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中經常提到二黃慢板、反二黃、西皮流水、搖板是什麼意思?

武當山駐少林寺牧師


京劇在徽班進京後吸收薈集了多種地方戲和精華,結合京韻而形成其唱腔豐富的特點。

京劇的二黃、反二黃(反弦二黃)、西皮、反西皮(反弦西皮)類似現代樂理中的調式,它們各自的曲式風格和伴奏弦法不同。二黃定弦5-2,反二黃定弦1-5,西皮定弦6-3,反西皮的曲式極不穩定,很難獨立存在,往往一出現就返歸西皮,所以沒有反西皮的定弦。

一般的說,二黃顯穩,反二黃顯悲,西皮顯得明快,反西皮的唱腔最熟悉的是《沙家浜》智鬥中刁德一唱的"這個女人"開頭的那一點,隨後轉入西皮。

京劇的板式,也就是基本節奏型,分為:有板有眼,有板無眼,無板無眼三類。板指強拍,眼是弱拍,節奏平穩了曲調自然流暢,平時說某人做事有板有眼或是不上板,就是說這個人辦事的節奏和能力。

所有板式中原板一個"原"字就說明了它是所有板式的基礎,他是一板一眼,也就是我們唱歌時說的二拍子。一板一眼的還有二六。

有板有眼的還有三眼和慢板。三眼顧名思義他是一板三眼,與慢板相同。

一板兩眼在中國漢族的旋律中不多見,京劇《春香傳》移植於朝鮮,出現了一板兩眼,算是和特例。

有板有眼的板式都有快慢之分,所以有時看曲譜會見到"快二六"、"慢三眼"等不同的標註,區別在於速度和曲式的結構,有的過門長,有的過門短。

有板無眼的有流水、快板等,只有強拍沒有弱拍。無板無眼的有導板、搖板、散板等,屬於沒有節奏標註的自由節奏。但是,京劇的有板無眼講究快而不緊,無板無眼雖是自由節奏卻要求散而不亂,章法還是很嚴的。

導板關鍵在"導",一個唱段的開頭由導板起,繼而把旋律引導向主體。搖板與其它無板無眼不同之處在於它是緊拉慢唱(緊打慢唱),唱的慢而伴奏快。

在一個完整的大唱段中又有回龍、垛板等板式,起到一個板式間的轉換銜接。在傳統京劇裡,二黃沒有二六,西皮沒有回龍,或者說很少見,在現代京劇裡有所突破。

另外,京劇裡會見到四平調、南梆子、娃娃調等,它們分屬二黃和西皮,都有比較規整的板式節奏和曲式風格。

我也是業餘,所知寥寥,和大家一起切磋參詳吧。


馬齒莧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京劇的板式是這樣的分四種,二黃,反二黃,西皮,反西皮(反西皮一般唱腔不會設計,很少用上反西皮)。二黃(5-2弦),二黃慢板(一板三眼),二黃原板(一板一眼),二黃四平調(一板一眼),二黃導板(節拍自由),二黃快板二黃搖板(節拍全在板上,緊拉慢唱),二黃散板(節拍自由),反二黃(1-5弦)反二黃慢板(一板三眼),反二黃原板(一板一眼),反二黃導板(節拍自由),反二黃散板(節拍自由),西皮(6-3弦),西皮慢板(一板三眼),西皮原板(一板一眼),西皮導板(節拍自由),西皮散板(節拍自由),西皮搖板西皮快板(節拍全在板上,緊拉慢唱),京劇的傳統戲唱腔設計都是程式化不可以違背這個定律。二黃唱腔設計表達人物思想感情,想念,回憶,報恩。反二黃唱腔設計表達人物思想感情,淒涼,悲傷,悲憤。西皮唱腔設計表達人物思想感情,高亢,昂揚,鬥志。國粹京劇藝術是祖國的瑰寶博大精神我們一定要繼承傳承發揚廣大。


戲迷阿德1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國戲曲的聲腔體系。我國當代有三百個左右劇種,大部分劇種以四大聲腔為基準,分別是皮黃腔、崑腔、梆子腔、高腔。

其中京劇最主要的聲腔就是皮黃腔,京劇中共有39種板式,而題中提問的二黃慢板、反二黃、西皮流水、搖板(西皮)就是這些板式中的四種。


二黃慢板是一板三眼四分之四的形式,是原板擴展放慢1倍的板式。二黃慢板唱腔的結構和原板大致相同,是板上開口,最後一字落在板上,即板起板落。二黃慢板也稱三眼或正板,長於表現比較複雜的感情,抒情性比較強。

反二黃基本上是把正二黃的曲調,降低4度來唱的腔調。反二黃擅長表現慷慨悲壯、蒼涼悽楚的情緒。由於反二黃的調門比正二黃低,故其上下句常有提高5度來唱的時候。


西皮流水的板式是四分之一拍,是由二六板進一步緊縮而成。其結構是第一句從板上開口,最後一處亦落板上,隨後的句子無論上下句均從板後開始,最後一字落板上。

西皮流水的唱句節奏比較緊,故在每個分句之間的停頓不太明顯,各分句的落音變化亦較多。西皮流水是敘述性較強的一種板式,適合表現輕快的或是慷慨激昂的情緒。

西皮搖板的節奏比較自由,可以根據唱詞的情緒自由發揮的板式。搖板唱腔是散板的節拍形式,但胡琴過門很緊,比唱腔緊一倍,故搖板也稱為緊拉慢唱(或緊打慢唱)。

搖板歌唱起來,演員可以根據內容的需要和自己的理解,自由處理各個分句和某字腔的長短高下。搖板適合表達的感情很廣泛,可以用在一般的敘述對話,也可以用在感情異常激動的時候。


戲曲說


二黃慢板即樂曲的四分之三拍,一板三眼,重拍在板上。多為抒情敘事和悲涼婉轉的曲調。常用於青衣老生老旦的大段悲腔。

反二黃指定弦的關係。二黃裡外弦為52,反二黃為15。常用於老生老旦小生(娃娃調)。

流水板只出現於西皮板式,為一板一眼,樂曲為四分之一拍。曲調激揚歡快流暢。

二黃散板是由唱者根據劇情和人物悲喜的情緒所掌握的自由拍,但也有由鼓師控制。在整段唱腔中做導引過度部分,散板後接回龍轉原板或三眼,也作為唱腔的結尾。其實散板也吃功夫,也是有板控制的,唱不好真的唱散了。

揺板在二黃西皮板式中都有,揺板也是四分之一拍,有板無眼。常用於劇中人物行進中的自述。


手機用戶張和新


外行回答問話: “二黃慢板”又稱慢三眼,一板三眼拍節,開唱後板起板落,多用於大段敘事與回憶的唱段,“反二黃”是相對於二黃的旋律,其主旋律降低一調,多用於悲傷敘事與回憶的唱段,如“碰碑”中揚繼葉唱段嘆揚家保宋扶保……,“西皮流水”有板無眼,只用板量,多用於輕快表述的唱段,“搖板”大多用於劇中人在上場前於幕後的唱句,如楊子榮打虎上山,先在幕後唱完穿林海跨雪原……之後再挑簾上場,另外,“導板”與“搖板”的功能不同,導板的功能,大致意思可理解為; 嘿!我要開唱了,再另外,還有一個叫"散板"的板式,雖稱板卻無拍節,自由體,多為三言兩句,大多表述劇中人的心情或是給觀眾的一個情節交待……。



滏水漁家


徽漢河流,五腔雜處才形成京劇,在唱腔上都有一定的板式,無論哪出戏,無論誰唱,都要遵守這個板式的規則即法則,但在這個法則內你可以任意發揮,這就是同樣一段戲,同樣的唱詞,無論西皮或者二黃,梅派這樣唱,而尚派可以那樣唱,所謂西皮和二黃即是京劇唱腔的兩大主要板式,西皮激昂,二黃深沉大致如此,要想真正瞭解,只有學唱一段就大題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