

目前在校本科生2000餘人,在校碩士和博士研究生250餘人。

學院實施大類招生、分類培養,為本科生配備導師,進行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設有創新型人才培養——材料科學與工程創新班;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材料科學與工程卓越工程師班;國際化人才培養——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際班。學生多次在“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大學生高分子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賽事中獲獎。三年來,學生公開發表論文87篇,在湖北省優秀學士論文和碩士論文評選中成績優異。本科生考研率2017年為42.79%,2018年為39.51%,近十年一次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5%以上,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专业与职业丨武汉工程大学 材料大类

劉治田教授被評為“全國石油和化工優秀科技工作者”

材料學專業基本情況

劉治田:

我校材料學專業目前開設有四個專業方向。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湖北省本科品牌專業,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專業、湖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主要培養掌握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和加工的基本原理,具有高分子工廠設計、塑料模具設計、聚合物複合、高分子材料包裝和光電功能材料與元器件開發等方面的能力。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是湖北省品牌專業。主要培養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具有專業所必需的研發、測試、設計等方面的能力,能在無機非金屬材料、節能材料、膜材料等領域從事技術開發、技術管理、生產控制、工藝設計、新產品研發等方面的工作,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材料物理專業是湖北省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堅實的數理基礎、廣博的材料學基本知識、系統紮實的材料物理理論及實踐技能,同時兼備材料製備、加工、分析測試等基本能力,可適應功能薄膜材料、電子器件和新能源等工業領域需要,能從事光電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的設計與應用的專業技術人才。學生畢業後適宜繼續攻讀材料學及相關的高新技術學科、交叉學科等學科領域的研究生,也可到大中型企業、科研機構、高校及實驗單位從事科研、開發、教學與管理工作。

材料化學專業是湖北省“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專業,主要培養在功能材料的設計、製備、性能測試與應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長,能在新能源材料、石油化工材料、生物醫用材料、複合材料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工作的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實踐創新能力強的應用型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的專門人才。

专业与职业丨武汉工程大学 材料大类

中國-澳大利亞“武漢-布里斯班功能高分子材料科研創新聯盟”成立大會

材料學專業的特色和核心競爭力

劉治田:

第一個特色是師資力量雄厚,以“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湖北省教育廳優秀中青年創新團隊”和“材料學學術創新團隊”為基礎,現有專任教師84人,其中全國教學名師1人,各類省部級人才十餘人。所有教師平均年齡40歲以下,博士學位比例超過90%,高級職稱比例超過70%,超過35%教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是一支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隊伍。

第二個特色是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除專業實習和專業實驗外,材料類專業還開設了諸多實驗實踐課程,如《創新實驗》、《科學研究訓練》、《科學實踐》、《專業學術訓練》、《新興產業計劃實踐》等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課堂上學習的基礎理論知識,不斷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第三個特色是注重教學改革與創新,作為湖北省首批試點學院,材料類專業在教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創新。材料類專業目前有《材料科學基礎》和《高分子化學與物理》2門湖北省精品課程,5門校級綜合教學改革課程和5門校級雙語教學課程。通過開設材料科學與工程創新班、“英語+材料化學”雙專業班、材料化學國際班、材料物理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班,完善實施“四元”人才培養模式,明確“兩型兩化”(創新型、複合型、國際化、工程化)人才培養途徑,培養一批“兩型兩化”的高素質應用人才。按照“雙向選擇、自願為主”的原則,已完成了三個年級材料科學與工程創新班的選拔工作,實施效果良好。依託學校“E+”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已經在三個年級實施“英語+材料化學”雙專業一體化複合型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具備較強的跨學科交融能力、較完備跨專業知識結構的複合型應用人才。學院與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聯合,已於三個年級開設材料化學國際班,該班採用“2+2”培養模式,已有14名學生在此班學習。依託湖北省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學院在兩個年級的材料物理專業中進行工程班試點,通過到企業及科研院所實習及開展校內實訓等,全面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訓練,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培養具有一定特色的工程化人才。

主要科研項目對學界、社會、市場的影響

劉治田:

材料類專業擁有“湖北省等離子體化學與新材料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微波等離子體應用技術研究工程中心”,“湖北省環境材料與膜技術工程技術中心”等省級科技平臺,與其它學院共享“綠色化工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磷資源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與企業共建新型環保與醫用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城市保潔材料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節能材料工程中心等多個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平臺。現有實驗室7000餘平方米,萬元以上設備210餘臺套。

我校材料類專業十分重視科研成果為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服務,近五年在分離膜材料與應用技術、先進等離子體技術與應用、腫瘤靶向生物醫用材料、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研究方向形成了較大的優勢和特色,獲得國家973計劃項目2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項目(863計劃)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餘項、國家計委新材料領域重大專項1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項、教育部科技重點項目1項以及其它省部級縱向項目30餘項,科研經費年均1000餘萬元。本專業科研成果豐富,5年來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發明二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60項,10餘項獲得轉化應用。出版學術專著9部,出版教材7部,發表論文500多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400餘篇。

例如本專業開展的分離膜材料與應用技術方向,目前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3項,已逐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分離膜材料製備及其在環境保護領域應用的成套技術,於2016年與湖北省鄂州市昌達資產經營有限公司達成了“碳化硅陶瓷膜產業化項目投資合作協議”,共同出資成立了湖北迪潔膜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3800萬,項目組以知識產權的形式持股比例達50.4%(1915.2萬元),建成了國內首家碳化硅膜材料及組件的生產線。該項成果轉化工作是國家啟動“雙創”戰略、湖北省實施《促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暫行辦法》以來,成果轉化金額最高、研發團隊獲得獎勵比例最大的項目,受到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化工報等主流媒體的廣泛報道。

专业与职业丨武汉工程大学 材料大类

榮獲第三屆中國大學生高分子材料創新大賽全國二等獎團隊

材料學專業的就業率,就業渠道、就業方向

劉治田:

材料學本科畢業生的就業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繼續深造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目前本專業每年超過35%的學生選擇繼續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此外,每年會有超過40人前往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的國際知名高校繼續深造;二是面向行業就業,由於本專業畢業生多是從事與新材料研發相關的工作,這個行業目前對人才的需求比較大,近五年一次就業率平均達到94%以上。

本專業就業渠道主要是一些新材料研發類高新技術企業,每年為長三角、珠三角和光谷片區高新技術企業輸送大量高水平優秀人才。比較知名的企業有聯想、華為、TCL、創維等製造業巨頭,也有中芯國際、武漢新芯、長江存儲等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企業,LED芯片製造企業、液晶顯示屏製造企業、建築節能玻璃製造企業、光學鏡頭及組件製造企業、太陽能電池製造企業等。

专业与职业丨武汉工程大学 材料大类

材料學專業深造方向及準備

劉治田:

我校材料類專業擁有湖北省“十二五”一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博士點,如果本專業學生選擇留校繼續深造,可以選擇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與化學三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開發、功能薄膜材料、納米材料、分離膜材料等。

本專業往屆畢業生也有很多前往國內知名985/211高校及科研院所深造,如華南理工大學的有機光電材料方向、武漢大學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方向、武漢理工大學的先進複合材料方向、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低溫等離子體方向等。此外,本專業每年都有接近40人前往歐美知名高校讀博士或讀研,都是從事新材料的開發研究。

對於準備繼續深造的同學,在大學期間一定要堅定信念,從二年級開始就收集考研相關的信息,提早準備。在備考過程中持之以恆,重視提高學習效率,相信通過努力,一定能成功。

专业与职业丨武汉工程大学 材料大类

榮獲第二屆中國大學生高分子材料創新大賽全國二等獎團隊

专业与职业丨武汉工程大学 材料大类

對於有意願就讀該專業的高三學生的建議

劉治田:

歡迎大家報考武漢工程大學材料類專業。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材料,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新材料,歡迎大家加入武漢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大家庭,讓我們一起楊帆、起航,共譜國家新材料發展新篇章。

主持人王可和劉治田教授在直播間

专业与职业丨武汉工程大学 材料大类

----IWIT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