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溝」的原型故事,你所知道的朝陽溝未必都是真的!

著名戲劇家楊蘭春編導的豫劇《朝陽溝》,自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轟動大江南北,火遍全國。至今仍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以至於“朝陽溝”三個字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文化品牌。憑藉與《朝陽溝》及其編導者的淵源,幾十年來,河南省登封市的朝陽溝村和河北省武安市的朝陽溝村爭相開發但“朝陽溝”旅遊資源,並一度上演了“真假朝陽溝”之爭,引起外界關注。雖然這事已經過去經年,昨日看到一個河北武安推廣朝陽溝旅遊區的文章,不得不使筆者再次對朝陽溝的“版權”之爭產生了興趣。

“朝陽溝”的原型故事,你所知道的朝陽溝未必都是真的!

楊蘭春先生

但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豫劇《朝陽溝》的原型地?幾十年來,無論學術界還是民間,都沒有一個標準的說法,不管是記者採訪還是學術探討一律花開兩枝各表一枝,各自陳述互不否定。楊蘭春老先生生前也沒有給一個邏輯清晰的系統論述,致使真假朝陽溝成為一個謎案。或許楊蘭春先生自己也是無法說清楚的!因為藝術創作本身就是一個整合聚攏的過程,是藝術家對自己腦海裡所蒐集到的各種藝術元素的一個重新排列重新再造的過程,所以很難說一個單一的藝術形象是出自哪一個單一的原型。也可能是很多原型最終糅合成了一個藝術形象,亦可能是某個單一原型給打碎了,被糅合進不同的藝術形象。兩個朝陽溝村都和楊蘭春先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想,楊先生本人也是不願意割捨任何一方的。

“朝陽溝”的原型故事,你所知道的朝陽溝未必都是真的!

河北武安朝陽溝

“朝陽溝”的原型故事,你所知道的朝陽溝未必都是真的!

河南登封朝陽溝

但從近年來陸續曝光的一些資料和實物來看,豫劇《朝陽溝》的主要原型地應該在河北,河南登封應該為豫劇《朝陽溝》的誕生背景和情景地。

河南的曹村,曾是楊蘭春戰鬥過的地方。為了解放這塊土地,他所在的連隊曾有5名戰友犧牲在這個地方。解放後,楊蘭春忘不了這些親密戰友,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親手把這5位烈士遺骨一一找到,並背到烈士陵園埋葬起來,豎立了紀念碑。繼承烈士的遺願、建設好祖國,成為楊蘭春生活的極大動力。1957年,他和他所在的河南豫劇三團到這個村莊體驗生活。也正是這次生活體驗,才催生了日後風靡大江南北的經典戲曲《朝陽溝》。曹村也早在1976年改為“朝陽溝村”,並載入縣誌,“朝陽溝”村名當然非他們莫屬。楊蘭春先生生前不但長期在此生活,在《朝陽溝》引起轟動以後,也曾多次回來。說《朝陽溝》是從這裡誕生的,也是實至名歸的。並且相信《朝陽溝》裡的很多情景設置、包括生活細節肯定都出自於該朝陽溝村。

“朝陽溝”的原型故事,你所知道的朝陽溝未必都是真的!

武安西溝村,楊蘭春的故鄉

但藝術創作是集大成者。縱觀《朝陽溝》的人物、地名設置,則更多的和河邯鄲北列江村的現實情境比較吻合。而且,做為楊蘭春童年時代生活過的地方,相信很多記憶是無法磨滅的。一個藝術家把對故鄉的記憶或者情感糅合進自己的作品裡去,也是符合創作心裡的。下面我們就看下河北的“朝陽溝”村。

地處晉、冀、豫三省交界處,邯鄲市西部深山革命老區——武安管陶鄉列江村,距邯鄲市90公里,距武安市65公里。這裡是楊蘭春的出生地,是楊蘭春的故鄉。為紀念楊蘭春而於2004年更名為朝陽溝村。列江村是個行政村,在列江村下面有個自然村叫西溝,應該是“朝陽溝”村真正的原型村。這個西溝正是楊蘭春的出生地。一個西溝,一個朝陽溝,大家應該能夠想到楊蘭春創作《朝陽溝》時的感情寄託。

西溝,是太行山區的一個偏僻小窮山村。楊蘭春少年時在這裡放過羊,做過莊稼活,賣過柴,當過小和尚,混過戲班,受到苦難的折磨。他的父親在家人的眼皮下活活餓死,是他終生忘不掉的悲慘記憶。童年的點點滴滴、故鄉的山山水水,相信對於楊蘭春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更重要的是,西溝村的很多物事地名都能在《朝陽溝》裡找到影子。《朝陽溝》中的地名原景地陽坡堖、東山頭、野草灣、跌水巖等都基本是原貌呈現。

據悉,戲劇《朝陽溝》中“拴寶”的原型人物本名姚讓,小名姚拴寶,和楊蘭春是同齡人,二人小學同學。姚讓的舅舅早年參加革命,後在山東菏澤工作,於是姚讓跟隨舅舅在菏澤念高中,期間認識了同班同學“銀環”並建立了戀愛關係。姚讓高中畢業後要回家鄉,“銀環”為了愛情甘願跟隨他來到了這個“多見石頭少見人”的西溝村。那時文化人少,窮鄉僻壤忽然來了兩個高中生,十里八村一下轟動了。縣裡聽說後把二人調到縣裡工作,不久,列江村成立鄉政府缺少文化人,通過請示又把二人要了回來。後來姚讓擔任大隊出納會計,“銀環”擔任婦女主任。

“朝陽溝”的原型故事,你所知道的朝陽溝未必都是真的!

他們就是拴寶和銀環的原型,漂亮吧?確實漂亮,拴寶也漂亮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楊蘭春回家看望母親,自然要去找兒時的好友姚讓聊幾句,看到姚讓從菏澤帶回來的“銀環”那麼漂亮賢淑,很是讚羨。五八年為了響應毛主席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號召,楊蘭春要以此題材寫一個劇本,自然就想到了兒時的夥伴姚讓從菏澤帶回來的漂亮媳婦,之後楊蘭春又隨著河南省豫劇三團到登封“朝陽溝”體驗生活。於是,《朝陽溝》誕生了!於是,銀環、拴寶、、巧珍、李支書、二大娘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誕生了。

在這裡必須提到在登封曹村也有一個叫趙銀環的原型“銀環”,應該也是沒有錯的。但有一點不能忽略!就是登封的這個“銀環”並不是上山下鄉的知青,而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她也沒念過高中,充其量也就是個高小文化。所以,當年楊蘭春肯定是借用她樸實的名字把她寫進了戲中,原因大概是覺得她有那麼一股子肯吃苦、不服輸的個性吧!但《朝陽溝》中“銀環”的靈魂還是由列江村西溝的那個女知青提供的。只可惜現在沒人知道她的真實名字。

“朝陽溝”的原型故事,你所知道的朝陽溝未必都是真的!

朝陽溝中銀環叫色的原型,

《朝陽溝》的問世,無疑是現代戲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優美的旋律,生動的情節,再加上河南豫劇三團各位藝術家精湛的表演,使的這部作品一經問世便名聞全國。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朝陽溝》中的大部分唱腔在中原地區仍還在廣為傳唱和流傳,這一切都證明了《朝陽溝》所具有著的頑強的藝術生命力。關於真假地名之爭、原型之爭已經顯得無關緊要了。其實,兩個朝陽溝都在劇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呈現,只是“戲份”輕重而已。

一、劇中人物名字的由來,其靈感應該大都來源於河南登封朝陽溝的現實人物。但人物角色的設定、故事框架卻取材於河北邯鄲的朝陽溝。當然也借鑑了楊蘭春在登封朝陽溝的生活體驗。

二、劇中地名的塑造原型,可以說基本取材於邯鄲的朝陽溝,包括故事設定場景。但戲劇情節構架、生活細節的提煉卻來源於登封朝陽溝。

“朝陽溝”的原型故事,你所知道的朝陽溝未必都是真的!

李支書李來青的原型。他大名叫李佔魁

基本可以斷定,戲劇《朝陽溝》就是現實中河南和河北兩個朝陽溝的混合物。是楊蘭春老先生經過藝術加工,各取所需糅合而成。

“人若有情人易老,人間正道是滄桑!”物轉星移,歲月疏忽。無論是做為一個角色的邯鄲朝陽溝,還是做為一個名字的登封朝陽溝。如今,《朝陽溝》裡的人物原型都已經先後作古。《朝陽溝》作者楊蘭春於2009年6月2號也駕鶴西去。

“朝陽溝”的原型故事,你所知道的朝陽溝未必都是真的!

河北朝陽溝楊蘭春像

楊蘭春的家裡人心裡很清楚,在楊蘭春的心裡,一直有兩個故鄉,一個是提供了《朝陽溝》一眾人物靈感的出生地河北省武安縣的西溝,一個是催生了《朝陽溝》誕生的登封市曹村。他對這兩地都感情深厚,難以忘懷,兩地都各自記錄了他的一段經歷,寄託著他的理想,給他終生滋養和恩惠,在他的靈魂和血脈中,都打有兩地的印記。在戲劇《朝陽溝》中,也一樣如此!

楊蘭春先生去世後,家人把楊蘭春的骨灰一分為二,他的第一故鄉、第二故鄉各自帶走一半,他的英靈飛向中原大地,將會在黃河兩岸,一南一北兩個如詩如畫、風光秀美的朝陽溝安眠長存。

今年是楊蘭春先生其實第八年,無論如何,祝福先生另世安好,但願他日乘願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