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家利益,這位單于說:匈奴很大,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

提示:今天,我們中有一些人可能因為匈奴的好戰、擄掠對冒頓這個人有一定的成見,但我們一定不能否認他就是統一中國北方草原的大英雄,甚至,我們可以說是他和後來的漢武帝一起奠定了今日中國的版圖基礎。漢族與匈奴這兩個兄弟鬩牆的民族也曾一起構築和創造了中華的文明。


面對國家利益,這位單于說:匈奴很大,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

當馬蹄踏過草原,那不留痕跡的歲月給我們更多的應該是懷念。在這份懷念裡,我們應該清楚明白,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在中國這方美麗豐饒的土地上,都是英雄倍出的時代。因此,中國的歷史就是英雄的史詩,這,沒有人能夠改變。

都說要想成為英雄就得使用非常規的手段,冒頓單于也一樣。公元前209年,胡亥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並逼死扶蘇,成為秦朝的二世皇帝。也在那一年,冒頓殺死了自己的父親頭曼做了匈奴的單于。他們的人生在那一年完全不同地展開了。胡亥實行殘暴的統治,終於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和六國舊貴族復國運動,皇帝沒幹多長時間就被閻樂逼迫自殺於宮中,早早地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因此崩潰坍塌,華夏大地再次陷入戰亂。然而,冒頓人生卻由此翻開了新的一頁,在他和胡亥之間人們讀到了國家利益與個人私慾的區別。冒頓為什麼要殺自己的父親頭曼呢?也許,在父親頭曼把他送往比匈奴更強大的月氏那裡當人質時,他便意識到了草原上應該崛起一位真正的霸主。

面對國家利益,這位單于說:匈奴很大,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

今天,我們也雖說無法弄清頭曼是哪一年將冒頓送往月氏的,但我們卻知道冒頓殺死父親的那一年冒頓只有25歲,他是公元前234年生人,胡亥還未能活到他這麼大個歲數。也許,在月氏寄人籬下的生活以及草原上名民族間的打打殺殺,讓冒頓更加堅定了自己一統草原的理想。當然,也正是那個時候,冒頓真正認識到了父親頭曼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父親喜歡“小老婆”,並喜歡和小老婆生下的孩子,父親在將他送往月氏那裡作為兩家和好的人質,卻又急攻月氏,明擺著是讓他去送死。因此,作為匈奴單于頭曼的父親形象開始在冒頓心中開始動搖。儘管,我們今天依然不能知道冒頓當時是具體是怎麼想的,但有誰不會在這種分析裡說,這種動搖是一種必然。

是走運還是本身就聰明過人或者二者兼有,人們無法確切判斷,只知道英勇的冒頓在父親進攻月氏、月氏人要將他殺掉的那一刻,居然偷得一匹月氏的良馬逃回了匈奴。見到兒子冒頓,父親頭曼也許是覺得自己這事做得有些不地道,想要借刀殺子的想法未能實現不說,還被逃回來的兒子弄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起來。不好意思是需要補償的,於是,頭曼給了冒頓一萬騎兵讓他統領、訓練。而這恰恰成了冒頓成為後世英雄的機會和資本。

面對國家利益,這位單于說:匈奴很大,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

很快,草原上有了一種叫“鳴鏑”的東西,類似於我們今天部隊裡用來傳達命令的信號彈,它是冒頓發明的,只不過那時候人們把他叫“響箭”。冒頓就是在這種“響箭”裡開始訓練他的部隊的。他說:“凡是我的響箭所射的目標,如果有人不去全力射擊它,立即斬首!”看來,他要將想通過這種手段培養部隊“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意識,進而練出一支虎狼之師控制全局。他明白什麼是“命令”,他更明白在一支部隊裡如果命令得不到執行將意味著什麼。

起初,冒頓帶著自己的部隊射獵鳥獸,他將自己的“響箭”射出去,讓大家跟著射。有些人硬是不聽話,他只送給了他們一個字:“殺!”大家見他玩真的,都有些害怕,便不由分說地跟著他射殺了起來。

冒頓的部隊最基本的素質就是在這一刻裡形成的。

面對國家利益,這位單于說:匈奴很大,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

過了些日子,冒頓覺得時機成熟了,就拿自己心愛的妻子拿來當“獵物”。大家被嚇著了,誰也不敢射,冒頓便將那些最不敢射的人給殺了。冒頓是不是真的將老婆讓手下的人給射死了,這個我們今天不知道,但有一點是完全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冒頓通過讓士兵人射自己心愛的妻子這件事,讓大家都明白了“軍中無戲言”、“長官的命令高於一切”這個簡單的道理,進而擁有了一支部隊應該擁有的起碼素質。這使在某一天中,冒頓跟隨頭曼單于去打獵,他用響箭射擊頭曼的頭後,他的部隊在隨後的一瞬間裡將頭曼射成了刺蝟。

冒頓接下來是必要的“政治洗牌”,冒頓把他的後母及弟弟還有不服從他的大臣全部殺死,自己當上了單于。

今天,我們看這些時,可能沒有人不覺得冒頓這個人很殘忍,但哪條通往權力頂峰的路不是血淋淋的呢?一個英雄就這樣橫空出世了。

面對國家利益,這位單于說:匈奴很大,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

英雄之所以能幹成大事的一條重要原因在於他們絕非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那種,很多能征善戰的所謂英雄就是因為沒有“腦子”而死得很慘。英雄在以非常規手段取得英雄的地位之後,必須學會隱忍,甚至成就大事必須的韜光養晦,冒頓就是這第一個英雄。在他當上單于後,強大起來的東胡人來了。

東胡人說:“我看你們匈奴的那些馬不錯,能給我嗎?”

冒頓說:“嘿,您拿去吧!”

冒頓手下的人說:“單于,不能啊,那可是我們匈奴人的千里馬啊!”

冒頓說:“不就是個馬嗎?讓人家拿走!”

東胡人美滋滋地牽走了馬,但沒多久,他們又來了,對冒頓說:“嘿,哥們,你老婆不錯,能給我們的王嗎?”

冒頓想也沒想一下,說:“行啊!”

面對國家利益,這位單于說:匈奴很大,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

東胡人領著冒頓老婆滿面桃花地走了,在把冒頓老婆送到他們的王那裡時,東胡人很是得意地向他們的王報告說:“嘿,冒頓簡直就是個軟蛋,我們要什麼他給什麼,他很怕王您的,這不,把自己的老婆都獻給王您了!”

東胡人的王樂呵呵地接受了冒頓的老婆,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滿足。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又派人來了:“冒頓單于,我們的王問你能不能把你們匈奴的地盤劃我們一些?”

冒頓的手下說:“單于,就把那些丟棄的空地給他們吧,我們留著也沒什麼用!”

面對國家利益,這位單于說:匈奴很大,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

冒頓大怒:“我們匈奴很大,但沒有一寸多餘的土地!你們知道這叫什麼嗎?這叫國家利益!”隨後,殺了東胡的使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打東胡。

貪婪而好色的東胡王怎麼也不會想到冒頓會突然出手,還沒等他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時,冒頓已經將東胡給滅了。隨後,迅速統一了中國北方草原。

今天,我們中有一些人可能因為匈奴的好戰、擄掠對冒頓這個人有一定的成見,但我們一定不能否認他就是統一中國北方草原的大英雄,甚至,我們可以說是他和後來的漢武帝一起奠定了今日中國的版圖基礎。漢族與匈奴這兩個兄弟鬩牆的民族也曾一起構築和創造了中華的文明。

面對國家利益,這位單于說:匈奴很大,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

《史記·匈奴列傳》中為我們記述了漢文帝執政期間,冒頓單于在寫給漢朝一封信上說:“上天所立的匈奴大單于恭敬地問候皇帝平安,前些時候,皇帝說過和親的事,和來信說的意思相合,雙方都高興。漢朝邊境的官吏侵擾和侮辱右賢王,右賢王沒有請示單于,卻聽信了後義盧侯難氏等人的計謀,同漢朝官吏相抗拒,斷絕了匈奴與漢朝皇帝締結的條約,離間了漢與匈奴的兄弟般的親密關係。皇帝責備匈奴的書信第二次送來,我們派出使者送信報告情況,結果使者被漢朝扣留未歸,而漢朝的使者也不到匈奴來,漢朝因為這個原因不同我們和解,我們鄰國也不能歸附。如今因為小官吏破壞了和約的緣故,我懲罰右賢王,派他到西邊去尋找月氏打擊他們。依靠上天的福佑,官吏和士卒皆很精良,戰馬強壯有力,因此已平滅了月氏,把反抗不服的全部殺死,並降服了一般百姓。平定了樓蘭、烏孫、呼揭和他們旁邊的二十六個國家,都變成匈奴的臣民。那些善於彎弓射箭的人們,合併成一家。北方已經安定,我們願意停戰,修養兵士,餵養馬匹,消除從前令人不快的事情,恢復舊有的條約,以使邊疆百姓得到安寧,順應匈奴與漢人從古以來的好關係,使少年人能夠成長起來,老年人能夠平安地生活,世世代代和平安樂。我們尚不知皇帝的心意,所以派郎中系雩淺呈送書信請示皇上,並獻上駱駝一匹,戰馬二匹,駕車之馬八匹。皇帝如果不希望匈奴靠近漢朝的邊塞,那麼我就詔告官吏百姓居住到遠離漢朝邊塞的地方。使者到達後,請即刻讓他回來。”

面對國家利益,這位單于說:匈奴很大,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

這些話即使我們今天看來依然是感人肺腑的,這背後便是冒頓單于的“中國心”。透過這個,我們便不會難解“白登之圍”中劉邦為何能夠順利脫險。司馬遷是這麼記錄這個事兒的:漢朝平定中國不久,把韓王信改派到代地,建都馬邑城。匈奴大規模進攻馬邑,韓王信投降了匈奴。匈奴因此率兵向南攻打太原,直到晉陽城下。劉邦親自領兵前去迎擊匈奴,正遇上冬天嚴寒下雪的天氣。冒頓把他的精銳軍隊隱藏起來假裝失敗逃跑,引誘漢軍。劉邦中計,出動全部軍隊向北追擊匈奴。結果在白登山被冒頓的四十萬精銳騎兵包圍。劉邦無計可施,派使者秘密地送給冒頓的老婆很多禮物,冒頓的老婆帶帶話過來對冒頓說:“兩方的君王不能相互圍困。如果得到漢朝的土地,單于終究是不能在那裡居住的。而且漢王也有神的幫助,希望單于認真考慮這件事。”冒頓採納了老婆的建議,放走了劉邦,還和漢朝締結和親的盟約,開始稱兄道弟。

面對國家利益,這位單于說:匈奴很大,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

但是,這話誰信?一個能把老婆當靶子的人,怎麼會在這個時候變得如此聽話?顯然,司馬遷在編造一個故事,並且高估了冒頓老婆的能力。而有關“兩方的君王”的那些話更像是冒頓單于的看法,不是一個收受賄賂的女人能夠達到的高度。今天,草原上依然草枯草黃,歲歲枯榮,但在水多雨少之間總會有些“自然的偏見”。

《史記·匈奴列傳》:“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在這種記述裡,冒頓理所當然志成為最早統一了中國北方的英雄。(文/路生)

面對國家利益,這位單于說:匈奴很大,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