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寇準,他的詩竟然柔麗感傷

《江南春

·波渺渺》宋 寇準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

煙波渺渺,垂柳依依,芳草萋萋蔓延至天際,遠處斜橫著幾間茅屋,在夕陽餘輝的映照中又飛舞著片片杏花。江南的春天已經過去,離人愁思縈繞;汀州長滿了蘋花,心上人還未回還。

一代名相寇準,他的詩竟然柔麗感傷

寇準,字平仲,漢族人,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

這首詞以女子的口吻寫傷春情懷,清麗宛轉、柔美多情,以景起,以情結,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暗寄了詞人如美人遲暮般的感慨。

一代名相寇準,他的詩竟然柔麗感傷

起首四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圖景:一泓春水,煙波渺渺,岸邊楊柳,柔條飄飄。那綿綿不盡的萋萋芳草蔓伸到遙遠的天涯。夕陽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闃寂無人,只見紛紛凋謝的杏花飄飛滿地。以上四句含有豐富的意蘊和情思。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柳依依,使人觸目傷懷,想起當年長亭惜別之時。孤村

句說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陽句則包含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淒涼和感傷。

一代名相寇準,他的詩竟然柔麗感傷

結拍兩句直抒胸臆。前面作者花了很大力氣,連續四句都是寫景,實際上就是為了說出江南春盡離腸斷這一層意思。因為有了前面寫景的層層渲染鋪墊,這句直抒胸臆之語,才顯得情深意摯。接著又寫蘋滿汀洲人未歸,將女主人公的離愁抒寫得淋漓盡致,使人感覺到她的青春年華正在孤寂落寞的漫長等待中流逝。

一代名相寇準,他的詩竟然柔麗感傷

寇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位至宰相,功業彪炳,性格剛毅,卻寫出如此柔麗感傷之詩,便是他的同時代人也覺得難以理解,議論紛然。這首詩大約作於寇準晚年,寇準在澶淵之盟後不久,晚年罷相又復相,又被排擠去位,後被貶病死在雷州。作為一個人,他心中存有芥蒂;作為一個政治家,他感到失意和抱負難以再展;而作為一個詩人,“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他對景傷情,發為詩句,原因就在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