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是什麼?

舍利子是什麼?

舍利是梵語śarīra的音譯,是印度人死後身體的總稱。在佛教中,僧人死後所遺留的頭髮、骨骼、骨灰等,均稱為舍利;在火化後,所產生的結晶體,則稱為舍利子或堅固子。

舍利子的神秘之處

佛教的“舍利”有種種不可思議之處,“舍利”在一般人看來是頗為神秘的。而且,舍利也不只是身體內的產物。有些得道者……直指人類自身最後一塊神秘之處。為什麼只有佛法的大修行者、成就者才能留下多多少少、大大小小的舍利子呢? 傳說舍利子置於額前可頓悟大智慧。泡水服下可直見佛祖。 入藥可祛百病。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刀砍不斷,鐵錘敲不壞,能夠在黑暗中放光,可以用來避邪。

“舍利子”原稱為“舍利”,後來才稱為舍利子。舍利原是印度語譯為(設立羅)等各種不一之名稱,其意義為(遺留物)或(靈骨) ,但舍利子也不完全經由火化而得,有良多天降舍利的實例。

“舍利子”為個人戒定慧修行成就之結晶。也是說明修行者已得成果的見證,可以堅定弟子修行。因此佛徒望到舍利即像望到佛菩薩,頂理參拜,誠心贍養。但佛祖涅盤前就告知弟子,不要理會他的舍利,而要注重“舍利”,也就是他的言行身教集成的典籍。

舍利子印度話鳴做馱都,也鳴設利羅,譯成中文鳴靈骨、身骨、遺身。是一個人去生,經由分葬後所留下的結晶體。不外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頭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狀千變萬化,有圓形、卵形,有成蓮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薩狀;它的顏色有白、黑、綠、紅的,也有各種顏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亮照人,就像鑽石一般。

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屬於頭髮的,紅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綠色或五色班斕的舍利子。

經上說,舍利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貴。像佛陀涅盤後,所燒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鬥之多,在當時有八個國王爭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們將佛的舍利帶回自己的國度,且興建寶塔,以讓庶民瞻仰、禮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去生後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國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虛、章嘉等巨匠們,他們都留下相稱數量的舍利。

“舍利子”最初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骨灰的別稱。“舍利”是梵文 (Sarira)的譯音,意思為“身骨”或“靈骨”,即死者火葬以後的殘餘骨灰。不外,^-^這裡所說的“舍利子”並不是普通的骨灰,而是釋迦牟尼骨灰中的結晶體,顏色有白、黑、紅三種。

據說佛陀入滅後,弟子們焚化佛祖遺體,於灰燼中得4顆牙齒以及指骨、頭蓋骨、毛髮等物。弟子們將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養,頂禮膜拜。後來,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分別盛入寶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養,其中有許多傳入中國。 1987年法門寺地宮發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系佛祖的一節中指骨。這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前些年還曾經被送往臺灣、韓國等地去供奉。前些年,我們濟南市千佛山上的一位僧人也火化出了舍利子,可惜我無緣得見。

《佛學常見詞典》的解釋是:“華譯為靈骨,或堅固子,乃佛的身骨。佛、菩薩、羅漢、高僧等,寂後火化,每凝結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為骨舍利,赤色為血肉舍利,黑色為發舍利,也有雜色的,那是綜合而成。這種舍利子,是由人生前修戒定慧之功德結晶而成。若是佛舍利,世間無物能損壞,菩薩以下,其堅度便相應的減少了。”解釋的應當很清楚了。

附:供養舍利功德利益:

若有眾生。能作如是勝供養者。成就十五殊勝功德而自莊嚴。一者常有慚愧。二者發淨信心。三者其心質直。四者親近善友。五者入無漏慧。六者常見諸佛。七者恆持正法。八者能如說行。九者隨意當生淨佛國土。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貴人所敬奉生歡喜心。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唸佛。十二者諸魔軍眾不能損惱。十三者能於末世護持正法。十四者十方諸佛之所加護。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浴佛功德經)

另,《分別善惡報應經》詳細說明了禮敬供養佛舍利塔的種種功德利益。內容很多,此不轉述,詳見經文。

《大般涅磐經》雲:“若見如來舍利,即是見佛。”

又云:“供養舍利即是佛寶,見佛即見法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