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告知收件人就把快件放到自提櫃是違規行爲!快遞櫃何去何從?

不告知收件人就把快件放到自提櫃是違規行為!快遞櫃何去何從?

眾所周知,快遞“最後一公里”費用在物流成本中佔比巨大,諸多上市的快遞公司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不得不採取主動措施,例如智能快遞櫃或者菜鳥網絡旗下的菜鳥驛站。不過,這種不點對點投送到指定地址的做法似乎開始變得違規。5月1日正式實施的《快遞暫行條例》明確規定,快遞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至約定的地址,收件人有權當面驗收。

對於快遞行業來說,5月1日正式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是行業的規範性法規,也備受關注,不過,《條例》的有一則新規定顯示,快遞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至約定的地址,收件人有權當面驗收。也就是說,不告知收件人就把快件放到自提櫃是違規行為。

對於智能快遞櫃,以前一直有雞肋之稱,不過,近年來卻開始變為“香餑餑”,引來菜鳥和順豐兩大巨頭爭相佈局,甚至有形成“兩軍對壘”的架勢,如今,新規頒佈,智能快遞櫃何去何從?

從行業內人士處得知,儘管智能快遞櫃在全國遍地開花,目前其任處於虧損狀態,快遞櫃佈局的越多,虧損的金額也就越大,“一個智能快遞櫃按照設計、智能化程度、櫃子數量等不同標準,可以分為幾種檔次,價格也相應地有高有低,少則幾千元,多則過萬元,行業普遍虧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快遞從業人員坦言,快遞員是分秒必爭的跑腿賺錢,一單快遞成功投送只獲得0.8元收入。一天投送200件才160元,按此計算每個月的收入為4800元,這個收入的前提是沒延誤、沒丟件和罰款。事實上,快遞員在實際投送過程中基本上不可能沒有罰款。再減去車輛耗損費以及電費,平均一個月收入僅為4400元(每天投送200件入戶),再要求必需送達至指定地點無疑會加大壓力,減少收入。

有分析人士稱,三通一達無論大小快件都只是0.7元/件至0.8元/件,派件費偏低,而快遞員如果放在快遞櫃的,派件費還要打折,快遞員仍願意投智能快遞櫃就是為了節省時間多投快遞。

另外,“智能快遞櫃企業如果獨立運營,易成社區服務孤島,很難產生更大商業價值,如果能夠形成生態鏈,則前途不可估量,一旦和商業、物流打通聯動,就有諸多增量空間。”有分析人士表示,不過,這個過程仍需要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快遞員不投遞到戶有何後果,新的《條例》中並沒有做出處罰規定,這也從側面說明行業規範化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圓通快遞方面則表示,在智能快遞櫃平濤上註冊快遞員帳號時,註冊協議中,公司就要求快遞員需取得用戶同意後才能將包裹投放進智能快遞櫃中。

結合市場消息,涉及到相關概念的A股上市公司有:圓通速遞、順風控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