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二省三縣,這條千年古道不容錯過!

连接二省三县,这条千年古道不容错过!

南北朝時,皇帝兼文學家蕭衍(梁武帝)對另一位文學家、候任新安郡太守徐摛說:“新安大好山水,任昉等並經為之,卿為我臥治此郡。”

到了宋朝,某日,朱熹先生從遂安(今淳安西部)啟程,經歙嶺官道至徽州,沿途風景秀麗,移步易景,遂觸景生情,夜宿長垓南源古寺時,即興寫下“新安大好山水”六個大字,寺僧隨即鐫刻在附近的崖壁上。

连接二省三县,这条千年古道不容错过!

它便是名噪千年的歙嶺古道。

白際山脈是橫亙於淳安西北且毗鄰安徽歙縣、休寧縣之間的一條交界山脈。

连接二省三县,这条千年古道不容错过!

歙嶺古道,就是白際山脈間古徽州連接遂安的主要官道,古道北起歙縣長陔鄉南源村,南跨白際山脈中部,至淳安縣姜家鎮沈畈村葉祀自然村,嶺頂海拔1266米,西南延伸至連嶺之嘯天龍。

连接二省三县,这条千年古道不容错过!

經沈畈村葉祀自然村可攀越歙嶺古道,連綿三十多里,古道用青石板鋪就而成,歙嶺古道,名噪千年。整條古道穿梭於大山之間,或深藏山澗;或迂迴山腰;或霸氣地遊走于山脊。時光荏苒,如今的青石板古道,見證了歷史變遷,述說著當年神話般的故事。

连接二省三县,这条千年古道不容错过!

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吳將賀齊率兵攻打歙、黟山越,建新都郡,析出歙縣南部武強鄉(現淳安縣中洲鎮)置新定縣,後改遂安縣。歙嶺古道,開鑿年月無從考究,據現有史料記載及殘存建築推測,至今已存千年以上,是古徽州連接遂安的必經之路,也是古代兵家自嚴州進入徽州的戰略要道,山中至今仍殘留著諸多古戰爭遺址。古道沿途風景秀麗,移步易景,朱熹題寫的“新安大好山水”鐫刻於此。

连接二省三县,这条千年古道不容错过!

歙嶺古道旁,除少量平緩的茶園外,其餘均為茂密的闊葉林植被,從山腳至山頂要穿越好幾種氣候帶,一路可領略到從常綠灌木叢林到針葉林、落葉林、混合林,一直到高山草甸等景觀。春日,攀越歙嶺古道,可欣賞神奇、旑旎春光。山峰上成片的映山紅,紅豔豔,延伸十幾座山峰,無邊無際,燦若紅霞落人間。歙嶺映山紅,學名杜鵑。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致咯血,而染紅滿山花朵,歙嶺海拔千米以上,此地映山紅開花遲,花期長,常根植于山崖峭壁,忍受貧瘠乾旱,風霜雨雪,故與黃山松齊名,歙嶺的映山紅樹低、叢密、枝繁、花小、量多、面廣,與千島湖畔的杜鵑相比,雖無枝幹高挑,花色猩紅,花朵闊大,但它們能夠倔犟地生長在那片裸露貧瘠的岩石沙礫上,每一根枝條都滲透著千年的淪桑,每一朵花瓣都盎然綻放出不屈不撓的豔麗。

连接二省三县,这条千年古道不容错过!

隆冬時節,如雪後登頂歙嶺,那堪稱“震撼”!山凝白霜,樹結玉掛,霧凇雪景,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连接二省三县,这条千年古道不容错过!
连接二省三县,这条千年古道不容错过!

立於歙嶺之巔,北望黃山,諸峰若隱若現,南瞰千島,綠波影影綽綽。位於海拔1030米處,有一土名稱“歙嶺寨”的古城牆,相傳是朱元璋所建。古城牆綿延近二十多里,朱元璋曾在此駐軍操練、抵禦官兵,牆內有一處石屋遺址,或是當年的“前線指揮所”。在這千米高山上修建如此規模工事,無論古今,都是一項巨大工程,不知朱元璋義軍何以修成?

连接二省三县,这条千年古道不容错过!

距古城牆不遠處,有南源古寺遺址,據《歙縣誌》記載,“南源古寺,為唐太和三年建,祀梁武帝暨寶。志有古碑存寺,寺後五峰插天,前三瀑布飛瀉而下匯為潭,名缽盂潭。有燕石巖,朱文公讀書寺中,手書‘新安大好山水’,鐫於巖壁”。當年朱熹自遂安“瀛山書院”走歙嶺官道,到達歙縣,寄宿南源古寺,因鍾情這一路山水,夜讀經書之睱,突然想起當年梁武帝御賜的“新安大好山水”,於是即興揮毫。寺僧如獲至寶,將其鐫刻於“燕石巖”上。

连接二省三县,这条千年古道不容错过!

歙嶺古道,往昔屬於古代官道,也是當時浙皖貿易商道,淳安茶葉、淳安旱菸、淳安豆腐等土特產就是從這條古道上流入徽州的。海拔800米有一處叫“塘汰”的山凹,地勢平坦,廣種茶葉,傳說朱元璋屯兵連嶺、昱嶺關、歙嶺一帶,築牆御兵,屯田積糧,充軍擴伍,積蓄力量,以待戰機與強敵陳友諒抗衡。期間,淳安葉祀人在“塘汰”開荒種茶,朱元璋有一次喝了葉祀人呈上的自產名茶“歙嶺青”後,連贊:好茶!好名!因遂安方言“歙”與“雪”同音,朱元璋誤把“歙嶺青”聽成了“雪嶺青”,從此,“雪嶺青”茶就名揚徽州了。

连接二省三县,这条千年古道不容错过!

自始,葉祀村從歙嶺頂採摘的無汙染綠茶就叫“雪嶺青”,現在該村還流傳著“斤茶兌斤鹽”、“斤茶換升米”的民諺。

通訊員 章建勝

保護千島湖一湖秀水,爭做“四種人”先鋒表率

连接二省三县,这条千年古道不容错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