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訕鄰座功能惹爭議 航旅縱橫怎麼就不能做社交了?

坐飛機的時候,你是否有過老鹿蹣跚,想和鄰座的小哥哥OR小姐姐搭訕的衝動。現在下載最新航旅縱橫APP,選座的同時可以查看鄰座信息(頭像、標籤畫像、飛行熱力圖等),感興趣的話可以發私信交流哦。

搭訕鄰座功能惹爭議 航旅縱橫怎麼就不能做社交了?

就像硬幣的A面和B面一樣,這項功能的上線,讓航旅縱橫陷入了輿論的旋渦,評論兩極分化。有人認為漫長無聊的航旅,如果認識新的朋友不失為一件樂趣;也有人認為航旅縱橫耍流氓,這項功能未經我允許開啟,洩露了我的隱私。

還有段子寫的好“這項功能不能讓老婆知道,要不然多出來的航行熱力圖顯示的地點,無法解釋清楚”。

無獨有偶,幾乎在同時,事關隱私,海外也有企業被媒體吊打。

日前,華爾街日報報道,Facebook(臉書)被曝與一些公司有特殊的數據分享協議,這樣的特殊協議內部稱為“白名單”,它允許特定的公司(比如日產、加拿大皇家銀行等)獲取用戶及其好友的額外信息,包括電話號碼、用來衡量用戶之間親近度的“friend link”指標等數據。而在更早前,紐約時報報道,Facebook與至少60家通信設備製造商分享其深度用戶數據,其中包括蘋果、亞馬遜、黑莓、三星。

在涉嫌隱私洩露和應用這事上,相比美國媒體的嚴肅報道和公眾的嚴正抗議,中國這邊就顯得歡樂了很多。《航旅縱橫,正在把你的私密信息暴露給陌生人》和《航旅縱橫APP社交功能引熱議,用戶選座時能觀察他人信息》等熱文中,相關的評論溫和了很多,“隱私洩露”更多的成為了調侃和段子的來源,比如在騰訊網更多的評論內容是“挺好的,以後飛機又多一個撩妹機會”、“都是去一個目的地,然後還可以交流幾個小時,如果是出差的,下飛機也都要去酒店…… 不言而喻”、“美女旁邊座無虛席”、“高端約泡”。

其實各類互聯網APP通過社交留住用戶早已經不是新鮮的事情了,幾乎所有主流的APP和應用都有或曾經有社交功能的引入,來增強用戶活躍的和粘性。但目前看來,社交APP在中國還是騰訊系的天下,其他企業企業難以分一杯羹,且往往會落得一地雞毛,口水和爭議齊飛。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航旅縱橫的這項社交功能。

好好的社交功能 被雞賊的產品經理毀了

航旅縱橫的“打標籤和搭訕”功能,本身挺好用的,尤其在飛行這種無聊的範圍場景內。但航旅產品經理雞賊的地方在於“隱私獲取默認開啟,要想關閉半天找不到入口,”這好比,優惠很大的賣手機的電視廣告,會在右下角有很小的一行字說明“99元是手機的價格,到貨後還需要999元服務費哦,最終解釋權歸活動主辦方所有”。

我倒是覺得航旅和微信學習下,比如是否可加好友、三天可見這種隱私功能不管開啟還是關閉,把所有權最大程度的交給用戶,讓用戶開啟和關閉都很方便。切不可為了留住用戶,完成KPI而自作聰明,把用戶帶入了強制社交的場景內。

滴滴順風車的案例歷歷在目,社交的開啟要有所邊界,否則會脫軌。航旅縱橫的邊界和價值觀在哪裡,我們無從得知,但最起碼應該學會對用戶有基本的尊重和敬畏。任何可能涉及到用戶隱私洩露的服務和功能,都把所有權明確的交給用戶吧。

任何時候 隱私和方便是成反比的

關於隱私和便利,我說一個基本的原則觀點:對於消費者來說,要想獲取更優的用戶體驗,享受到產品更多的功能和服務,就必須付出代價,任何時候隱私和方便是成反比的!

航旅縱橫在隱私聲明中明確表示:為了使您更加方便的使用“航旅縱橫”軟件,我們的服務器將會收集關於您的移動通訊設備的信息,例如型號、設備ID、互聯網協議地址、您訪問的時間和地點、路由數據包、信息發送人和接收數據(但不是信息本身),以及其他類似的特徵記錄。我們將使用Cookies和類似統一資源定位器(URL)的導航數據來收集您訪問時間和日期、搜索和查看的信息等。

其實不僅僅是航旅縱橫了,我們縱觀BAT等等企業,幾乎都有類似的隱私聲明。我們的廣大互聯網企業,不管是依據數據分析給我們提供服務,還是通過用戶上傳信息來進行分析解讀,一切創新服務落地的前提是“知道用戶的很多信息”,要不然怎麼服務用戶呢?

我還是那句話,不管到了什麼時候,安全和方便總是反比的,要想享受安全的網絡環境,先讓自己“不方便”起來吧。

隱私信息可以利用 關鍵看被誰利用且如何保護

很多時候,公眾的恐慌來自於“不透明”,而非“被利用”。我之前的文章中就已經提到過,我們的相關國家或者企業就應該明確告知公民:出於國家安全或者國家發展,我們會通過互聯網來收集、使用公民信息(此為透明告知)。但我們有責任和能力保護好你們的信息隱私,且收集來的信息不會二次洩露(此為隱私保護)。你看,如果做好了二者並不衝突。

隱私信息被誰利用,誰有資格用也是一個值得討論話題。作為平臺運營方合理利用用戶數據無可厚非,但是某些平臺為了謀取私利,把用戶數據出賣給第三方企業,提升他們的廣告投放效率甚至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值得我們警惕了。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今年以來的Facebook隱私門,通過這件事情全世界都懷疑Facebook的用戶數據有時候會服務於第三方企業甚至政客,而非用於平臺的服務改善。

數據利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數據和因素的保護。那麼數據在利用過程前後的安全應該如何保障。在我看來無非就是兩個層面,首先是技術層面,各大企業通過技術研發來提升防護,讓所有的數據能給按需利用不至於外洩,同時在和第三方的開放合作中,也應該通過相關的機制和體系來保障數據的安全使用。

寫在最後:其實早在今年初期,南航叫停航旅縱橫等第三方平臺值機服務,原因是個人信息有洩露風險。對於這批企業來說,隱私條款寫的都非常詳實,但都是從自我利益保護出發,而非維護消費者利益。哪怕真的出了問題,只有沒有被媒體曝光出了,處理原則就是:拍拍屁股走人,爺不背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