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寫雨寫的最絕最美的一首宋詞,不寫一個雨字,卻處處是雨!

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我聽聞,你始終一個人。斑駁的城門,盤踞著老樹根,石板上回蕩的是,在等。

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我聽聞,你守著孤城。城郊牧笛聲,落在那座野村,緣分落地生根是,我們。

窗外細雨瀟瀟,樹葉沙沙作響,夜,很靜,很深。雨聲甚微,以至於要豎著耳朵聽,更貼切的說是用心去聽,這令人想起一首絕美的宋詞,全詞無一處提及“雨”字,卻處處是雨。作者將雨聲與聽雨之人的心情融合得毫無痕跡,顯示出高超的運筆功力。這便是宋代万俟詠的《長相思·雨》: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裡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史上寫雨寫的最絕最美的一首宋詞,不寫一個雨字,卻處處是雨!

万俟詠作詞喜用淡語,且工於音韻。這樣連續重複用字,吟詠起來便很有音樂上的美感。

首句“一聲聲,一更更”形容雨聲,連用兩個疊宇,描摹雨斷斷續續的聲音,既顯得形象,在聲音上也顯得貼近。雨聲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為人夜深難寐。“窗外芭蕉窗裡燈”,聽雨之人點一盞孤燈,隔窗昕雨。“芭蕉”暗示雨打芭蕉的聲音,使雨的聲音更加響亮。“此時無限情”,直接道出人的心情。然而“無限”二字又使這種直言顯得暖昧模糊。只知情意無限,心事無邊,卻不知究竟是什麼樣的心事使人長夜失眠,寂寞聽雨。

“夢難成,恨難平”,用兩個“難”字突出人的愁苦心情。因難以入睡,所以道.“夢難成”,連暫時逃避到好夢中去都是一種奢望;又因情在心頭輾轉,更兼一夜風雨,觸動愁思,故日“恨難平”。但是雨不管這些,它“不道愁人不喜聽”,只管“空階滴到明”。“愁人”怪雨無情,不顧人的心情,就這樣在空洞洞的臺階上一點一點滴到天明,這說明人一夜未睡。“一聲聲,一更更”的雨聲,悽悽涼涼,彷彿人心中的愁緒一般,永遠沒有盡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